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2日讯前言:乡镇(街道)社工站是国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打通服务民生“最后一米”的重要举措。2020年10月,民政部在湖南长沙召开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提出: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建设目标。2021年,莱芜区建成1处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总站(以下简称“莱芜区社工总站”)和15处街道(镇)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街道(镇)社工站”〕,实现区域内全覆盖。本文从莱芜区社工站2021-2024年建设实际出发,探索莱芜区社工站在建立运营长效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资源整合平台、践行专业服务及宣传推广方面的本土化发展路径。
一、建立社工站运营长效机制
(一)健全工作制度
根据《济南市街道(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文件要求,2021年6月,莱芜区民政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出台《莱芜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管理实施方案》,根据服务要求建立社工站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服务场所使用管理、文书档案管理、志愿者管理等工作制度。
(二)清晰组织架构
(三)夯实服务阵地
莱芜区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整合配套设施资源,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各类公建设施为社工站提供满足开展服务条件的办公地点和活动场所,并统一社工站标牌、标识。
(四)加强监管与评估
莱芜区根据《济南市街道(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济南市社会工作服务站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规范社工站建设、运营及管理。
监管方面,莱芜区社工站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莱芜区民政局、莱芜区社工总站通过定期召开工作总结会等形式,对街道(镇)社工站专业服务情况进行监管;同时,社工总站社工与街道(镇)社工站驻站社工建立一对多支持关系,保持高频次的沟通,切实了解驻站社工的工作状态与工作进度,协助驻站社工理清思路与目标规划,保障社工站有序发展。此外,莱芜区民政局、莱芜区社工总站指导省、市级街道(镇)社工站示范点的创建及申报工作,2022-2023年,凤城街道、鹏泉街道社工站先后获评济南市街道(镇)社工站示范点;2023年10月,凤城街道社工站获评山东省乡镇(街道)社工站示范点。
评估方面,济南市社工站指导服务中心对莱芜区社工总站的运行管理、督导培训、服务绩效情况等开展评估;莱芜区民政局委托第三方或社工总站作为评估方对街道(镇)社工站的项目管理、服务绩效、经费使用等工作开展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评估能够确保社工站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工作服务事业发展。
二、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工作人才也是社工站建设与服务事业的灵魂。建站以来,在莱芜区民政局指导下,莱芜区社工站坚持以专业化、职业化作为社工站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的高质量社工站专业人才队伍,积极打造符合莱芜区实际需求和展现莱芜特色的社工人才队伍。
(一)打造内外部督导模式
莱芜区民政局、莱芜区社工站致力于打造专家督导与总站协同督导相结合的内外部督导模式,保证驻站社工有效获取督导资源,回应驻站社工成长提升需求。
1.深化政校协作,增强发展动力
2022年1月,莱芜区民政局与山东女子学院签订政校合作协议并进行“山东女子学院双师型教育培训基地”授牌仪式,扎实推进政校双方战略合作。为增强政校合作的深度融合和协同联动,充分发挥专家督导在培育本土社工人才、深化专业服务、打造示范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莱芜区民政局多次邀请专家督导组前往社工总站及街道(镇)社工站进行实地督导,为驻站社工解疑惑、明方向。督导专家们在社工站的功能定位和空间赋能以及具体的服务设计、服务方式方法和复盘总结等方面都发挥了指导性、引导性和支持性作用。
2.总站协同督导,携手相伴前行
为更好地了解街道(镇)社工站的工作动态,对社工站的问题或需求给予及时有效的回应,莱芜区社工总站面向街道(镇)社工站开展区域协同督导工作,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指导,一对一手把手帮带等方式帮助驻站社工增强实务技能。面对街道(镇)社工站驻站社工的疑虑和困惑,总站督导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不断提问、彼此对话乃至共同行动等方式进行讨论、反思、学习,促使驻站社工能够深度理解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所愿。
(二)建立综合培训体系
社会工作者是具有专业价值、专业情怀、专业方法、专业技术技巧的专业人才。建站以来,莱芜区社工站在人才人才队伍成长建设方面不断探索,立足实际在培训体系建立上下功夫,培养社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能力,培训内容涉及社会工作价值信念、专业知识、工作方法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专家培训、总站“星火计划”赋能培训、实地参访等相结合的综合培训形式,探究社工站社会工作者专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不断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搭建资源整合平台
(一)推进“五社联动”,整合社会资源
莱芜区社工总站举办多期”一期一会·爱莱芜”社工主题沙龙活动,推动实现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形成联动,通过“交流与支持”促进专业提升与反思,打造莱芜区区级资源平台,助力社工站建设。建站以来,莱芜区社工总站积极将优质资源引入街道(镇)社工站,帮助其谋求更深合作。
(二)实施回“莱”计划,吸纳本土人才
莱芜区社工总站推出“回‘莱’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凤还巢,链接莱芜籍社会工作专业学子,为其提供参与家乡社工事业的机会,并助力其提升自身实务能力,促进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和人才网络搭建。积极吸纳莱芜籍本土社工人才,截至2024年7月,莱芜区社工总站共吸纳15名实习生,并为莱芜区街道(镇)社工站引荐多名志愿者,助力社工站更好开展服务。
(三)来访接待与参访交流
厚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土壤,莱芜区民政局打破地域界限,多次组织驻站社工代表外出进行参访学习;同时接待其他地区社工站来访。不同地区社工站之间的交流研讨为莱芜区社会工作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
四、践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莱芜区街道(镇)社工站基于本区实际情况,聚焦民政主业,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从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城乡社区治理、社会事务、儿童福利领域出发,为辖区内困难家庭、留守空巢老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特殊群体以及其他有需要的人员,提供精神慰藉、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社会融入、资源链接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一)社会救助
莱芜区街道(镇)社工站聚焦民政重点服务对象,走访低保、特困等困境人群,协助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申请有关社会救助政策,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街道(镇)社工站在做好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社会救助方式相融合,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服务,使传统的“物质救助”转化为“物质+服务”救助,以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量。
(二)养老服务
街道(镇)社工站与民政办、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协作,开展老年人基本生活帮扶、政策支持等服务;同时,社工从老年人身心健康、文化娱乐需求等方面着手,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例如,街道(镇)社工站依托农村幸福院开展助餐活动,走进敬老院、社区(村)开展心理辅导、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体检活动以及老年人茶话会、文艺联欢等。社工根据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特色鲜明的助老服务,帮助老年人实现“身心健康、自我提升、生活多彩、社会参与”。
(三)城乡社区治理
(四)社会事务
在残疾人服务方面,街道(镇)社工站走访慰问残疾人及其家庭,协助申请有关政策,并根据需求对残疾人及其家庭开展心理辅导、康复服务、就业技能培训等;同时,社工宣传残疾人政策、倡导社区关爱,营造尊重、平等、接纳残疾人的社区文化。在殡葬服务方面,协助进行文明殡葬宣传,倡导绿色殡葬理念、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在婚姻家庭服务方面,开展婚姻政策法规、婚俗改革宣传,加强婚恋观、婚育观教育。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方面,协助开展街面巡回救助工作,全力保障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及临时遇困人员生命安全。
(五)儿童福利
街道(镇)社工站聚焦儿童发展需求,走访慰问困境儿童、留守儿童,链接多方资源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政策帮扶、家庭调节、学业帮扶、安全教育、心理辅导等服务,努力实现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在校有老师关爱、回村有社工呵护”的目标,不断提高关爱帮扶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为儿童提供立体化全面、直接、高效的关爱服务。
五、拓宽宣传渠道,扩大社工站影响力
莱芜区社工站在服务中注重宣传推广,通过“线上媒体+线下活动”多渠道宣传社工实务,向广大群众普及社会工作知识,传播社会工作理念,展现社会工作服务成效。
(一)线上媒体宣传
(二)线下活动宣传
为提高辖区居民对社工站服务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莱芜区社工站多次举办外展活动与社工宣传周主题活动,通过服务展览、发放宣传册、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对社工站服务进行宣传,让更多居民认识社工,了解社工。此外,莱芜区社工站多次参加省级、市级社会工作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持续扩大社工站影响力。
经过三年的努力,莱芜区社工站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阶段性目标,进入“从有到强”的专业化发展阶段。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催生新作为。发展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是党和政府赋予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莱芜区社工站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扎实开展服务工作,以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更专业的服务,使社工站成为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催化剂”“暖心桥”。(通讯员陈洋邴小育唐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