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上门请务必“听劝”!去年全国破获电诈案件超46万起这十类发案最高

△民警11轮劝阻也没能让受害者醒悟最终被诈骗损失30万

依然没能让受害人及时醒悟

该女子最终被骗30多万元

△民警耐心劝阻帮助女子识破点赞刷单骗局

面对劝解的民警

这名女子表示“你们挡我财路”

幸而经过30分钟劝阻

女子最终幡然醒悟

天上真的不会“掉馅饼”!

这些案例看似很可笑,当事人自己也想不到,竟被骗子耍得团团转。视频中可以看到,反诈民警不停劝阻,为了阻止受害人被骗,甚至对其怒吼,这样才尽可能避免了一部分人的损失。

“断卡”“断流”!

去年全国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4万起

过去一年,全国各地狠抓严打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全国公安机关持续组织集群战役,深入开展集中攻坚行动,抓金主、铲窝点、打平台、断资金,开展全链条打击,先后开展了“云剑”“断卡”“断流”等专项行动,2022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4万起。外交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部署开展“拔钉”行动,成功缉捕电诈集团头目和骨干240名。

全球治理难题!

电诈犯罪形势依旧严峻复杂

尽管打击电诈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犯罪形势依旧严峻复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如下特点:

境外窝点迅速扩张

大型犯罪集团正在形成

境外窝点迅速扩张,在一些重点国家和地区,形成赌诈园区、包装成“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大型犯罪集团,有恃无恐,疯狂作案。

攻防对抗不断升级

打击电诈已成全球治理难题

诈骗分子紧跟形势和社会热点,诈骗伎俩和手法不断翻新,大量使用境外通联工具,开发涉诈App、云语音、GOIP、虚拟币转账洗钱等新技术手段实施诈骗,逃避中国警方打击。

△“断卡”在行动违法零容忍

预警劝阻机制开启!

警察亲自上门劝阻,请务必“听劝”

这些安全提醒说得再多也不嫌多

●96110来电一定要听

●12381短信一定要看

●国家反诈中心App一定要下载

2022年,公安部通过建立分级分类预警劝阻机制,持续向各地推送预警指令。

国家反诈中心根据公安机关掌握的涉案号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分析发现潜在受害群众,将可能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线索推送至各地公安机关,由全国公安机关共同开展预警劝阻工作。

骗子们的“剧本”谙熟人性的弱点、控制人心的规则、洞穿薄弱的心理防线,目标直指你我的“钱袋子”。电信网络诈骗就潜伏在我们周围,也许你正在成为骗子的“目标”,如果警察亲自上门劝阻,请务必“听劝”。

提高警惕!

这十类电诈发案最高

1刷单返利

以兼职刷单、做任务返利等理由吸引受害人参与,在小额返利骗取受害人信任后,诱导受害人加大投入。目前发案率最高,占整体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的1/3左右。

2虚假网络投资理财

一进“股票群”,套路深似海。炒股软件都是假,“老师”、学员都是托儿,只有你是真“韭菜”。

3虚假网络贷款

有贷款需求的群体最容易被骗子盯上,凡是在放款前被要求先缴纳会费、保证金或要求刷流水的都是诈骗。

4冒充电商物流客服

“快递损毁”“产品质量有瑕疵”“理赔退款”“升级VIP”“重新激活店铺”……套路花样多,目的就一个——获取受害人信息,诱导支付。

5冒充公检法

虚张声势、威胁恐吓、向受害人展示虚假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伪造法律文书实施诈骗,诱导受害人为“洗脱罪名”,自证清白,从而接受对个人资金进行“监管”。

6虚假征信

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为由,诱导受害人在正规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App进行贷款,再转至骗子指定账户。在校大学生、毕业生或者是经常网购者是这一诈骗类型的首选“目标”。

7虚假购物、服务类

“海外代购”“零元购”“商品异常低价”,就要提高警惕;“代写论文”“私家侦探”“虚构交易”“私下转账”,不轻信、不尝试。

8冒充领导、熟人类

9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

低价充值、高价回收、免费福利……天上不会掉馅饼,网络游戏爱好者请慎重,买卖游戏账号、道具要通过正规网站平台去操作。

10婚恋、交友、社交等情感诈骗

高富帅、白富美,身份包装只为引你“上钩”,从网恋“一见钟情”开始,到各种理由要求转账直至发觉被骗结束,甜言蜜语包裹的都是“毒药”。虚拟世界难辨真假,网络交友需要谨慎。

THE END
1.诈骗团伙以恋爱之名行骗钱之实,获刑!公安机关随即展开侦查,很快锁定林某、马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两人为境外某诈骗团伙成员。截至目前,公安机关抓获林某、马某等该团伙成员30人。 “黑吃黑”诈骗团伙现形 据马某供述,自己经林某带入境外某诈骗窝点,充当“拉手”骗取“客户”信任,再由“代理”林某接手,推荐该团伙搭建的某虚拟外汇投资平台,谎称通过该平台https://m.gmw.cn/2024-10/23/content_1303878943.htm
2.最新奇葩诈骗案例揭秘,新型欺诈手段及应对之策新闻中心情感陷阱诈骗 工作招聘诈骗 防范建议与对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诈骗手法日益翻新,不断出现新型奇葩诈骗案例,本文旨在梳理最新诈骗案例,提高公众对诈骗手段的警惕性,并普及防范知识。 网络购物诈骗 1、虚假优惠诈骗 案例:李某在网购时,遇到声称限时抢购的商家,支付定金后,对方消失。 http://www.tyjtss.cn/post/9194.html
3.警惕网络诈骗揭秘大学生最容易上当的三大骗局!四、情感诈骗 案例介绍: 想象一下,你在网上遇到了一个看似完美的另一半,你们聊得火热,感情迅速升温。突然有一天,TA告诉你遇到了困难,需要你的帮助。你心一软,钱就转过去了,结果,人没了,钱也没了。 诈骗手法: 1.建立信任:诈骗分子会花时间和你聊天,让你感觉TA很懂你,很关心你。 https://aqbw.xzyedu.com.cn/info/1049/2338.htm
4.区委政法委上述多件诈骗案例都是先利用了网络交友软件或网络游戏等方式先与被害人结识,在获取一定的信任或增进感情后,进而诈骗财物。一方面,被告人抓住了网络交友通常有感情需求的特点,通过网络聊天培养感情,逐渐获取了被害人的信任,让被害人在虚拟空间中放下了心中的防备;另一方面,被告人在得到被害人的认可后,会逐渐抛出获利、https://www.bj148.org/wq/qwzfw/202011/t20201111_1589338.html
5.研究100件网恋被骗案,我总结了骗子特点和分类,网恋如何防骗?研究了100件网恋被骗的案例后,我总结了骗子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如何防骗。 (二)网恋骗子的分类及特征 第一种,职业骗子 这些人往往想骗取小额钱财,比如曹先生遇到的骗子。 第二种,感情骗子 一见面就动手动脚,过快要求发生关系,发生关系之后不是快速消失,就是只有在想发生关系的时候才想得起你。比如小王女士9岁的https://www.jianshu.com/p/7e3ce97b5931
6.中国法院网惩治和预防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犯罪案件,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院召开“涉老年人诈骗典型案例发布会”,一方面向大家介绍我院近年来审理涉及诈骗老年人刑事案件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梳理相关案件特点,选取八件典型案例予以通报。希望通过真实有效的案例及数据,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22/03/id/52973.shtml
7.记一次失败的无罪辩护《刑事审判参考》第122集指导案例[第1342号]:黄钰诈骗案——如何区分诈骗罪与民事欺诈 附件二:王某涉案金额统计表 尊敬的审判长、合议庭: 虽然王某在审查起诉阶段已认罪认罚,但辩护人相信法院不会仅凭被告人的意愿而定罪。通过阅卷、会见、发问、质证,辩护人认为王某与宋某是真实的恋爱关系,恋爱时是否告诉对方自己http://www.ahxb.cn/c/8/2020-12-25/6839.html
8.数据会说谎的真实例子有哪些比如上面的 我爱你 的案例,对小茗同学是否爱可乐这件事情如果测量不准,很可能导致可乐遭受严重的情感诈骗事件。 美国大选民调翻车 2016年特朗普当选,是美国民调的滑铁卢,2020年差点又翻车。 对开放二胎的决策 开放二胎后,人口增量显著低于预期,中国适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到底怎样,依然是一个有挑战的问题。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5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