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一开口说要用钱了,你转还是不转?
毕竟,公转私一个操作不当
就很可能涉及违法犯罪......
这令财务人左右为难
不转,禁不住老板夺命连环催
转,不仅银行查,税务也查,自己寝食难安。
在实务中,经常存在老板将公司资金用于个人购买车辆和个人购买房屋,或者将个人资金用于垫付企业货款结算等情况。这种家业、企业不分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法律风险。
案例:
法律依据:
总结分析:
民营企业中,经常出现股东私户与公司对公账户有往来款项的情况,有些股东可以随用随取公账款项,而公司缺少流动资金的时候,股东也会随时汇款到公司的账户,这些行为都是典型的股东与公司资金混同。
家、企不分的企业,如果存在债务纠纷,很有可能被法院认定股东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会判决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个时候,股东个人的家当也要搭进去。所以,家业、企业资金一定要分明。
在严格做到家、企分明的情况下,老板赚的钱想要轻轻松松入自己口袋的很难。这里涉及到交税、超限制金额受银行监管,银税信息共享监控等问题。
1.老板从公司转钱到私人账户要交个税!
政策依据:
依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举例说明:
某有限公司老板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年,赚了200万。如果想要把这个钱从公司公账取出来的话,要交40万的税,到手只有160万。交税这么多,老板肯定不乐意了,眼看着钱躺在账户里,一分都不能动,老板能不难嘛!
如果是以从公司”借款“的形式拿走公司账上的款项,则在当年12月底一定要及时还款,否则还是要按照”股息、红利所得“交纳个人所得税。实际上,很多老板都是拿钱容易还钱难,通过公司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一旦被税务稽查还是要补税!
注意:如果老板从公司拿钱是用于采购公司物资,能够取得发票证明合理用途的,可以冲抵老板从公司拿走的借款“其他应收款”挂账。
2.资金账户交易有金额限制
个人户之间以及个人户与单位账户之间金额20万元以上的款项划转属于大额交易;个人户短期内累计100万元以上现金收付属于可疑交易。
重点监管的情况:任何账户的现金交易超过5万;公户转账,超过200万;私户转账超20万(境外)或50万(境内)。
不仅仅是监管单笔交易,为了防止拆分金额的方式规避监管,多笔累计超过起点交易金额也会受到监管。
3.大数据时代银税互动、信息共享,公转私很困难!
资金异常情况
1)很多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却搞出上千万的流水;
2)资金转入转出异常,分批转入、集中转出;
3)经营范围或经营业务跟资金流向没有关联度;
4)公户短期频繁且大额的给个人转账,或公户短期经常收到与业务没啥关系的个人汇款
5)频繁开销户,并在销户前有大量资金活动;
6)闲置很久的账户,突然启用,并且有大额资金活动。
以上异常情况,在银税互动、信息共享背景下,很容易被稽查。老板私人账户与公司对公账户的异常交易、“私户避税”、“现金发工资避税”,一查一个准!
1、发工资
公司将每月的工资通过公户发到每个员工的个人卡上,且公司已经依法履行了代扣个税的义务。
2、员工差旅费报销
公司将对公账户上钱打给销售人员用于出差的备用金,出差回来后实报实销、多退少补。
3、税后分红打给股东
公司将对公账户上税后利润以分红的形式打给股东个人,且已代扣代缴了20%的个税。
4、个人独资企业的利润分配
个人独资企业将缴完经营所得个税后的利润通过对公账户打给个人独资企业的负责人。
5、支付个人劳务报酬
公司通过对公账户支付给个人劳务报酬,且已经代扣代缴了个税。
6、归还个人借款
公司通过对公账户转入股东个人卡中,用以偿还之前公司向个人的借款。
风险提示:公司长期借股东钱未还,有账外资金回流的嫌疑,一旦被稽查,税局就会怀疑是否存在无票收入等违法行为,风险巨大。
7、向个人采购
公司向个人采购物资,且取得了税务局代开的发票,这种情况下,公司把钱转给采购的个人是合法的。
8、向个人支付赔偿金
通过公司向个人支付违约金、赔偿金,这种情况下,公司把钱转给个人是允许的。
9、公司向个人房东转房租款
公司租个人房屋用于办公,每月向个人房东支付房租款,这种情况是允许的。
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税收优惠政策园区新办一家个人独资企业,然后将部分业务转移至个人独资企业,个人所得税按照核定征收纳税,核定后个税税率在0.5%--2.19%,加上增值税和附加税,综合税率5%左右,分红时零税金,直接公转私。
个人独资企业主要的优势就是核定征收,规模较小,方便快捷且灵活,但也有缺点,那就是责任无限。另外,国家目前在收紧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征收政策,利用核定征收进行税收筹划前,企业要做好自查,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