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狂飙》里那个从卖鱼小贩逆袭成京海市黑帮大佬的高启强,会让一个46岁的老戏骨突然爆红。但张颂文的演技实在是太离谱了,离谱到让观众以为这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看纪录片。
开播时的第一幕,高启强在唐家兄弟面前卑微讨饭吃的样子,看得人心里发堵。那种底层小人物被欺压时忍气吞声的无奈,张颂文演得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人想起他自己的人生轨迹。
可谁又能想到,这位终于火出圈的实力派演员,此刻依然租住在北京郊区的老房子里。
没有豪宅,没有名车,更没有所谓的人设包装。走红后的张颂文,最大的改变可能就是——以前看不起他的导演,现在愿意听他说两句了。
你去看他的社交动态,不是在菜市场买菜,就是在胡同里遛弯。邻居们还是习惯性地喊他小张,他也乐呵呵地应着,仿佛《狂飙》的热播从未影响过他的生活。
我虽然没有房产,但我过得很开心。这话要是别人说出来,可能会觉得是在凡尔赛。但从张颂文嘴里说出来,却让人感受到一种真诚的豁达。
46岁,依然未婚未育。在别人眼里这或许是人生的失意,但张颂文却说:生活不应该只有儿女情长,也应该去看看诗和远方。
这话怎么这么耳熟?对,就是那些在朋友圈里假装文艺的人最爱发的句子。但张颂文是真的在用生命诠释这句话。
你说他傻吗?好不容易红了,不赶紧捞金、接代言、买豪宅?但张颂文却活出了另一种精神富裕,那种超脱于世俗的追求,让他在演艺圈这个名利场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如此独特。
这不就是《狂飙》里的高启强吗?只不过一个是向下,一个是向上。一个是为了权势不择手段,一个是为了演技不问得失。或许这就是张颂文能把高启强演活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是用尽全力在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这样的张颂文,才是真正的yyds。不是因为他演技有多绝,而是因为他活得有多真。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张颂文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发生在13岁那年。
那时的他,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父亲是退役军人,母亲是当地医院的大夫,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家庭条件算得上小康了。
可是从上小学开始,张颂文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规律:每天早上去学校时,妈妈都是健健康康的样子,可放学回家后,却总看到妈妈虚弱地躺在床上。
小小的张颂文甚至产生了一个天真的想法:只要我不回家,妈妈就不会那么虚弱了吧?这个想法让他的父母哭笑不得。
他不知道的是,每天他去上学后,母亲都要去医院做化疗。那时的他,还不懂什么是癌症,不懂为什么家里的钱越来越少,也不懂为什么妈妈的头发会一天天变少。
直到13岁那年,医院下了病危通知。母亲带着他去了韶关的南华寺,用矿泉水瓶装了一瓶泉水。
儿子,这是神泉水,喝了它就能消除病痛。母亲轻声细语地说。
那一刻的温情,成了张颂文最珍贵的记忆。可惜,再神奇的泉水也留不住母亲的生命。一家人掏空积蓄,背上巨额债务,最终还是没能把母亲救回来。
13岁,本该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张颂文却不得不面对最残酷的人生选择-辍学打工还债。
没有学历,没有技能,年纪又小,能找什么工作?工厂印刷工,天天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单调的动作;空调安装工,扛着沉重的空调爬楼梯;饭店服务生,忍受着顾客的指指点点...
最初的张颂文还带着少年人的傲气,被人说两句就敢撂挑子不干。但生活这个老师特别擅长磨平棱角,慢慢地,他学会了圆滑,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在苦涩中寻找希望。
后来他考了导游证,带着游客游山玩水,日子总算有了着落。但每当他站在景区,为游客讲解美景时,内心总有个声音在呼唤: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那个带着他去南华寺的母亲,那瓶装着美好愿望的泉水,成了他在最艰难时刻支撑下去的力量。也许正是这份失去至亲的痛,让他在后来的表演中,总能找到最真实的情感。
小哥,你还是别做演员了吧,这长相...
这句话,张颂文在演艺圈听了太多次。可谁能想到,正是这个被说长得像猿人的男人,在日后成为了让观众直呼演技绝了的实力派。
最讽刺的一次,是他和同学周一围去剧组递照片。导演当着投资方的面就开嗤笑:您看这俩人,这个(张颂文)不仅个子矮像侏儒,大脑门,长得像猿猴一样;还有这个(周一围),这香肠嘴,还是趁早改行吧。
全屋子的人都在笑,连张颂文和周一围也跟着笑。但走出门,两人在电梯里站了很久,谁都忘了要按楼层。
这样的打击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放弃了,但24岁的张颂文硬是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高职班。他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却成了班长,还当上了学生会会长。
即便如此,他也从不敷衍任何一个角色。哪怕是几秒钟的镜头,他也要花一整天去揣摩。导演和副导嫌他事多:这么多演员,就他事情最多,赶紧让他滚吧!
为了在北京追梦,他接触了场记、统筹、编辑、剪辑各种工作。住在北京郊区的民房里,两把破椅子搭个灶台,晚上去菜市场买打折剩菜。冬天买不起煤,就把报纸塞进衣服里取暖。
但就是这样艰难的日子里,他依然坚持不接烂片。
我宁愿冻死,我也不会去接的。这话说得硬气,但更让人心疼。
这样的执拗,在娱乐圈确实很难理解。但正是这种对艺术近乎偏执的追求,让他在后来能把每个角色都演活,把每个故事都讲好。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被嘲笑的群演,如今已经成为了让观众心服口服的张老师。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反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