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近年来,由于部分婚介机构的不规范行为
导致婚介服务合同纠纷频发。
如何加强婚介服务合同纠纷的源头治理?
近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
(以下简称黄浦区人民法院)
申报建设了上海法院
“婚姻介绍服务机构经营乱象协同治理”
应用场景。
婚恋市场乱象:
“套路式”销售与低质量服务
“签协议之前,店家拿了一沓材料说这些都是他们介绍成功的案例,我觉得这家公司还挺厉害的。没想到这家店已经在法院有多起要求退费的诉讼了。要是早知道,我是肯定不会去签协议的。”
近年来,婚介机构在为青年男女交友提供便利的同时,一些不规范行为也让其面临信任危机。据统计,2020年以来,上海法院共受理婚姻介绍类服务合同纠纷案件275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黄浦区人民法院对上述婚介类服务合同纠纷案件进行进一步梳理、分析后发现,婚姻介绍“套路式”销售与低质量服务问题比较明显。
而低质量服务,则表现为部分婚介机构提供的相亲对象与征婚者需求不一致,或者相亲对象的背景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以及婚介机构未能在约定期限内完成最低服务次数等。
图片源自网络
深挖司法大数据:
形成涉诉婚介机构清单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如何在个案审理之外,从源头参与协同治理,共同维护文明健康的社会婚恋秩序?
“现在开展营利性婚姻介绍服务的机构越来越多,但其中涉诉的企业我们掌握的不是很全面。希望法院可以和我们加强沟通,定期给我们涉诉企业名单,这样我们开展执法和监管时心里也有底了。”
全面参与治理:
助推婚姻介绍服务行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正在起草关于婚姻介绍服务机构如何规范经营的指引,有些法律专业问题,希望法院可以和我们一块研究。”
在建设应用场景的过程中,黄浦区人民法院与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在推送涉诉婚介机构清单之外,还积极参与了行政部门关于婚姻介绍服务机构合规经营指引的制定工作,从专业角度建言献策,推动婚介服务纠纷能够止于未发、化于未讼。
沟通中,黄浦区人民法院了解到,有的婚介机构在签订合同后迟迟不开展服务或者仅提供部分前期服务,而征婚者以婚介机构提供服务质量不高或不提供服务为由向民政部门投诉并要求全额退款时,婚介机构往往会以合同已约定违约金为由,要求扣除部分费用。面对这类投诉,行政部门有时较难找到好的切入点。
根据该制度,在3~7天冷静期内,婚介机构门店如果不开展服务,征婚者有权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征婚者要求解除合同的,婚介机构一般应退还除已实际发生的合理支出外的全部服务费用。由此,在部分婚介机构诱导下,征婚者进行冲动消费导致的退费问题便能够有效化解。
本期作者
古国妍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法官助理
高院供稿部门:民事审判庭(环境资源审判庭、执行裁判庭)、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