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婚恋观的当代内涵理论

原标题: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婚恋观的当代内涵

按照个人意愿自由恋爱、自主结婚,是法律赋予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树立并践行正确的婚恋观,是个体实现爱情甜蜜、婚姻美满、人生幸福的首要前提。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大众对爱情问题、婚姻问题的看法和认知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人士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体主义的不良影响,甚至形成了一些与社会主义婚恋道德相抵触的错误认知。因此,需要立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情、婚姻问题的基本观点,科学把握其中的真理性内涵,进而以马克思主义婚恋观为指导,积极培育符合新时代精神的新型婚育文化,全面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当代内涵一:爱情应当经得起伦理道德的追问

爱情,犹如温暖的阳光,犹如甘甜的山泉,是两性之间基于生物本能而自然生发的美好情感。作为人类性冲动的最高形式,爱情以生理性别差异为自然基础,以生理发育成熟为自然前提,以实现生理结合为自然目的,具有毋庸置疑的自然属性,能够促进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曾陷入炽热的爱情体验中,不仅曾为妻子燕妮写下过“要知道世界上唯有你,对我是鼓舞的泉源,对我是天才的慰藉,对我是闪烁在灵魂深处的思想光辉”的滚烫诗句,还坦言:“爱情,不是费尔巴哈的‘人’的爱,不是对摩莱萧特的‘物质的变换’的爱,不是对无产阶级的爱,而是对亲爱的即对你的爱,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同时,马克思还指出,发生在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在这种自然的、类的关系中,人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地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地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因此,这种关系以一种感性的形式、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表明属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了自然界,或者,自然界在何种程度上成了人的属人的本质。因而,根据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出人的整个文明程度”。也就是说,不是任何一种爱的感觉都可被称为爱情,爱情不是对自然生发的性冲动的简单定义。除具有亘古不变的自然属性外,爱情还具有伴随着文明发展而不断丰富的社会属性。

相较于自然属性,更能决定爱情本质的因素是它的社会属性。对此,恩格斯亦指出:中世纪的“骑士爱情”不配被称为真正的爱情,不是因为它缺乏充满激情的性爱冲动,而是这种以通奸形式发生的性爱冲动既不能保证爱情的排他性与持久性,又经不起“它是结婚的还是私通的”,“是不是由于爱情,由于相互的爱而发生的”道德追问。所以,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缺乏激情冲动的情感固然不可被称作为爱情,但经不起道德追问的激情冲动,同样也不配被称作为真正的爱情。在当代,爱情应当同时具备“自主”“互爱”“排他”“持久”的特征。

当代内涵二:婚姻应当以真正的爱情为基础

所谓“婚姻”,在社会而言,是抽象的制度规范;在个体而言,是鲜活的夫妻关系。但是,人类社会的婚姻制度从未规定两性在结婚前应当首先建立爱情关系。事实上,根据唯物史观,自男子倚仗其财富地位建立起父权性质的个体婚制,即传统社会的一夫一妻制后,婚姻便难以与爱情兼容。这是因为,此时的个体婚制只要求妇女遵守“一夫”的婚配规范,并不禁止男子通过杂婚、多妻(妾)以及通奸行为继续享受群婚制的便利。因此,恩格斯愤怒地指出,个体婚制“在历史上绝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现的,更不是作为这种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现的。恰好相反。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

并且,为了阻断爱情与婚姻的自然关联,防止基于爱情的自由结婚会损害家族利益乃至冲击统治秩序,传统社会的个体婚制还收回了本应归属于婚姻当事人的恋爱自由权与婚姻自主权。此时,婚姻获得合法性的首要前提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性若在婚前自由恋爱,“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在整个古代,婚姻的缔结都是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儿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从而,现代的婚姻制度要确证自身具备更符合人性的文明本质,便应赋予婚姻当事人以充分的恋爱自由权和婚姻自主权,便应为爱情朝向婚姻方向的自然发展扫清道路、创造条件。

然而,就像恩格斯指出的,由于“统治阶级仍然为受众所周知的经济影响所支配,因此在他们中间,真正自由缔结的婚姻只是例外。”“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附加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在当代,即便法律已确立了恋爱自由权和婚姻自主权,但依然不能保障世俗的婚姻会自觉地以爱情为基础。而一旦结婚的动机主要取决于对经济因素的考量,便意味着婚姻家庭会经由事先规定好的结婚价格而堕落为粗鄙的场所。所以,我们应当信仰这样一种婚恋观——幸福的婚姻只能以爱情为基础,结婚的动机应当除了相互爱慕的因素再无其他。

当代内涵三:爱情能够在婚姻中得到滋养和升华

因此,爱情是一种浪漫的信仰,婚姻是一场严肃的修行,是夫妻双方基于爱情而自愿选择的生活方式。恩格斯曾指出:“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会合乎道德。”对于已婚者而言,基于先在的爱情已固定为受法律保护的婚姻,他/她便有责任、有义务共同守护这份已被世俗所认可的爱情,并努力保持爱情关系的专一、纯洁、持久和愉悦。换言之,基于人类的理性、良心及责任,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克制任何经不起道德追问的情感冲动,自觉抵制来自婚外的“新鲜”诱惑。唯其如此,我们的婚姻才不愧为文明、高贵的人类婚姻,我们的家庭才能成为温情脉脉、和睦幸福的人生堡垒。

(潘萍,作者为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湖南省妇女研究中心研究员)

THE END
1.情感婚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从互动到共鸣的深度分析情感婚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从互动到共鸣的深度分析 一、情感婚姻的定义与含义 情感婚姻是指伴侣之间建立在深厚感情基础上的关系,它不仅包括了法律和社会认可的夫妻身份,还包含了双方对彼此的情感依赖、支持和理解。这种类型的婚姻往往被视为现代社会中理想化的一种家庭形态。https://www.zongjieku.cn/chu-gui-lian-ai-ji-qiao/538157.html
2.一个横跨85年的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一个人际关系的秘密科学理论→生活方法:结合心理学与进化科学,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和案例,帮助你在日常关系中轻松应用。 知识碎片→系统体系:除了个人经验,还提炼出七本书的精华融入8节课之中,每一节都环环相扣,帮你构建清晰的爱情能力框架。 5、学习《爱情修炼课》你会收获什么?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884102
3.婚恋观教育范文12篇(全文)进行婚恋观教育, 既是大学生情感生活的需要, 也是正视大学生婚恋经历与婚恋指导的需要, 更是关注大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因此, 加强人性化的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应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把婚恋观作为人生观的基本部分加以探讨, 增强学生在婚恋观中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zv8i7y7.html
4.“一夫一妻制”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这三种婚恋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人们对婚姻和婚恋模式的看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一夫一妻制”正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婚恋模式。 开放式婚姻 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在传统的“一夫一妻制”中,婚姻是一种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k4ODY1NQ==&mid=2653781738&idx=1&sn=c0918b85cd9597030aaa62f9827c4db6&chksm=8bf8106abc8f997c207423c41700e85bd7f46e99db2cad1003ad98ee4f3e1ba3a1ff691c578f&scene=27
5.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恋爱的相关研究成果恋爱心理上述研究成果初步探索了大学生婚恋状况和影响因素,对本研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以往研究忽视了大学生婚恋观形塑过程心理和外在结构性因素的相互影响过程;以往结构性因素解析更多将大学生看作是观念的受体,忽视了他们婚恋观形成过程的互动影响,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释这种互动。 http://www.dyxy.edu.cn/s.php/xl/item-view-id-67276.html
6.依附与独立:女大学生婚恋观博弈的时代特征1朱小芳;依附与独立:女大学生婚恋观博弈的时代特征[J];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03期 2杨洋;从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看老子伦理思想的价值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年19期 3欧阳古月;胡忆红;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婚恋观[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05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LLJ201803020.htm
7.“非诚勿扰”中女嘉宾的功利性婚恋观——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角度"非诚勿扰"遭受争议,主要源于女嘉宾的功利性的婚恋观上,她们以金钱、家庭背景、社会地位这些功利性的条件作为恋爱和结婚的前提。文章试借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的观点,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以及符号资本来探讨"非诚勿扰"中女嘉宾的功利性婚恋观。 引用:3次下载:414次 打开APP,下载管理本文 关键词 “非诚勿扰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CAIZ201217143.html
8.青年群体婚恋观的影响因素及分析原文对照报告.docxPAGE PAGE 10 青年群体婚恋观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摘要] 本文的研究背景就是针对现在断崖式的出生率为出发点,去研究青年的婚恋观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调查报告,同时通过一些国内外的理论来论证。对婚恋观的历史发展做了一些研究,看婚恋观在历史变迁之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从婚恋观的基本概念论述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320/8044064072004064.shtm
9.恩格斯的女性解放及其时代意义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女性解放理论对现代女性的指导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市场经济对女性解放不仅带来了机遇,更多地带来了挑战。自从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后,我国女性的地位较之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女性在社会的各个行业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女性在取得经济独立https://www.fx361.com/page/2017/1212/26098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