[摘要]郑州市公安局郑东分局打掉一特大“花篮托”电信诈骗团伙,12名嫌疑人落网。嫌疑人冒充“老富帅”,专骗中年独居女士,老手一个月骗十几万。
□记者乔伟辉文李康摄影
阅读提示丨近日,郑州市公安局郑东分局打掉了一个特大“花篮托”电信诈骗团伙,12名嫌疑人落网。5月15日凌晨,9名嫌疑人被警方从深圳押解回郑州。这伙人乔装“成功人士”,在网上交友平台上以恋爱结婚为名,骗取对方信任,再谎称朋友“新店开张”需要赠送几个花篮,诈骗被害人钱财。
网上交友,碰到深圳的“老富帅”
56岁的王女士是一名退休公务员,孩子早已成家,前几年丈夫去世,她一直独居,近期想找个老伴。前不久,她在“世纪佳缘”交友网上联系上一个“老富帅”陈某。网站上资料显示,陈某55岁,丧偶,在深圳有房有车有公司。
听说陈某要来郑州,王女士兴奋不已。又聊了几分钟,陈某说他一个朋友的商场过两天开业,按他们那边的规矩,亲朋好友都要送6个花篮祝贺一下,既然他们的关系已经公开了,希望她能捧个场,别让他丢面子。
一面都没见,却为他花了三四万
4月20日上午,王女士急匆匆地来到郑州市公安局郑东分局案件侦办大队。“我被骗了35760块钱。”她对值班民警说。
花篮都买了,也不差几个花盘。4月18日,王女士又订了6个花盘,往花店老板卡里打了14760元。
花了三四万连个人影都没见到,现在又要花钱买石狮子?王女士疑心陡起。她和朋友一说,大家都告诉她:“你上当了!”
今年郑州至少37人遭遇“花篮托”
“对于以普通群众为对象的案件务必全力侦破,就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犯罪嫌疑人揪出来!”张予西说,目前电信诈骗案件很多,令人深恶痛绝,一般群众稍不留神都有可能钻进骗子的圈套。
案侦大队立即成立专案组。侦查人员通过对犯罪嫌疑人使用的银行卡进行查询、布控,分析该伙人员在深圳一带活动。
郑州警方从深圳抓获12名嫌疑人
4月26日,侦查人员赶赴深圳。通过调取取款时的银行监控录像,侦查人员初步锁定了3名犯罪嫌疑人。通过深圳当地公安机关协助,查找到3人住在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一都市村庄内一栋居民楼的9楼。
4月28日,警方在物业人员配合下实施抓捕。当天下午,物业人员以查修房屋漏水为名多次敲门,但里面毫无动静。看着门口放着的三双皮鞋,侦查人员确定嫌疑人就在屋内。
为不打草惊蛇,警方在门口和楼梯口布下人员,开始蹲点。29日凌晨3点,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人探头出来张望,在门口蹲守的侦查人员手疾眼快,一把将门推开,办案人员一拥而入。屋内的3人,正是录像上显示的取款人。
经过连夜突审,“花店老板”张某是该伙人的“老大”,也是他假扮了“陈某父亲”。花店不过是一个虚构的地址,根本不卖花。29日,侦查人员赶往“花店”抓捕时,张某已经嗅到了危险而逃之夭夭。
5月12日,在掌握了一部分犯罪嫌疑人行踪后,郑州警方再次奔赴深圳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目前已抓获陈某、林某、韩某、刘某、杨某等12名团伙成员。
化身“成功人士”,以中年妇女为目标
陈某说,他们假扮的主要人群是:年龄在四五十岁的中年男性,以广东、香港等华南地区居多。他们谎称月收入20000元以上,“成功人士”、“中年丧偶”是他们的常用标签。他们的目标主要是那些中年丧偶或是离异的女士,年龄最好在四五十岁。
花篮托也有女的,无论男女,这些花篮托常常以“我的新店要开张了,为了得到更多亲友的认可,需要老婆(或老公)赠送几个花篮”的借口来欺骗被害人。
据办案民警介绍,“花篮托”与目标联系之后着急与对方确立关系,骗取对方的信任,张慷提醒,网络交友人群警惕那些“高富帅”、“白富美”的诱惑;分清熟人交友模式与陌生人交友模式的区别,不要在未深入了解对方的情况下,轻信对方的承诺,防止受骗。
25岁的嫌疑人海某说,自己干了一年赚了13万多元,骗过10多名女性,成功率两成多,最多曾与4名女性同时保持联系,“老手有的一个月就能赚十几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