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近有十起百万级网络诈骗,九起中招的都是“她”!深度揭秘网络诈骗背后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杨一凡通讯员许雷阳杨美玲

写在前面:

“我们小区某某某昨天被网上骗子骗走了50万”、“凡是以安全账户名义出现的汇款都是诈骗”……

就算这样的提醒不停不停出现,就算口罩都走心地印上了反诈提示,可还是有人依然深陷骗局,被骗钱骗感情,甚至被掏空一辈子的积蓄。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网络世界也不会掉下“高富帅”。

今天起,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联手杭州反诈中心推出“每周反诈提醒”,通过案例和数据等多种形式,希望别再有人掉坑里。

第一期,我们从杭州江干警方最新统计出来的一组数据说起。

3月25日,小时新闻记者拿到了今年以来杭州江干区发案的十起百万级的网络诈骗案统计。

数据显示,女性受害者占到了9成,尤以30岁到50岁的单身或离异女性更突出。

总有人在网上偶遇了帅气多金的他陷入温柔乡。听着他的嘘寒问暖,信着他的甜言蜜语,跟着他一起“投资发财”。

这些人为什么老被骗子盯上?被骗者又有什么样的心理共性?

1】女性受害者占到九成,30岁到50岁,单身或离异

除了这位四季青老板娘,今天江干警方又公开了两个案例——

今年2月,胡女士(化名)报警,自己在去年8月通过某短视频软件认识了一名男子,双方以恋爱聊天的方式交流。随后,对方帮她进行“投资”。几个月时,胡女士转出了300多万。

也在2月,卢女士(化名)报警,遭遇网络诈骗,损失300万。卢女士同样在某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名男子,加了好友后,对方让其参与投资,结果多次转账后发现无法提现。

“这三位女士,都是中年,单身或者离异。”江干公安分局基层基础大队副大队长叶棠华对此进行了仔细分析。

2】网络“高富帅”的脚本,细致到周一、周二聊什么

为啥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容易“中招”?

叶棠华分析,30到50岁的单身、离异女性,特别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物质满足之外,精神世界上有感情需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也有人存在社交圈较小,身边家人和朋友比较少的情况。

尽管这个年纪的女性相对比较成熟,但是遇到套路十足的网络诈骗者,在其强大的心理攻势和满满的情感套路之下,慢慢就会产生信任感和一定的心理依赖。由此,一点点落入网络诈骗者精心构筑的大网中,“你以为谈的是感情,但是谈感情真得很伤财。”

一般骗子会通过“陌陌”、“Soul”等多种社交软件还有相亲软件,寻找“客户”。

这些社交软件和相亲软件,往往没有严格的实名制。

为了取得女性的信赖,网络诈骗者会展现出“好好先生”的形象,晒出八块腹肌,豪车游艇、不经意的投资高收益、男性荷尔蒙满满的健身照。

叶棠华指出,从警方掌握的信息看,骗子有剧本,甚至连周一聊什么、周二聊什么,都有固定的话术和模板。“如果想要视频或者见面,他们会以各种理由拒绝。”

在充分取得信任后,对方开始下套,为了不让女性起疑,他们一开始和女性一起“投资”,而且还可以提现。等到尝到了甜头,投得越来越多,这个时候诈骗者的目的达到。等到发现无法提现,后悔都晚了。

3】骗子不惜血本连奢侈品包包都送,感觉比妈妈还要关心你

“给你的感觉就是连老妈都没有这么关心你。有些会网购物品送给女性,甚至还有不惜送奢侈品的。”叶棠华说,真的有过这样的案例:骗子先送奢侈品手包给受害人,但后续诈骗到手的钱,十个手包都不止。

针对网络诈骗,警方一直不遗余力。

2020年7月以来,江干区公安分局依托“网络防诈骗平台”,启动了涉网诈骗技术反制工作。

今年以来,“网络防诈骗平台”共预警疑似受骗人员4423人次,成功劝阻并进行反诈宣传4111人次。

江干警方组建党员志愿者参与防诈宣传,“扫楼”、电子屏滚动、小喇叭音频播放等做法,继续发挥作用。今年,警方还采用拉“网红”横幅的方式宣传反诈。

线上反诈方面,警方也采取了多种形式。

但是,防范网络诈骗,不光民警要努力,大家生活中更要提高防范意识。最关键的还是在自己,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对象,对于网络虚拟世界中突然出现的“高富帅”一定要百般留心。

THE END
1.盘点2017年网络诈骗十大事件这些案例你肯定见到过盘点网络诈骗[摘要]近年来,网络诈骗逐渐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等特性。面临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广大网民不仅需要增强防诈骗意识,还应当进一步提高对网络诈骗的辨别能力,尽早识破不法分子的骗局。 中新网1月3日电 近年来,网络诈骗逐渐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等特性。面临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广大网民不仅需要增https://news.hsw.cn/system/2018/0103/944798.shtml
2.上海警方通报“网络红娘”诈骗案:客服扮相亲女,2888元包同居4月13日,上海警方通报了第一季度案件办理情况及典型案例。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在上海闵行警方办理的一起诈骗案件中,共抓获了8名“网络红娘”,而与男会员相亲的是婚恋平台的客服工作人员。 2月26日,上海市民何先生向闵行警方报案称,1个月前他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有主播在线上帮人介绍相亲,就添加了主播的微信,支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sh/202304/t20230414_14453776.htm
3.2020法考热点分析:网络相亲存在这么多诈骗陷阱,你知道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http://m.shantou.offcn.com/html/2020/09/46075.html
4.2024年4月綦江区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公布!大家速看这些套路4、国家反诈中心APP一定要下载!原标题:2024年4月綦江区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来源:綦江反诈拒赌 https://www.qj023.com/thread-2132707-1-1.html
5.以案释法网络交友须警惕,莫把“高回报率”投资陷阱当馅饼防骗免疫力,不靠知识靠常识。了解骗子的骗术和手法等常识,增强防骗警惕性,这也正是我们编辑系列案例的目的所在。我们所推出的有关电信诈骗案例是从实际发生的案件中选取较为多发的案例,并在分析总结诈骗分子作案手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防范和应对之策,以免市民受骗,财产受损。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2/13/c7351484.html
6.“云相亲”已成电信诈骗高发地此外,网络交友诈骗受害人群也呈现低龄化趋势。太原警方介绍,网络交友诈骗受害人群已从40岁下降至32岁左右,并有继续下降趋势。根据统计,近六成受害人年龄在27岁至36岁之间,近三成受害人年龄为37岁以上,还有一成受害人为26岁以下,且有未成年人受骗案例。 上述某老牌婚恋公司营销人员也说,年纪小的更容易被说动,只要给http://news.hnr.cn/yqzz/article/1/1335789222543626240
7.中国法院网本次发布会,我们选择了六个婚恋交友诈骗的典型案例,分别从不同角度释明此类犯罪的特征,包括冒用女性身份与男性交往行骗,通过网络游戏、顺风车等方式结识交往行骗,利用直播打赏等方式行骗,同时与多名被害人交往行骗等案例。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发布会,帮助大众了解此类诈骗案件的惯用套路,提高防范意识,为营造诚信社会环境做出应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21/08/id/52851.shtml
8.普陀警方成功劝阻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普陀公安分局8月12日11时许,普陀公安分局长寿路派出所接到辖区某银行工作人员的报警求助电话,银行内有一位老太太,准备向陌生账户汇款5万元,转账理由是向某理财APP充值,疑似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民警立刻赶赴银行进行反诈劝阻。民警到场后了解到,这位准备转账的老太太姓李,早年丧偶的她,于近日在某网络相亲平台上,结识了一自称退休https://3g.163.com/dy/article/HET31EF00512DU6N.html
9.网络诈爱——你以为的爱情,可能都是套路“之前,有人在相亲网站上认识了一名资料上显示经济富足的女士,聊了一阵子,对方表示可以带着他一起赚钱,就把他介绍到赌博网站去了,最后输掉了上百万元。”该业内人士表示,网上相亲不要轻信对方写的资料,未经谨慎证实很容易被骗。 今年接警上百起 警惕网络婚恋诈骗 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18-06/12/content_5829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