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黄昏恋”须警惕“围猎”陷阱焦点

8月2日,在西安朱雀花卉美居市场,一位老奶奶正在挑选自己喜欢的鲜花,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记者白瑶摄

□记者刘凡銆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七夕节所蕴含的美好寓意,令每个人都心向往之。在这天,买巧克力、送玫瑰花、拍婚纱照的场景随处可见……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8.70%。这部分群体中,有再婚需求、希望寻找生活伴侣的人不断增多。随着相亲渠道的多元化,相亲浪潮中不乏老年人身影,他们渴望拥有不离不弃的坚实陪伴,开启一段相互扶持的“黄昏恋”。

相亲渠道多元却无法觅到心仪伴侣

“人老了很怕孤独,我就想找个伴儿一起生活嘛。”在相亲道路上,今年83岁的田翼“久经沙场”。6年前老伴因病去世,独居的他时常感到内心孤独,甚至生病住院都没有人在一旁相守。找到一位合适的对象陪伴自己安度晚年,成了田翼的美好心愿。

有专业人士指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很多老年人排斥机构养老,对居家养老有传统依赖性,使得当前老年人的婚恋需求庞大。

近些年,田翼试过多种相亲渠道——公园相亲角、婚恋中介的相亲活动、老年人相亲节目,以及珍爱网、一线姻缘中老年交友网等婚恋交友平台,但最终都因性格、观念、生活习惯、物质条件等不合适而分手。“只有和志趣相投的人相处,生活才能变得充实快乐。”田翼说。

记者了解到,网络时代为老年人相亲提供了平台。针对老年人的婚恋网站均有适老化改造,操作便捷,能及时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和陪伴愿望,从传统的“熟人介绍”到注册婚恋软件相识相知,单身老年人都乐于尝试。

西安交通大学老年大学心理学教师刘国平分析,近年来,专为中老年人开辟的相亲渠道逐渐增加,发展兴盛的婚恋中介、婚恋平台为老年人相亲提供了便捷渠道,让老年人找寻陪伴有了更多选择。对于老年人来说,最稳妥的陪伴意味着物质水平相当、想法观点匹配,但因过往人生经历的不同,双方容易产生分歧,难以满足情感与现实的双重需求。

敢于表达再婚意愿却难过“子女关”

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80%的单身中老年人有再婚愿望,但进行婚姻登记的不足一成,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得不到子女的支持。记者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因老人再婚涉及经济、赡养、遗产等问题,不少儿女坚决反对老人再婚。

“我老了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年龄不应该是追爱的限制。”今年73岁的张慧说,再婚没有什么可羞涩的,反而是一种勇敢、美好的决定。去年,张慧相亲遇上了“生命中对的人”,对方比她大两岁,两个人一见钟情,有说不完的话题,一起买菜做饭,一起讨论电视节目,一起出游旅行……

“在遇上他之前,离异的我有十年的空窗期,生活过得很是乏味。好不容易认识了一个合得来的人,我们彼此都很珍惜这段缘分。”张慧说。

让张慧没有料到的是,儿子非常反对这门婚事,无法接受母亲再婚。他担心家里的财产会被分走,自己还要担负赡养母亲伴侣的责任,坚决要求俩人分开。为了照顾儿子情绪,张慧和伴侣至今没有结婚,因为这场“黄昏恋”,张慧与儿子的关系也越发紧张,他们时常发生争吵。

“儿女心里是无法立即接受父母亲再婚的,在熟悉之前,他们很难完全信任父母亲的伴侣。但凡牵扯经济问题和赡养责任,儿女更是抵触。”刘国平说,如今老年人一起生活却不领结婚证的现象较普遍,如何获得广泛理解,在暮年重建和睦家庭是许多老年伴侣的顾虑。

“围猎”套路多警惕以婚恋为名的诈骗

近年来,以婚恋为名诈骗老年人的案件时有发生。不法分子利用中老年人渴望获得爱情和陪伴的心理,以“相亲”为名实施诈骗,手段花样繁多,给不少老年人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打击。

有不少老人表示,部分婚恋软件的使用感受不愉快。在注册婚恋软件后,每次正要跟网友聊天时,就弹出充值页面,甚至每发一条消息,都要收取“金币”,或被网友索要虚拟礼物。有的软件甚至必须开通“超级VIP”,才能享受“无限畅聊”功能。

谈起差点被骗的经历,今年67岁的叶念至今都难以释怀。前年,叶念在一个婚恋APP上认识了李芷,李芷对他嘘寒问暖,俩人时常约会,一来二去,叶念有了结婚的想法。“太久没有人像她那样对我好了,我以为遇见了一个值得的人,很珍惜这段感情。”叶念说。

省政协立法协商法律专家组成员、陕西静远新言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雷应利认为,单身老人渴望被关心,不法分子正是盯上他们缺乏情感陪伴的痛点,通过惯用套路设置“温柔陷阱”,骗取老人的信任,借机谋取不义之财。

雷应利建议,中老年人通过网络、短信结识陌生人时一定要谨慎,婚恋交友切莫轻信花言巧语。不要轻易给陌生人转账汇款,警惕对方诱导式提出投资理财、购物、送礼物等要求。在相亲问题上,应多和儿女商量沟通,年轻人应给予家中老人更多陪伴和关心,在陪伴中向老人传授更多手机使用技巧和防骗技能。

THE END
1.小伙假扮白富美骗退休男子800万,起底“杀猪盘”骗局诈骗的第一步是“找猪”。刘丽介绍说,在这类诈骗中,骗子首先给自己进行一番人设包装,女的温柔漂亮,男的都是高帅富,随后就在婚恋网站和交友APP上物色那些有稳定收入、着急婚嫁的大龄青年或离异人士作为目标。“这些人有经济基础,又有强烈的情感需求,更容易得手。” https://www.hntv.tv/news/0/1861584257018494978
2.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以案说险?案例分析:以内部理财为名宣传保本高息的现场前几年非常多,不法分子通过赠送一些小礼品,与老年人取得信任,进而灌输理财养老、保本高息等理财知识,诱导消费者参加P2P理财、基金理财等,随着投资产品到期,才发现钱财早已被挥霍一空,本金利息无法提取。 ?温馨提示:作为金融消费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从正规机构http://www.xjrzcq.com/juejin/2023/1009/2257.html
3.十堰警方通报养老诈骗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教老人远离各种陷阱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意识薄弱,给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前天,市公安局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从今年破获的养老诈骗案件中,选取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帮助老人识别养老诈骗陷阱,守好自己的养老钱。 以高息为诱饵 专盯老年人的养老金 http://m.10yan.com/m/showArt.html?contentid=780550
4.以提供“婚恋服务”为名专骗老年人19人犯诈骗罪获刑此时,婚介所要求尹大爷先缴纳6000元服务费并签订合同。陈大爷没有细看合同就交钱签字。结果,两人见面还不到10分钟,“陈大妈”表示要去吃结婚酒,先行离开。此后尹大爷苦等近两年,两人再也没见上面。这是近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一起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3-07/06/content_jpdOeaHwP3.html
5.老年人的情与欲:超8成丧偶老人有再婚意愿,银发相亲需求爆发近期,从“互联网追爱”到线下聚集相亲角,多家媒体再次将关注点对准中老年人的情感缺口,中老年群体狂热地在线上和线下空间中寻觅情感互动与情感体验,揭示了部分银发群体“缺爱”的现状,老年相亲背后潜藏着庞大的银发婚恋交友市场。 据全国老龄办预测,按照当前人口老龄化速度,2030年空巢老人将超过2亿;另据第七次人口普https://www.ageclub.net/article-detail/3848
6.骗子冒充同仁堂老教授与7旬老人网恋,诈骗170万元,判了南都讯 记者赵青 通讯员许媛媛 姚立莎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专题发布一批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其中,一宗有关老年人的婚恋骗局值得关注。 被告人高某某冒充北京同仁堂老教授与被害人(时年77岁)通过电话和微信发展恋爱关系。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2/02/c7136566.html
7.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广州法院发布典型案例老年人婚恋骗局——高某某诈骗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高某某冒充北京同仁堂老教授与被害人(时年77岁)通过电话和微信发展恋爱关系。2019 年10月,高某某谎称自己儿子在美国与人打架需要卖房筹钱聘请律师,借此向被害人借款170 万元。被害人将该笔款项转入银行卡,并将该银行卡邮寄给高某某。高某某伙同他人通过刷卡套现的http://www.gzcourt.org.cn/yqfkdt/ck597/2023/09/18180645222.html
8.刘某某诈骗案——从严惩处以老年婚恋为名骗取老年人钱财的犯罪行为与年轻人相比,这些孤寂的老年人陷入婚恋骗局的几率更大。很多不法分子趁虚而入,通过虚构身份、洗脑营销等手段借机骗取老年人钱财,使得受害老年人受到经济和情感的双重伤害,值得全社会关注警惕。人民法院对此类案件依法从严惩处,同时通过公开宣判加强法治宣传,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手法,帮助老年人提高识骗防骗能力,有力https://lawyers.66law.cn/s29064546d9e66_i1164593.aspx
9.电话诈骗又出新花样!主犯雇佣十多位退休上海老阿姨担任话务员,专“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逐渐增多,他们不仅生理机能退化,判断力下降,而且平时缺乏关爱,这种孤独感让他们更容易被骗。”虹口检察院老年人案件办理中心检察官助理潘姝说,老年人其实有很强烈的情感需求,只是这一点常被子女忽视,这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虹口检察院曾办理过一起针对单身老人的婚恋诈骗案。犯罪分子招募数名https://m.online.sh.cn/hi/content/2020-10/23/content_9661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