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底证券投资代理维权“黑灰产”:假维权,真骗局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孙越)“不仅没有追回投顾费,还又搭进去了一千多。”近日,投资者李先生向记者表示,自己遭遇了“维权骗局”。

去年,李先生向某投资咨询机构支付了上万元的投顾服务费,炒股却出现大幅亏损,想要求退回服务费。一家所谓的代理维权机构主动联系他,声称可以帮他追回损失。但是,该机构在获取了他的个人信息和维权费之后,并未帮助他实现成功维权。“现在发信息不回,打语音不接,至今一分钱都没有帮我追回。”

遭遇相似“困境”的不止李先生。记者在投诉平台上看到,有关“代理维权”的投诉比比皆是,不仅涉及“代理投顾退费”,还有“代理投诉”“代理退保”“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等等。目前,一些所谓的代理维权机构以帮助投资者之名实施网络诈骗,从收集个人信息到推销“服务”,俨然已形成一条“黑灰色”产业链。

金融领域的非法代理维权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导致投资者可能遭遇财产损失,并面临个人信息被恶意使用的风险,同时也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此外,非法代理维权人以投诉、举报等方式低成本骚扰金融机构,给金融机构的声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受访人士表示,必须多方合力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长效打击机制。

披维权外衣设重重陷阱

近年来,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多样化,但部分机构合规不严、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不匹配等问题也普遍存在,叠加个人维权又存在种种现实困难,从而让“代理维权”有了一定的市场需求。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帮助投资者“追回损失”的旗号,诱导投资者投诉或举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进行退费,并从中收取高额手续费。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此类所谓的代理维权机构通常在网络上发布宣传内容“引流”,或通过非法渠道定向获取客户联系方式,诱导投资者维权并获取高额报酬,其中部分机构收取的维权费用比例在30%左右。这些机构和个人一般并不具备法律执业资格,却自称“法务”“专业律师”。

从网上充斥的“代理维权”信息来看,其内容和话术大同小异:一般先以投资者的口吻介绍其“上当受骗”的经历,关键字围绕着“服务费”“亏损”等,通过编造索赔成功的案例吸引投资者,然后推荐所谓“代理团队”的联系方式完成获客。

对于投资者而言,加入这样的“代理维权”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及被非法利用的风险。一是,不法分子往往诱导投资者签订“代理维权”协议,获取其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住址等个人信息,有部分投资者反映不法分子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小额借贷;

二是,不法分子幕后指导投资者如何与金融机构作答,引导投资者通过录音等方式套取金融机构的回复,进行虚假取证或伪造维权材料,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甚至涉嫌寻衅滋事和敲诈勒索,严重的可能会触犯法律底线;

三是,非法代理维权机构不仅收取高额的费用,还会将投资者介绍至其他平台进行非法荐股等活动;此外,有投资者想终止代理协议,甚至还会遭到代理维权机构的骚扰、恐吓。

持牌投资咨询机构遭“碰瓷”

不过,上述投资咨询公司的人员也坦言,面对所谓代理维权的恶意投诉,投资咨询公司也有些“束手无策”。“我们一直都想打击这些代理维权‘黑灰色’产业链,但这些所谓的维权机构IP地址比较分散,作案手段隐蔽,无法定位到具体的个人或者机构,取证较难,很难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只要客户说要退费,在我们销售人员确实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会退费的,这些所谓的代理维权的人主要是打了一个信息差。”上述人士也表示,为了避免投资者向监管投诉,无奈退款的情形时有发生,这也变成了一些所谓的代理维权机构口中的成功案例。

对此,有法律人士表示,部分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自身可能也存在问题,因此也给了这些非法代理维权机构“钻空子”的机会。作为第三方投顾机构,首先应当合规合法经营,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歪”;其次遇到非法代理维权不要“投鼠忌器”,为了公司名誉而与非法代理维权机构妥协。如此操作可能得不偿失,必要时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

应当强化金融“黑灰产”治理

近年来,金融代理维权“黑灰产”呈现出组织化、规模化趋势,仅凭一时一地之力难以对之展开系统性打击。受访人士认为,必须多方合力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长效打击机制,从源头切断金融“黑灰色”产业链的获客渠道,联合各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此外,也有法律人士表示,投资者自身也应提高素养、理性维权,切不可“病急乱投医”,被非法代理维权的花言巧语所蒙骗。同时,谨防自己的个人和投资行为信息泄露。如果发现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行为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个人投资者维权应当合法、合理、合情。”上海星秀律师事务所郭强律师认为,当前证券投资方面维权的难点在于责任归属难以判定,尤其是证券投资亏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投顾机构、证券公司在其中是否存在责任,既需要充分的证据予以证明,也需要法律予以规制。

THE END
1.3·15投资者保护一问一答丨投资基金遇到纠纷或违法侵害,哪些措施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基金业协会投诉 a)投诉事项范围 投资者在基金投资活动或者接受相关服务等过程中,与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发生纠纷,可以向协会投诉(具体投诉信息可参考 https://investor.amac.org.cn/complaint/)。 b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U0ODM1NA==&mid=2652852761&idx=2&sn=1c6bfa3d44c1689ffc912f9a8a759ef8&chksm=84d0dcf4b3a755e286b3fb9b05f4d53f4dd22934e12190994826fdaa59c7cb617b78f41c13df&scene=27
2.投资者如何维权?头条新闻法律资讯投资者可以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驻各地的派出机构进行投诉,要求其对涉嫌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和处罚。 如果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无法就纠纷达成一致,可以选择仲裁或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解决。 投资者在维权过程中可以寻求专业法律支持,如咨询律师或寻求法律援助等。并在必要时采取合适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https://www.maxlaw.cn/n/20241023/11216143087306.shtml
3.锦富技术担保风波:投资者权益受损,法律维权之路何在?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其为子公司提供巨额担保的背景下,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面临严重威胁。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受损投资者的维权途径。 首先,锦富技术于2024年4月26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4年度对外担保预计的议案,同意为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提供总计不超过人民币4.9亿元的https://m.sohu.com/a/818425509_122066678
4.叫山屿海投资上面的利润非常大,至此想了解一下此公众号的可靠性叫山屿海投资上面的利润非常大,至此想了解一下此公众号的可靠性。如果被骗有什么法律途径维权。 立即咨询 冯律师1分钟前解答了综合问题 谢律师1分钟前解答了综合问题 许律师2分钟前解答了综合问题 李律师3分钟前解答了综合问题 冯律师1分钟前解答了综合问题 谢律师1分钟前解答了综合问题 大家https://m.findlaw.cn/ask/question_43934672.html
5.中公教育索赔动态:法律维权进行时,投资者来自谢保平律师中公教育索赔动态:法律维权进行时,投资者权益待保障2024年10月27日,谢保平律师金融证券团队再次向北京金融法院提交了关于002607中公教育的投资者索赔立案材料,这一行动为众多受损的投资者带来了一线希望。中公教育的索赔时效即将到期,仅剩30天,这要求投资者必须迅速采取行动。https://weibo.com/2154721584/ODM4P1AZY
6.第17集投资者保护之许仙维权的法律武器教育了解新《证券法》中与投资者密切相关的变化,切实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芒果TV-大家都在看的在线视频网站-热门综艺最新电影电视剧在线观看https://www.mgtv.com/b/342354/9748320.html
7.法律文书藏“猫腻”“免责陷阱”阻断信托投资维权路新华社——经济参法律文书藏“猫腻” “免责陷阱”阻断信托投资维权路 赵乃育/绘 在资产管理规模迅速做大之后,过惯“好日子”的信托公司正在为保兑付头疼不已。今年以来,受房地产市场降温、产品兑付洪峰的双重影响,多地信托兑付危机开始显现。随着中诚信托、吉林信托、新华信托先后被曝出现兑付困难,有关投资者与信托公司及代销机构之间http://jjckb.xinhuanet.com/2014-06/16/content_508731.htm
8.京元投资维权中心京元投资维权中心 “京元”公司证券法律服务团队是以证券虚假陈述、新三板、重组并购等证券业务为专业方向的法律服务团队。团队由10余名北京市京师(沈阳)律师事务所律师组成。 团队成员具有大量证券业务项目经验,准确把握各专业服务领域内项目的重点难点,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合理的项目方案和操作路径;能http://www.wtjhr.com/
9.现货投资维权路漫漫监管制度缺失谁之过?潘卫平告诉本报记者,投资者法律维权时要当心合同陷阱,许多交易平台会员机构和投资者签署合同时一般都暗藏仲裁条款,有意规避了交易平台的法律责任。而仲裁机构通常是由交易平台指定的,投资者难逃被“绝杀”的命运,而且一经仲裁,也就失去了上诉的机会。潘卫平表示,为了绕开仲裁,投资者可以直接起诉交易所,关键在于能否认定为https://www.yicai.com/news/5004666.html
10.钱袋保卫战如遭遇上述故事中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因为一件不贵也不便宜的内衣,付诸法律行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么?想必很多人会因为怕麻烦,损失在可承受范围内就此作罢,但谁又能保证一辈子只做一次糊涂事呢?总之,不学会用法律维权保卫自己的钱袋,就会使自己的钱袋永处危险边缘,甚至像张先生那般有苦说不出。 https://www.360doc.cn/mip/250198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