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送礼品虚构政策老年群体须严防这些诈骗“套路”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犯罪时有发生,既有“小保姆”式的“温柔攻势”,也有赌博、抽奖、赠送礼品、虚构政策、销售保健品等多种手段,形式各样诈骗“套路”让许多老年人“防不胜防”,频频中招。《法治日报》记者选取了4起由江苏省江阴市检察院办理的老年人被骗案例,以案释法,普及老年人防诈知识,以飨读者。

假作恋人骗取信任

得款失联人财两空

64岁的宣某年轻时出过车祸,伤到了大脑,手术留下后遗症。多年来,宣某曾断断续续处过几任女朋友,但因自身情况特殊,都没有结果,至今未婚。

2017年8月,宣某在公园认识了李某,李某发现宣某智力有障碍后,便以假名“胡某”与之交往,时常去宣某家里帮忙打扫卫生、烧菜做饭,把宣某照顾得无微不至,宣某也对其信任不已,渐渐的两人发展为恋人关系。

2019年12月,李某突然告诉宣某自己的母亲因为赌博被警察抓起来了,想要宣某卖掉住房筹钱将母亲赎出来,并以自己母亲有3三套房子可以让宣某居住为由骗取其信任。听到对方照顾自己的承诺,宣某消除了后顾之忧,同意了卖房请求。

随后,李某联系了中介、买房者,陪同宣某办理了房屋过户,等卖房款项到手后,李某便消失无踪了。宣某报警后,公安局机关根据线索将李某抓获。2020年12月25日,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承办检察官提醒,爱情不是年轻人的专属,老年人也有享受幸福的权利,老年群体基本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实力,因此在婚恋方面,更要提高警惕,注意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为人品质,多多询问、听取子女的意见,判断到底是“真爱”还是“假意”,谨防掉入“温柔陷阱”。

雇佣为名设局骗钱

换牌诈赌定罪获刑

2019年7月,60岁的李某正骑着电动三轮车等待载客,一名自称做网线生意的“杨老板”上前搭话,提出以月工资8000元雇佣李某,李某欣然同意。随后,李某驾车和“杨老板”来到了某宾馆房间,此时房间里众人正在打牌。见李某来到房间,其中一人起身离开并邀请李某代玩,李某同意了。

玩到最后一把时,“杨老板”把李某叫了出去,待李某再次回到牌桌时,新一局已经开始。李某抓到一对K,觉着赢面很大的他在旁人的撺掇下将身上的钱全部下注,然而开牌后下家竟是一对A,李某不仅没赢钱,还倒欠了好几千块。事后,李某觉得自己可能落入圈套,随即赶到派出所报案。

公安机关侦查发现像李某这样上当受骗的老年被害人还有不少,他们都有着相同的遭遇:从获得“工作机会”开始,随后被带入了一个换牌诈赌的局,“杨老板”、玩牌的赌客也并非真正的老板、赌客,而是夏某国、夏某明等6名嫌疑人假扮的身份。该团伙流窜常州、苏州、宜兴等地作案33起,共计骗得老年被害人27万余元。

江阴市检察院审查后提起公诉,江阴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6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六年至九个月不等。

审理此案的检察官提醒公众,同友人聚在一起打打牌牌消遣一下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警惕他人故意把你带上赌桌的行为,遇到陌生人搭讪也要多留个心眼,谨防上当受骗。赌博不仅败坏社会风气,也是滋生违法犯罪的温床,为了保护自己的钱袋子,请远离一切形式的赌博。

免费送礼造势威胁

诱骗购买无效产品

某公司在江阴举行周年系列活动,主办方声称免费给来参会的老年人赠送鸡蛋、珠宝等礼品,71岁的陈大爷因此被吸引而来,每天都来捧场并领取免费礼品。

到了活动的第6天,主办方请来了一位“大明星”向老人们推销保健品,宣称只要5800元就能治疗失眠、偏头痛、癌症及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还能获赠金项链、玉手镯等礼品,陈大爷与其他老年人纷纷掏钱购买。此后,老人们发现该产品并没有主办方所说的效用,90余名老年人联名写信报案,称自己被推销保健品的人骗了。

后经公安机关调查发现,涉案的诈骗团伙有组织、有预谋,诈骗周期持续8天左右,前3至5天为造势阶段,通过发放宣传单、赠送鸡蛋、抽奖、播放电影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到场,之后2至3天为实施阶段,诈骗分子以“大明星”的身份现身讲课,虚假夸大保健品功效及价格,忽悠老年人购买。一旦老人表现出质疑,就以“认识黑社会”等语言威胁恐吓,致使老人不敢退货。经查,自2016年12月直至案发,该团伙以上述手段诱骗228名老年人,获利166万余元。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后,该诈骗集团首要分子黄某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检察官提醒,老年朋友千万不要乱买乱吃“三无”保健品、药品、养生食品,应通过浏览正规网站、请教专业人士获取正确的养生知识。当身体出现健康问题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不听信偏方治疗,避免病急乱投医。子女要多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定期陪伴体检,让老年人清楚自身的身体状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

虚构政策连环下套

莫贪小利谨防受骗

承办检察官提醒,电信网络诈骗是诈骗高发类型,老年群体获得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对各种骗术了解不多,子女要多向老人讲讲案例和新闻,增长老人的见识;老人们也要记住,凡是陌生人用通信工具联系你,以不见面的方式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极有可能是诈骗,要留个心眼不轻信;可向政府机构、村委会、居委会等部门咨询最新的政策内容,不要贪图小利,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第二条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老胡点评

尽管国家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不法分子依然见利忘义、坑蒙拐骗、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韪,把黑手伸向老年人的钱袋子。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和认知能力也会不断下降,加之一些老年人因子女不在身边而产生孤独寂寞情绪,一些不法分子便乘虚而入,或小恩小惠、或花言巧语、或威逼利诱,甚至设下温柔陷阱、千方百计请君入瓮,把老年人养老钱骗到手后便溜之大吉。

因此,国家和社会在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方面应当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使防骗宣传更加适应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帮助老年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司法执法部门还应当进一步加大打击惩治力度,对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分子从重从严从快打击。

此外,全社会应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尊老敬老爱老蔚然成风。尤其是子女晚辈,更应当尽量多陪伴老龄父母,给予精神情感慰藉,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实、愉快,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THE END
1.小伙假扮白富美骗退休男子800万,起底“杀猪盘”骗局诈骗的第一步是“找猪”。刘丽介绍说,在这类诈骗中,骗子首先给自己进行一番人设包装,女的温柔漂亮,男的都是高帅富,随后就在婚恋网站和交友APP上物色那些有稳定收入、着急婚嫁的大龄青年或离异人士作为目标。“这些人有经济基础,又有强烈的情感需求,更容易得手。” https://www.hntv.tv/news/0/1861584257018494978
2.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以案说险?案例分析:以内部理财为名宣传保本高息的现场前几年非常多,不法分子通过赠送一些小礼品,与老年人取得信任,进而灌输理财养老、保本高息等理财知识,诱导消费者参加P2P理财、基金理财等,随着投资产品到期,才发现钱财早已被挥霍一空,本金利息无法提取。 ?温馨提示:作为金融消费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从正规机构http://www.xjrzcq.com/juejin/2023/1009/2257.html
3.十堰警方通报养老诈骗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教老人远离各种陷阱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意识薄弱,给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前天,市公安局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从今年破获的养老诈骗案件中,选取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帮助老人识别养老诈骗陷阱,守好自己的养老钱。 以高息为诱饵 专盯老年人的养老金 http://m.10yan.com/m/showArt.html?contentid=780550
4.以提供“婚恋服务”为名专骗老年人19人犯诈骗罪获刑此时,婚介所要求尹大爷先缴纳6000元服务费并签订合同。陈大爷没有细看合同就交钱签字。结果,两人见面还不到10分钟,“陈大妈”表示要去吃结婚酒,先行离开。此后尹大爷苦等近两年,两人再也没见上面。这是近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一起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3-07/06/content_jpdOeaHwP3.html
5.老年人的情与欲:超8成丧偶老人有再婚意愿,银发相亲需求爆发近期,从“互联网追爱”到线下聚集相亲角,多家媒体再次将关注点对准中老年人的情感缺口,中老年群体狂热地在线上和线下空间中寻觅情感互动与情感体验,揭示了部分银发群体“缺爱”的现状,老年相亲背后潜藏着庞大的银发婚恋交友市场。 据全国老龄办预测,按照当前人口老龄化速度,2030年空巢老人将超过2亿;另据第七次人口普https://www.ageclub.net/article-detail/3848
6.骗子冒充同仁堂老教授与7旬老人网恋,诈骗170万元,判了南都讯 记者赵青 通讯员许媛媛 姚立莎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专题发布一批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其中,一宗有关老年人的婚恋骗局值得关注。 被告人高某某冒充北京同仁堂老教授与被害人(时年77岁)通过电话和微信发展恋爱关系。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2/02/c7136566.html
7.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广州法院发布典型案例老年人婚恋骗局——高某某诈骗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高某某冒充北京同仁堂老教授与被害人(时年77岁)通过电话和微信发展恋爱关系。2019 年10月,高某某谎称自己儿子在美国与人打架需要卖房筹钱聘请律师,借此向被害人借款170 万元。被害人将该笔款项转入银行卡,并将该银行卡邮寄给高某某。高某某伙同他人通过刷卡套现的http://www.gzcourt.org.cn/yqfkdt/ck597/2023/09/18180645222.html
8.刘某某诈骗案——从严惩处以老年婚恋为名骗取老年人钱财的犯罪行为与年轻人相比,这些孤寂的老年人陷入婚恋骗局的几率更大。很多不法分子趁虚而入,通过虚构身份、洗脑营销等手段借机骗取老年人钱财,使得受害老年人受到经济和情感的双重伤害,值得全社会关注警惕。人民法院对此类案件依法从严惩处,同时通过公开宣判加强法治宣传,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手法,帮助老年人提高识骗防骗能力,有力https://lawyers.66law.cn/s29064546d9e66_i1164593.aspx
9.电话诈骗又出新花样!主犯雇佣十多位退休上海老阿姨担任话务员,专“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逐渐增多,他们不仅生理机能退化,判断力下降,而且平时缺乏关爱,这种孤独感让他们更容易被骗。”虹口检察院老年人案件办理中心检察官助理潘姝说,老年人其实有很强烈的情感需求,只是这一点常被子女忽视,这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虹口检察院曾办理过一起针对单身老人的婚恋诈骗案。犯罪分子招募数名https://m.online.sh.cn/hi/content/2020-10/23/content_9661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