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开始,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将“体会式”笔记作为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体会式”笔记除教育主题和一级标题外,其他内容不作硬性要求,听课过程中的切身体会、点滴感悟都可以“登陆”笔记本。
这,与其说是一种改进、“变脸”,不如说是一种回归。因为一个仅仅用来应付检查、课后很少被战士翻阅的笔记本,其实已部分失却记录和存放的价值。
时近一年,多方面回顾和总结“体会式”笔记带来的有益变化,予人启发。
不唯条条框框记下点滴感悟
——“体会式”笔记助力官兵成长
“从小学到大学,我记了16年的笔记。我觉得,真正有用的笔记不应该是生硬地照搬照抄,而应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这也正是‘体会式’笔记受欢迎的原因所在。”采访中,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的该团五连新战士王禹开门见山地说。
一个小时的授课,留在小杨笔记本上的,不是“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等多级标题,不是“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等条条框框,最醒目的是这幅寥寥几笔的漫画。但就是这幅漫画,让他每次翻看都能有所感悟,对于不在身边的女友,他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抽空就担心地问这问那,而是更多地谈谈工作,更多地相互鼓励……结果俩人的感情不仅没减淡,反而日渐深厚。
“‘体会式’笔记其实也是成长日记。一堂课下来,也许这句话打动了你,那句话触动了他,战士们把教育中真正打动自己的东西记录下来,课后翻阅一下,肯定会助力成长。”团长吕运增如是说。
新战士张野刚入营时身体偏胖,各科训练成绩比较靠后。指导员有针对性地给新兵上了一堂《积极面对困难,付出必有回报》的教育课,让小张深受触动。就在那堂课上,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么一句话:“我一定要迎难而上,勇敢面对困难,享受付出的过程。我能行!”
接下来的训练,小张勇敢挑战自我,体重减了10多斤,训练成绩明显提升。紧接着,指导员又上了《正确看待存在差距,胜利向成功者招手》一课,鼓励大家坚持不懈。小张当时便在笔记本上工整地写道:“在最后的时刻我一定会咬紧牙关,胜利就在眼前!”结果,在新兵连组织的最后一次考核中,3000米长跑他的成绩在12分钟以内,单杠一口气做了23个。小张感叹道:“每次翻看笔记本上的心得体会,都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激励我奋勇前行。”
战士写下真心干部真心回应
——“体会式”笔记拓展官兵沟通渠道
记者随手翻看战士的笔记本,发现隔几页就会有一段排长、连长或指导员的赠语,这赠语或是鼓励,或是提醒,或是点拨,段段感情真挚。
“战士直率记录,干部认真批阅,笔记本成了官兵沟通的一座桥梁。”该团副政委陈树宏这样告诉记者。
一次,六连指导员崔卉在翻阅战士笔记本时发现,上等兵小杨在《当兵要有好心态》这堂政治教育课后写道:“我很想有好心态,可事实上就是好不起来,我该怎么办?”原来,小杨入伍以来,一直想学技术、选取士官,第一年连队民主测评技术学兵,他因两票之差未能如愿。今年再次面临技术学兵测评,若仍未选上,年底选取士官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崔指导员在小杨的笔记本上写道:“这一年来,你成熟了很多,进步也很大,希望你能坚持住,同时更要相信连队、相信组织会给每一名踏实干工作的好同志予以考虑和培养。”看到这段话,小杨干工作又恢复了以往的劲头,今年3月底,他如愿到集团军教导队参加了后勤专业预提指挥士官集训。
去年底,“正确面对进退去留”专题教育之后,战士韩亚斌在笔记本上写下感言:“虽然我要走,其实我想留。但现实让我走……”看到他这段话,指导员李维琳找他谈心了解到,小韩1985年出生,若按义务兵选取为下士,年龄比同期兵大很多,大学本科四年的经历也体现不出来。去年正好赶上士官选取新政策出台,连队及时将他的情况上报,很快得到上级机关回复:按照新政策,学龄算作兵龄。不久,他被选取为士官,直接定为中士二档。
该团政委岳兴国对此深有感触:“‘体会式’笔记推行后,知兵情、解疑惑的渠道更多了。战士将个人的一些想法、感悟记录在教育笔记上,干部在批阅笔记时可以感知和了解战士的思想,从字里行间体会战士的心境,使思想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反映教育质量的晴雨表
——“体会式”笔记让教育水涨船高
“体会式”笔记推广后,笔记本的检查重点从是否工整完备转向是否记录下了所得、所思、所悟,让笔记本真正成为反映教育质量的晴雨表。
去年秋季,团里推荐一名指导员参加集团军组织的“四会”优秀政治指导员考评,政治处组织两轮评选后,五连指导员韩刚和九连指导员夏国庆分数相当,难分优劣。最后通过检查连队战士的教育笔记本,看“体会”,查“批阅”,评价他们开展教育的成效。结果韩刚胜出,被选中参加比武,最终夺冠而归。
随着“体会式”笔记的推广,该团政治干部自觉提升了对教育各个环节的落实水平,“鲶鱼效应”作用明显。在“计划”和“准备”两个环节上,他们切实搞好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官兵思想。在“授课”环节上,运用生动活泼的方式,鼓励战士将感悟提炼出来,加深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在“讨论”环节上,组织官兵对课堂上的疑惑互相辨析,将笔记上记录的所思所想拿出来进行思想碰撞。正确的,给予肯定;片面的,予以修正,达到进一步消化课堂授课的目的。
全军“四会”优秀政治教员、四营教导员高洪山说:“以前开展教育活动我一天就差不多,现在为了让官兵获取更多的知识量、记好笔记,我要提前几天准备资料、备课试讲。因为你想给战士一碗水的体会感悟,就要准备一桶水的原材料。”
意犹未尽
记得住的教育才是教育
■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政委张书国
“教育”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做。依解释不难明白,“照着做”是受教育者对道理信服而产生的行动,其行动源在于教育在受教育者脑海中打下了烙印。
打造“记得住”的教育,是每名教育者的责任与追求。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遵循教育信号的接收规律,在有效灌输中确保听得进。教育的过程,实际是认知信号发送与接收的过程。教育信号有多强,灌输的力度就有多大;接收得越充分,效果就越好。另一方面要遵循教育内容的记忆规律,在有机溶解中实现记得住。融会贯通是最好的吸收,教育要让官兵记得住,就要把大颗粒敲碎,把粗纤维碾细,做好分解溶化、促进吸收的工作。用细嚼慢咽的讨论促消化,用真感实悟的记录强记忆,用感同身受的形式添活力。唯有这样,政治教育才能真正成为育人的工程,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