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签订销售合同时,首要的是确保合同内容的全面性与明确性,以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具体而言,供方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同主体审查:核实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确保合同对方具备合法有效的经营资格和资信状况。
2.条款清晰明确:合同条款应详尽无遗,包括但不限于货物的具体信息、质量标准、支付方式、检验时限、违约责任等,确保双方权利义务清晰明了。
3.法律合规性:确保合同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别是关于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强制性规定。
4.风险防控:合理设置违约责任条款,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判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找法网提醒,在销售合同中,对货物信息的明确约定是合同履行的前提和基础。具体约定要点包括:
1.货物名称与规格:名称应完整规范,避免使用简称;规格应明确技术指标,如成分、含量、纯度、大小、长度、粗细等,确保货物描述准确无误。
2.花色与数量:对于有色差或花色要求的货物,应详细表述清楚;供货数量应清晰准确,计量单位规范统一。
3.包装与标识:根据货物特性及运输要求,明确包装方式、包装物回收及标识要求,以保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与完整。
1.质量标准约定:
(2)参照企业标准的,需确保该企业标准已依法备案,并在合同中注明。
(3)凭样品买卖的,双方应对样品进行封存并明确样品质量说明,作为质量验收的依据。
(4)对货物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应在合同中详细列明,确保双方对质量标准有共同的认识和理解。
2.支付规定:
(2)为降低交易风险,可约定需方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或定金(不超过合同总金额的20%)作为合同履行的保证。
(3)明确发货条件,如收到全款后发货或支付预付款后发货等,确保供方在收到货款后再履行发货义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