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7个人只是该传销组织涉嫌婚恋诈骗的第一批被公诉的成员,两江新区分局破获的该案中,共有犯罪嫌疑人70人,受害人数超300人,总涉案金额超过200万元。
首批17名被告大部分是90后,文化程度都不高。运用“拉熟、杀熟”等传销组织惯用手法,他们中有恋人、有兄弟、有同学。他们通过社交工具,利用“谈恋爱,出车祸,生病”等套路进行系列诈骗,有些受害人甚至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直到被骗得“真的没钱了”,传销组织成员才放手。
法院将择期对该案进行宣判。
拉人
从堂哥到表妹,一个都不放过
秀山的姚某是90后,别看只有小学文化,却在传销组织里当了“主任”。
2016年5月,隔房的堂哥把姚某带到北京,不仅天天住宾馆,堂哥的朋友“冉哥”还出面接待并带他四处游玩。姚某见“冉哥”举手投足颇有成功人士的风范,希望“冉哥”能带着自己发财。
“冉哥”将姚某推荐进了“广东省碧云化妆品有限公司”(后改名为广州市碧云化妆品有限公司),在这家公司姚某被进行励志类“洗脑”。一个多月后,姚某被带到北京市通州区邢各村一个四合院的出租房内。在这里,他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传销组织。
姚某此后在这个传销组织里担任了“主任”。
昨日,站在被告席上的田某、刘某、敖某、彭某都是被同学、朋友等熟人介绍进入传销组织,继而成为姚某的下线。
演戏
男扮女网络谈恋爱,挣传销“大钱”
在这家以公司名义为幌子的传销组织中,金字塔形式明确,由下到上结构为“业务员”、“主管”、“主任”、“经理”。“业务员”、“主管”上缴赃款的数据就作为他晋升层级的标准。
姚某能成为“主任”,主要成绩是“叫了几个人过来就发展了几个下线,包括刘某兰”。姚某先是在网上和刘某兰聊天并谈恋爱,取得对方信任后叫到北京,然后进行洗脑加入团队,“我再教她具体实施诈骗的方法。”
“主任”级别的姚某和刘某兰主要负责下线的衣食住行以及纪律,还要单独教下线如何实施和配合诈骗,并对成员诈骗所得进行汇总上交,下线如果出去也要给“主任”请假。
杀熟
亲爹面前装可怜,骗了两万多
这个传销组织以谈恋爱进行诈骗是其最大特点,目标是瞄向了“云贵川”。这个组织的成员几乎都来自西南地区。
四川省华蓥市的90后韩某华是姚某的下线。刚进入这一行时,或多或少还有些害怕,但他好吃懒做,花钱又大手大脚,再加上听信了姚某对于“未来”的美好勾勒,便“立志”要干下去。
第一单找谁?没“业务经验”的韩某仔细思虑后,打算从好友卿某下手。
重庆秀山籍的95后田某新在把亲哥哥拉入传销团伙后,业绩始终做不起来,他想到了亲爹,“我告诉父亲我身体不舒服,需要住院治疗,开始父亲打了4000元,后来我又以北京住院贵,父亲总共给打了21000元。我全部都交给公司了,由于公司内规定交2900元算完成一个任务,可以提375元。我总共交的算完成10个任务,就返给我了3750元。”
狠骗
各种花招尽出,骗到对方没钱为止
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17名犯罪嫌疑人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骗到底,直到骗得对方没钱为止。
知晓冯某春“想找一个女朋友”后,游某平施展浑身的骗术:不想住宿舍想到外面租房子,骗得1000元;想去福建看冯某春骗得2000元;出门去车站被狗咬了骗得2200元……游某平在机场把别人的平板电脑碰掉要赔3000元,姚某扮演了被碰掉电脑态度凶狠的男子,冯某春为此转去2900元。
冯某春先后28次转账给游某平44600元。最大的一笔是游某平“得了阑尾炎马上到医院做手术”,冯某春三天内先后给其转账5500元。
公诉机关指出,这些犯罪嫌疑人常常编造家庭经济困难、想外出找工作、与你见面、制作虚假车票、乘车途中损坏他人电脑、突发疾病需要治疗、亲人生病或者死亡等谎言,并由其他成员配合冒充相应的列车员、医生、亲人等角色与被害人通话,获取被害人的信任,以此不断骗取财物。
重庆警方根据郭某江的报案顺藤摸瓜,在去年12月24日,将17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并一举破获70人的传销诈骗团伙。
■提醒
征婚对象找你借钱
小心是个坑
昨日,渝北区检察院两江新区检察室就当日庭审的传销组织成员进行婚骗案表示,当前婚恋诈骗类犯罪呈现“三个新动向”,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区别于传统的婚恋诈骗,当下出现了专门的以婚恋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组织,通过冒充年轻女性、以婚恋为名,在互联网上寻找诈骗对象,然后再虚构各种事实,相互配合,骗取被害人钱财。
检察机关建议,公民在网络相亲交友过程中,要保护好个人隐私和财产信息,一旦出现征婚对象借钱时,务必核实对方真实身份,防止落入“圈套”。
(原标题《网上谈恋爱,小心“她”是搞传销的渝北区法院昨日审理了一起传销组织成员网络诈骗案;警惕“变异”传销:用网络社交工具进行婚恋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