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两支短片,没有“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的美梦,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性时刻,在银行营销都在讲述“有钱好在哪儿”的故事时,它启发我们回到那个最初的问题:钱的价值在哪儿?我们赚钱,是为了什么?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tionalAustralianBank,简称NAB)是澳大利亚四大银行之一,创建于1858年,历史悠久、体量巨大。
2016年,其以“不止关于钱(Morethanmoney)”为口号,开始了一系列情感营销活动。
这支影片以一个小女孩真实的家庭录像剪辑而成。1990年3月15日,这个叫Michelle的小女孩出生,画面始于她还未睁开眼时的模样。
随后一步步、一年年,她坐在婴儿车里做鬼脸,她剪着娃娃头、穿着可爱红衫踉跄地朝镜头走来,她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玩沙子,快乐长大。
步入学龄,她的学习之路开始了,意味着一系列教育投资也开始了。她开始拉小提琴、学跳舞,慢慢出落成一个优雅的公主。
她戴上了牙套;青春期开始,她有了些婴儿肥的迹象;16岁生日时,她度过了一场开心的派对,身边出现了亲密的男生;她渐渐长大、独立,穿着礼服和爸爸拥抱,和朋友们一起快乐玩耍。她开始画眼线了。她18岁了。
视频文案:
你决定要一个孩子。这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投资之一。随之而来的,就是各项开销。很快你就会发现一串全新的“日常支出项”,她的养育、健康、玩乐的费用,她吃的东西、用的东西,以及见涨的水电费单。更昂贵的支出也会出现:如果你想换辆更大的车,更大的房子,该怎么办?还有无法回避的,她的教育。18年之后,平均而言,你需要为她花费45万美元,但并没有什么投资回报,即使有,也很少。
旁白提醒你,这不仅是一支成长影片。伴随一个孩子的长大,TA的各项支出也源源不绝。等到TA满18岁时,平均而言,父母会在孩子身上花出45万美元。如果你将这45万美元视作一项投资,投资回报接近于0。但是否可以说,这是一项不值得的投资?
短片虽然就此而止,但答案在最后一句中已经十分明显——“生命,不止关乎钱(Life,morethanmoney)”。
钱当然重要,富足的物质条件能够保证Michelle安全无虞地、快乐地长大。如果仅从钱的角度来考虑“育儿”这项投资,无疑是一项高投入、低回报的投资,但回望这18年,她的笑脸、她的成长、她带给身边人的陪伴与温暖,这些是比钱更加重要的收益,钱自然也不能成为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尺度。
同样是一个小女孩,她站在楼上的窗户边往下看,并开始思考:“对你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映入眼帘的,是对面的一家四口,幼童尚小,一家人其乐融融。“是你称为家的那个地方吗?”
视线往下,一位工人正在辛勤搬货。“还是脚踏在大地上的生活?”
工人前方,一位女士端着咖啡走向她的同事,两人说笑着,一起开了店门。“是照顾你最好的同事吗?还是你为之付出一切的事业?”
两个学生模样的人路过店门口,他们手里拿着橄榄球。“又或是将我们凝聚到一起的一项运动?”
伴随着她视线的移动,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女士出现。她下班了,微笑着和站在窗边的小女孩招手,小女孩也激动回应,看起来像是她的妈妈。
小女孩的声音响起,“如果不是为了这些,那么赚钱是为了什么(Whatismoneyfor,ifnotforthis)”
澳大利亚四大银行,包括澳新银行(ANZ)、西太银行(Westpac)、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与本文介绍的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B)。它们占据了澳洲金融业八成的体量,在国家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NAB前首席执行官安德鲁·索伯恩(AndrewThorburn)也曾总结道,澳大利亚银行业内部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和合规问题”。2017年,由于在2300笔住房贷款中严重违反银行的贷款政策,NAB20名银行信贷职员引咎辞职。
深知大众心中对于NAB毁誉参半的认知,安德鲁决定将“以顾客为中心”作为传播主旨。他说:“我从根本上相信,是客户拥有我们的品牌。”他直接推动了上述“不止关于钱”营销活动的落地,也将这一策略延续至今。
如本文开头所说,目前银行业、金融业营销的常见思路是“拐弯抹角地讲故事”,即跳过钱本身,直接展现花钱(拥有了某项金融产品)后的美好——难题化解、梦想实现、全家团圆,仿佛直接谈钱就是俗、谈钱很敏感。但事实是,钱确实是人们生活中最敏感、也最无法避而不谈的话题,“钱”这个话题上附着着每个人复杂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也是因此,由“钱”本身入手,未尝不是引发讨论、激起共鸣的一个营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