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支持理论

2014年5月25日浅谈社会支持理论理论发展历史与文献综述(一)理论简述:社会支持理论(socialsupporttheory)从提出到现在,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乃至学科内部并未达到统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就有不同的意思。

陈成文(2019)认为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

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Edvina(1990),丘海

雄等(1998)则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社会支

1/20

持既涉及家庭内外的供养与维系,也涉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援与帮助。

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社会资源作用角度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李强(1998)认为,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其中社会联系是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发展历史:

有关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的研究最早来自社会学。

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卡姆(Durklieim)就发现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自杀有关。

但真正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探求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Raschke提出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Raschke,1977),才首次被作为专业概念由Cassel(1976)和Cobb(1976)在精神病学文献中提出,并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研究。

从70年代以来,社区心理学的研究者开始用社会支持这个术语来指称与身体健康有关的社会关系。

随着对社会支持研究的深入,社会支持理论不再局限于社会学和医学,它在精神病学、心理学也开始兴起。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学者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从各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

(三)重要理论家、研究者、学者介绍:

(1)I.G.Sarason:

1955年以博士学位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1965年被任命为华盛顿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教授,此外,还就职于弗莱德哈亲森癌症研究中心公共健康科学部,研究专长为:

人格、社会支持、人的焦虑。

(2)索茨(Thoits):

1976年到1987年间在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硕博连读,其专业研究领域为:

社会心理学的情感、社会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和支持过程。

(3)肖水源:

现任医学博士,中南大学教授,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行为流行病学和社会精神病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在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中,编制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4)贺寨平:

贺寨平是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为

3/20

应用社会学博士,现为天津师大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兼任天津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城市社会学指导委员会理事。

长期从事农村社会学、社会网络分析和弱势群体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

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社会网络分析和弱势群体。

(5)李强:

1950年5月17日生于北京,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兼任社会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多篇。

其著作有:

《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中国水问题:

水资源与水管理的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变迁30年(1978-2008)》、《社会分层十讲》等。

主要研究领域:

社会分层与流动、贫困问题、收入分配问题。

(1)SourcebookofSocialSupportandPersonality(GregoryR.Pierce,Springer,)此书讲的是47名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以色列的工作者参与社会支持调查,此书对复杂的社会保障建设给予特别的注意,书里认真重新评估了社会支持研究在其他领域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的理论基础。

书中比较重要的两章是社会支持人格和身心健康和社会支持

(2)HandbookofSocialSupportandtheFamily(GregoryR.Pierce,BarbaraR.Sarason,I.G.Sarason,Springer)这本手册提供了第一个整理和整合社会支持和家庭的研究。

从这些社会学研究、医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提出的概念和方法问题中,可分析出社会支持在家庭关系中的作用和家庭对社会支持的需求。

此书还包括了应力、临床问题等研究,此书有广泛的主题范围,这将有利于学者研究资源在社区的利用,发展心理咨询,发展健康知识以及认知心理学和心理治疗。

此书对社会支持的理论、研究及应用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概述。

书中讲到了在过去的十年中,社会支持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中日益流行的研究课题。

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里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概述理论和实际的

THE END
1.情感婚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从互动到共鸣的深度分析情感婚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从互动到共鸣的深度分析 一、情感婚姻的定义与含义 情感婚姻是指伴侣之间建立在深厚感情基础上的关系,它不仅包括了法律和社会认可的夫妻身份,还包含了双方对彼此的情感依赖、支持和理解。这种类型的婚姻往往被视为现代社会中理想化的一种家庭形态。https://www.zongjieku.cn/chu-gui-lian-ai-ji-qiao/538157.html
2.一个横跨85年的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一个人际关系的秘密科学理论→生活方法:结合心理学与进化科学,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和案例,帮助你在日常关系中轻松应用。 知识碎片→系统体系:除了个人经验,还提炼出七本书的精华融入8节课之中,每一节都环环相扣,帮你构建清晰的爱情能力框架。 5、学习《爱情修炼课》你会收获什么?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884102
3.婚恋观教育范文12篇(全文)进行婚恋观教育, 既是大学生情感生活的需要, 也是正视大学生婚恋经历与婚恋指导的需要, 更是关注大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因此, 加强人性化的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应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把婚恋观作为人生观的基本部分加以探讨, 增强学生在婚恋观中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zv8i7y7.html
4.“一夫一妻制”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这三种婚恋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人们对婚姻和婚恋模式的看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一夫一妻制”正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婚恋模式。 开放式婚姻 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在传统的“一夫一妻制”中,婚姻是一种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k4ODY1NQ==&mid=2653781738&idx=1&sn=c0918b85cd9597030aaa62f9827c4db6&chksm=8bf8106abc8f997c207423c41700e85bd7f46e99db2cad1003ad98ee4f3e1ba3a1ff691c578f&scene=27
5.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恋爱的相关研究成果恋爱心理上述研究成果初步探索了大学生婚恋状况和影响因素,对本研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以往研究忽视了大学生婚恋观形塑过程心理和外在结构性因素的相互影响过程;以往结构性因素解析更多将大学生看作是观念的受体,忽视了他们婚恋观形成过程的互动影响,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释这种互动。 http://www.dyxy.edu.cn/s.php/xl/item-view-id-67276.html
6.依附与独立:女大学生婚恋观博弈的时代特征1朱小芳;依附与独立:女大学生婚恋观博弈的时代特征[J];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03期 2杨洋;从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看老子伦理思想的价值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年19期 3欧阳古月;胡忆红;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婚恋观[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05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LLJ201803020.htm
7.“非诚勿扰”中女嘉宾的功利性婚恋观——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角度"非诚勿扰"遭受争议,主要源于女嘉宾的功利性的婚恋观上,她们以金钱、家庭背景、社会地位这些功利性的条件作为恋爱和结婚的前提。文章试借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的观点,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以及符号资本来探讨"非诚勿扰"中女嘉宾的功利性婚恋观。 引用:3次下载:414次 打开APP,下载管理本文 关键词 “非诚勿扰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CAIZ201217143.html
8.青年群体婚恋观的影响因素及分析原文对照报告.docxPAGE PAGE 10 青年群体婚恋观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摘要] 本文的研究背景就是针对现在断崖式的出生率为出发点,去研究青年的婚恋观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调查报告,同时通过一些国内外的理论来论证。对婚恋观的历史发展做了一些研究,看婚恋观在历史变迁之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从婚恋观的基本概念论述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320/8044064072004064.shtm
9.恩格斯的女性解放及其时代意义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女性解放理论对现代女性的指导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市场经济对女性解放不仅带来了机遇,更多地带来了挑战。自从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后,我国女性的地位较之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女性在社会的各个行业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女性在取得经济独立https://www.fx361.com/page/2017/1212/26098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