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中介服务行业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由于单身人士数量逐年增多,且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已难通过自身交际圈实现婚恋,婚恋中介服务渐受热捧,因此引发的消费纠纷也不断增加,据广东省消委会2018年第三季度消费投诉报告数据显示,全省消委会共受理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6444件,同比增长近一倍,其中,网络情感咨询、婚姻介绍服务类投诉成为热点。相当一部分婚恋中介服务质量欠佳,消费体验不好。

一、婚恋中介服务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体定位不清晰。由于涉外婚介乱象较多,我国国务院于1994年以通知的形式规定国内婚介机构划一归口民政部门管理,营业前需到民政部门办理许可,2002年政策放宽,营业性婚介机构无需到民政部门办理行政许可即可开业,目前,婚介机构除了可以作为商事主体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外,还可以在民政部门按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登记。登记部门的多元性决定管理方式的多样化,这种管理体制必然造成管理上的脱节和管理中的漏洞,也不利于统一立法和统一执法。

(二)收费随意性较大。婚介收费市场化无可厚非,但就投诉个案来看,消费者花大钱也未必买到相应的服务,同一服务不同客户收费不一、不明码标价、服务项目不透明等问题比较突出,诚然,服务性行业评价维度较为主观,尤其是涉及情感服务,标准不容易量化,但并不代表可以任意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目前情况来看,这些问题在部分婚恋中介机构中比较突出。

(三)资料不真实。婚恋中介为了招徕顾客,往往自称拥有大量客户资源,且客户的条件优越,但事实上,随意拉人充当相亲对象、敷衍了事、虚构征婚者的信息吸引客户消费等不法情形时有发生,使消费者财产、精神权益受损。

(四)服务质量不佳。线上的婚介机构问题主要有:一是个人信息审核不严、造假;二是退款拖延,遇消费者要求退款并终止合同,多拖延对待,或者要求消费者走法律途径;线下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消极怠工,对多次介绍不满意者,商家便不再积极履行服务承诺;二是履职不符合约定,囿于资源不足,随意安排消费者约见不符的相亲对象;三是格式条款较多,侵害消费者权益;四是退款拖延。

二、问题成因

(一)婚恋观的物质化。近年来价值观日趋多元,部分人想通过婚姻实现社会地位的转变,婚介机构“资源多”,又不需要自己多跑路,更有专人帮忙撮合,消费者当然乐于给钱;婚介机构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不顾自身资源多寡,常作虚假承诺、夸大宣传、找婚托等,投诉纠纷也就因此而起。

(四)消费者保护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消费指引,尽管近年来婚恋诈骗乱象多见,但乱象的具体信息(具体到机构名称、具体违法行为)鲜有监督部门或媒体披露,消费者因此多次摔倒在同一个陷阱里;缺乏维权知识,消费者往往对价格标示、合同约定、录音录像取证等维权途径不太重视,后期一旦因此发生纠纷,则消费双方各执一词,消费者往往因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撑而难以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严厉打击虚构个人信息、婚托等不诚实婚介行为。建议通过媒体、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政府网站公布婚恋机构的违法诈骗行为,信息包括违法企业名称、具体诈骗行为等细节;要求征婚者必须实名制注册,个人信息须有可靠证明予以证实,曝光造假者,禁止其进入各类婚介平台注册,该记录列入个人征信系统;督促婚介机构严格核对个人信息真实性,定期抽查,对因虚假信息审核不严导致消费者损失的机构予以处罚并公布;对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从业机构或个人,禁止涉足婚恋中介行业等等。只有将行业泡沫刺破的情况下,消费者才会发现婚恋中介所谓的“优质”资源并不多,希望通过婚恋中介实现社会地位转变的想法就会改变,有助婚恋观趋于理性。

(二)建立统一规范。市场化并非导致婚恋机构乱象的根源,故某些建议提及所有婚介机构划一进行民办非企业登记并不合理,因为民众有享受更好服务的权利,婚介也并非只有提供征婚信息一种业务,还有心理咨询、形象塑造、关系维系等周边产业有待开发,这些服务的提供、优化不可能免费,建议将婚介机构重新统一划归民政局主管,统一颁发婚介机构行政许可,取得许可后,营利性的机构需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非营利性的则按原民办非企业进行登记,处罚主管部门为民政局;建章立制,及时对婚恋中介服务行业中消费双方的权利义务、收费标准、服务质量、行业主管部门等予以明确,制定处罚措施,同时细化民政、市场监督、公安、网监等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为部门监管执法提供法律依据;《婚姻介绍服务国家标准》可以参考ISO体系认证方式,对符合标准的婚介机构,颁发认证证书,使行业以实现该标准为荣,督促婚介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四)利用婚介行业推动正确的婚恋观。当前社会风气浮躁,若能通过引导婚介行业传达正确的婚恋观,使婚恋不再单单以物质作为价值判断的维度,则功莫大焉,为此,可加强行政执法、行政指导,破除买卖婚姻、欺诈婚姻等不良风气;指导婚恋机构将正确的择偶观、婚恋观融入心理咨询、关系维护、礼仪教学等业务中,使择偶更纯粹,民风更淳朴,政府对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婚恋中介机构,可以广泛宣传其社会贡献,引导更多机构参与其中,推动婚恋理念转变。

THE END
1.帮女子相亲三次婚介公司曾涉服务合同纠纷婚庆解释权据媒体报道,近日,厦门王女士通过社交平台接触到婚介机构爱渡公司。在先后约见3个男生后,发现一名男士身高疑似造假,另外两名男子和她聊不上话。气愤之下王女士找到该公司要求退费,但被告知扣除相关费用后只能退2万元左右。 天眼查App显示,涉事的厦门爱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肖玉平,注册资本10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D5KO910511D2LM.html
2.珍爱网黑猫投诉[投诉要求]退款 0 0 0 正在加载 《文明诚信投诉公约》 我要投诉 我的投诉单 24小时有效投诉17678 累计有效投诉22449352 新手引导商家指南常见Q&A网站地图 官方邮箱:heimaotousu@vip.sina.com 合作机构 合作媒体 合作律所 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 https://sd.tousu.sina.com.cn/company/view/?couid=1902484860
3.签了婚恋介绍合同,婚恋机构自己介绍了过一个相亲对象,但是后面自己找到问题描述: 签了婚恋介绍合同,婚恋机构自己介绍了过一个相亲对象,但是后面自己找到了,还能找机构退款吗?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514619 人·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0080362.html
4.牵手来福文化诱导消费,霸王条款,退款纠纷牵手本人于2024年 10月9日晚在 天津来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报名 婚姻介绍 花费 14800元 该机构诱导消费,在牵手APP婚恋平台上购买一年牵手红娘服务,前期与销售顾问进行了沟通,并且产生了消费。10月10日在网上看到有欺诈行为,同时使用了牵手平台的APP后,发现该平台和宣传说述有较大的差异,导致本人对该平台的今后服务质量产https://www.xfb315.com/tousu/97739728
5.涉青年婚介服务纠纷应警惕三方面“以爱为名”挖坑设障(记者 贾增远 通讯员 武鑫蓉)《2023年轻人婚恋压力报告》显示,从第六次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青年人口总体下降近4千万,单身青年却从1.31亿增至1.34亿。越来越多面临婚恋压力的青年选择通过婚介机构介绍拓展交友圈、寻觅良缘。但婚介服务中偶有一些消费套路,容易引发矛盾纠纷。法官提示,选择婚介服务警惕以下风险。 https://m.btime.com/item/4346ae8rv649pbb2lf5rfhrt5eh
6.记者深度调查:相亲遭遇“职业红娘”今年开始,我们栏目接报多起因为在婚恋机构付费相亲而引发合同纠纷的案件。事主们往往在婚恋机构缴纳了巨额的“中介费”,结果往往发现:合同货不对板;相亲对象货不对板;机构的前后态度差异巨大,而且向我们反映的事主多为女性。而今天给我们打电话的事主是一名男性,他说自己遇到了所谓的婚托。 https://m.gmw.cn/2024-08/05/content_1303812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