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9日电“委托中介,为自己寻找一个理想的伴侣。”如今很多征婚者为了扩大选择面、提高成功率,都选择这条择偶路。然而“婚介”却是长期处于没有行业规范、的状态,把婚姻大事托付给这样的机构,难免“有点悬”———
一个真实的故事———
婚托骗情骗钱,吕女士苦追三年未果
吕女士至此对T彻底了解,她向T索要回了当初借给他的3000元钱,T收拾东西走人了。看着T潇洒离去的样子,吕感觉T离开她家后,还有更好的去处。果真,吕了解到,从吕家搬出后,T直接进了住在南岗泰山小区50岁的单身女性陈某家。吕找到陈某,向她说明了T的情况后,陈某才恍然大悟,请T某离开了。很快T又转移到了复华小区的史某家……2006年10月,吕女士写下了揭发材料向南岗区巴山派出所报了案,但是派出所民警两次到可心婚介,都没有找到T某。去年年底,吕女士又将揭发材料送到T的主管部门……
几年来为了跟踪和揭发T某,吕女士已经心力交瘁。通过婚介寻找幸福,可她怎么也没想到找来的却是个职业婚托,让自己和众多同龄的女士身心受损。如今,吕女士再也不敢尝试,她对婚介、对中老年婚姻充满了恐惧。
一个谋生的群体———
“职业”婚托月收入近万
在调查采访中,曾做过3年婚托的张琴小姐向记者披露了黑婚介雇用“专职”婚托、以收取“见面费”、“婚介费”为幌子坑害应征者钱物的内幕,提醒市民慎防黑婚介陷阱。
当然,婚托是个高收入的行当,好的婚托月收入超过一万元,低的也不下三四千。一些婚介所利用人们“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心理,先不收征婚费(一般是200元),给对方介绍一个长相、年龄都不错的婚托,征婚者十有八九会同意相处,婚介所再乘机收取婚介费。婚介所干成一桩“生意”,婚托就按一定的比例提成。一个婚托可在几个婚介所之间辗转骗钱,但每个婚介所都会有几个固定的。接一个单子,20元以下的,每单可提5元;20元以上的,可得10元;如果约在外见面,应征者给婚托买的东西,则与婚介所五五分成。一般情况下,婚托与应征者第二次见面,就会以各种理由提出分手。婚介所的老板一般不在婚介所露面的,只在幕后操纵。如果有人发现受骗上当后找上门来,婚介一般会找理由推脱:“事先都讲好了,是你们双方都满意后才交介绍费的,我们并没有强迫你交钱啊。”如果讨说法的人过多,那么婚介所挪个地方再来。
婚托这个“道具”于是成了一些不良中介“创造效益”的魔方,可怜的征婚者实际上只是处于被把玩的境地。
一次征婚亲历———
我的女友“蒸发”了
一个混乱的市场———
遍地开花,监督乏力
在南岗区革新街、中和街一带,婚姻中介三五步一个,据业内人士说,全市300余家婚介的六成都集中到了这一带。从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到租用一个二三十平米的民宅;从几百元的会员制到10元20元就可以安排见面,这里的婚姻中介各种规模、各种形式并存。
记者随后又采访了市工商局经纪人管理所马所长,他介绍,申请人只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行业许可证,具备法人代表,有注册资金,完成必备的审批程序,任何人都可以开婚介所。工商部门只负责日常的审验,无权介入有照婚介机构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但征婚者也是消费者,婚介机构出现欺诈消费者的情况,例如雇用婚托骗人、发布虚假征婚信息,一般也由工商部门调查和事后查处。关于婚介的收费,市物价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婚介所不需要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婚介所收费由市场来调节,定价的标准没有明确的法规界定。
记者调查中发现,哈尔滨市婚介市场存在的最典型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二、入会审查不严据了解,如果是对于离异者,婚介应该要求提供身份证和离婚证,对于未婚和丧偶者,要求提供身份证和户口。可是对于这些证件,所有的婚介都不进行真伪的鉴别,也没有鉴别真伪的能力。而一些“黑中介”是“来者不拒”,什么也不要,只要交钱就行。
四、收费没有标准“交钱见面”、“实行会员制”、“一次收费促成为止”……婚介的收费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是见一次面收一次钱,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有的实行会员制,按年收费;有的实行一次收费介绍成为止。所有的收费和经营方式全部都由婚介自行制定,随意调整,无人过问、无人管理。
如何从根本上遏制婚介混乱的现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