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独生女,在银行工作,年收入15万元,性格温柔,会做饭,消息秒回,‘蹲’一个性格好,有上进心,对待感情真诚,心细温柔的男生。”配上一张自拍照,像这样的交友帖在各个社交平台并不少见。但像这样看似完美的个人简介下,可能是婚介机构所布置的“甜蜜”陷阱。
近日,有网友向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他们在婚介机构花费巨资相亲,却遭遇种种套路,最终落得一场空。
两万块买来的是“爱情”,还是骗局?
今年38岁的李先生(化名)是一位离异男士,渴望重新找到真爱。2023年8月,李先生在社交平台看到了武汉诚挚婚介的直播。主播提到像李先生这样的男士在婚恋市场上很受欢迎,引导他到公司面谈,并强调公司拥有丰富的女性会员资源。
在交纳了10998元的服务费后,该机构承诺为他安排3次相亲。但李先生很快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李先生提供的合同(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李先生曾明确表示自己的择偶标准(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多次相亲不顺后,李先生意识到不对劲,遂向该婚介机构要求退款。该婚介机构以按合同条款已为他匹配相亲对象为由拒绝退款。出于对婚姻的渴望,李先生咬牙又“加码”了8998元。此后,该婚介机构按合同约定要再帮他匹配3位女士,但最终只给他安排了2位见面,此后再无任何推荐。
先后花费近2万元,都不能匹配到合适的相亲对象,高昂服务费背后的收费依据是什么?记者以消费者名义致电该婚介机构,工作人员称,会根据个人需求定制不同服务,收费也不尽相同,具体项目需要线下面谈。
8月5日,记者联系到了该婚介机构的法人及服务部负责人,针对李先生对匹配对象不满意的问题进行了询问。他们回应称,每次安排见面之前都得到了李先生的认可。对于李先生提出的退款要求,他们表示拒绝,只接受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此事。
密室签单“贷”不来的爱情
武汉市民刘女士(化名)也有着类似的经历。2023年11月,她通过社交网站的相亲交友帖被“红娘”引导,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前往武汉唯爱婚介服务机构线下沟通。
回忆起那一天的情景,她告诉记者:“当时不知道为啥,迷迷糊糊地给了钱。”
“洽谈室是一个4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没有窗户,里面仅有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三四个人轮流和我沟通。”在长达3个小时的沟通后,刘女士与该机构签下了10001元的服务合同。
刘女士与婚介机构签订的服务合同(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刘女士告诉记者,在交纳服务费后,该机构仅安排了一次相亲。而这次相亲,刘女士怀疑自己遇到了“婚托”。
“他说他母亲改嫁,父亲去世了,现在是自己一个人在武汉上班。”当刘女士想求证时,该男子总是以各种借口回绝。
更让刘女士起疑的是,在带该男子见父母时,他却表示要两年后才考虑结婚,并且不愿意在结婚时有其他人参与。随后该男子便不再联系刘女士。
在频繁更换了多个对接的“红娘”后,刘女士与该机构失去了联系。
消费者权益受损该如何维权
记者梳理发现,李先生和刘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在社交平台和12315投诉平台上,不少消费者指出,机构的“套路”主要为:线上引流到门店,线下“忽悠”签约,承诺与合同不符,退款要收高额违约金等等。
社交平台上关于婚介的投诉案例(网站截图)
12315投诉平台上关于婚介的投诉案例(网站截图)
他建议,消费者在签订合同前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在对方违约甚至欺骗后,要勇敢地站出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业监管是一方面,更需要消费者自己主动站出来揭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