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5类网络诈骗高发易发?哪个年龄段最容易被骗?青少年暑期如何反诈?重庆警方教你反诈防骗今日重庆

昨天,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重庆市全民反诈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全民反诈专项行动半年工作情况,发布上半年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形势,并进行防范提醒。

罗勇介绍,2023年上半年,重庆公安机关共移送起诉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嫌疑人7800余人,破获案件4400余起,追赃返还1.94亿元。上半年全市高发易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别主要是这5类——刷单返利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虚假征信类、虚假购物服务类、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

刷单返利类诈骗

发案最高,占整体发案1/3

现在,刷单返利类诈骗已逐步演化成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诈骗类型,和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等违法犯罪互为引流方式。

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企业职工和待业人员,受害者群体由原来的女性为主变化为男性占53%。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损失金额最大,占三成以上

主要手法:此类案件中,有的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课”骗取受害人信任;有的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并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

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员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近期发案攀升最快

主要手法:诈骗分子冒充电商或物流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售卖的商品因违规被下架,或被误操作“开通会员”将被扣费,以“理赔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铺”“取消会员”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屏幕共享或要求下载指定APP等方式,指导受害人转账汇款。

受骗人群:多为经常在电商平台网购的消费者或电商平台的店铺经营者。

虚假征信类诈骗

被骗群体主要是中高收入者

主要手法:诈骗分子冒充金融平台客服联系受害人,以发现受害人“征信违规”“误办高息贷款”等为由,要求受害人配合,引导受害人下载社交或会议软件,以“清空额度”“资金会原路返还”等为由,要求受害人进行贷款、转账等操作,从而完成诈骗。

被骗群体:主要是中高收入者,或近期有贷款办理需求的人群。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受害人

从年龄段来看——

●18—40岁的青年群体占比达57.4%

●41—60岁的中年群体占比38.19%

从性别来看——

●男女占比分别为36.25%和63.75%

从职业来看——

●企业职工占比最高达51.84%

●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在财务人员中高发

据华龙网、上游新闻

看了这4个案例,你还信遇到的不是电信诈骗?

警方揭秘电诈预警劝阻工作流程,提醒市民不要盲目自信、要听劝

记者:请问警方开展预警劝阻工作的流程是什么?能否介绍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

罗勇介绍,警方在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过程中,通过分析研判,发现即将或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潜在受害人,根据其被骗风险程度的高低和被骗手法类型,分级分类发出预警指令。

当前,重庆已经建立了市、区(县)反诈中心、派出所三级联动预警体系,同时发动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每天平均预警2.7万余人,见面劝阻近千人,成功避免了多人继续遭受损失。

请广大市民在接到全国预警劝阻专线96110来电时,一定要耐心接听!当民警上门对您进行见面预警劝阻时,请给予理解,积极配合,共同守护好财产安全!

记者:警方在预警劝阻工作中,会遇到哪些特殊情况、怎么解决?

典型案例

看了这些案例,你还盲目自信吗?

6月中旬,南岸的一名黄姓女士,民警根据预警指令,对她开展了6次上门劝阻,她坚称“自己的钱自己做主”,不要民警管,甚至号称“就算被骗都自己负责,不会来报案”。几日后,黄女士报案。经查,其遭受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共计被骗38万元。针对这些情况,公安机关经分析研判,认定预警对象被骗风险较高,比如已经明确发现其向诈骗分子使用的银行账户进行过转款行为的,为避免其继续遭受损失,将根据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找到预警对象,或及时联系其家人朋友开展共同劝阻,并将其支付账户进行临时性保护。

陈迅介绍,今年上半年,不法分子利用境外号码实施诈骗的案件频发,造成群众财产损失巨大,而带+或0前缀的都是境外来电。

市民防诈指南:

①不泄露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来电,不点击陌生链接,特别是不要随便下载不明APP以及和陌生人共享屏幕。

②一切陌生来电或网上联系要求您进行转款或贷款操作的,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青少年朋友们,暑期反诈指南收好

两个月的暑假,青少年如何反诈防骗?陈迅介绍,随着网络迅速发展,全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已近2亿。因为触网频繁,加上社会经验不足,青少年已成为电诈分子的主要目标人群:一方面利用其天真诈骗其钱财,另一方面拉其下水使其成为骗子的帮凶。特别是随着对涉“两卡”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强,被司法机关查处的涉案青少年人数逐年增加。

在未成年受害人中,以下类型诈骗比较高发——

●以“买卖游戏皮肤、账号”等为由头的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以“追星”为诱饵的刷单返利类诈骗

●冒充“好友、师长”等熟人类诈骗

●“号称要惩罚家长”等的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青少年防诈指南

希望广大青少年,要做到——

●规范使用手机,特别是对社交账号、游戏账号的使用,不要擅自添加陌生好友,短信验证码不能随意给到网上陌生人,也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进行屏幕共享,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

●不管是网络中还是现实中,如果遭遇不明情形,不要擅自处理,要当面求助师长或民警,拨打110报案是最稳妥的办法;

THE END
1.人民法院报:打击预防并举扼制诈骗犯罪——浙江衢州中院关于诈骗2.诈骗手段呈现多样化 按诈骗手段统计,线上诈骗中最常见的诈骗手段是虚假身份诈骗,占比33.79%;其次为电信诈骗和婚恋诈骗,分别占比18.37%和14.74%;投资类诈骗和兼职招工类诈骗分别占比8.88%、6.06%。最常见的线下诈骗手段也是虚假身份诈骗,占比27.29%;其次为涉车类诈骗和赌博类诈骗,分别占比25.24%和12.53%;虚假关系http://www.qzzjfy.gov.cn/?p=9493
2.“云相亲”靠谱吗?起底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乱象然而,婚恋平台“杀猪盘”骗局,“云相亲”成诈骗高发地,引发不少媒体关注。击碎不少用户“交友寻爱”的憧憬,有的深陷情感骗局,甚至人财两空,损失重惨。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婚恋用户群体对平台粗放管理、审核缺位等方面的质疑。 高学历人群相对更钟爱线上社交 近日,社交软件探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95后社交观念与https://www.gzdaily.cn/site2/pad/content/2020-08/26/content_1359921.html
3.婚恋网诈骗案例,网络婚介诈骗术揭秘一、婚恋诈骗案件的特点 ㈠犯罪方式隐蔽化。由于此类诈骗案件男女双方都是通过网络的交友网站或是征婚广告、QQ聊天后联系的,犯罪嫌疑人通常编造一个或几个假名,虚构身份背景和经济状况(有的还隐瞒已婚事实),伪造身份证明,用虚假身份证办理银行卡诱使被害人转账实施诈骗,作案手法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https://mip.66law.cn/topic2012/hlwzp/
4.警惕“情人节”变“情人劫”,检察官提醒谨防婚恋诈骗小编盘点了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检察院近年来办理的婚恋诈骗常见的几类案件,希望广大网友能够引以为戒。 案例一 谈恋爱吗?好看的“越南新娘”那种 来自云南的杨小甲投靠嫁在灌云县南岗镇的亲戚,意欲谋取一份工作。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镇大龄青年李某请托其介绍对象,正愁赚钱无门的杨小甲觅此“商机”,便马不停地赶回老http://www.jszf.org/yasf/202005/t20200521_44254.html
5.彩礼诈骗盯上农村大龄男青年,谨防以婚恋为名实施诈骗彩礼诈骗案多发背后,折射的是农村婚恋市场的结构失衡和当前农村地区高额彩礼等畸形婚恋观念。王俊峰建议,应充分发挥建立在群众协商民主基础上的村规民约的作用,逐渐营造接纳、崇尚适度彩礼的舆论氛围和价值导向。基层自治组织、群团组织也要积极发挥作用,以交友联谊等活动为载体,丰富农村婚恋服务供给,缓解农村单身男青年https://www.hntv.tv/zw/article/1/1837051071470526466
6.东营市公安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新闻发布会【防骗提醒】建议广大市民通过银行等正规途径办理贷款业务,凡是声称贷款时需先缴纳保证金或中介费、包装费、返点费、还款验证的,都是诈骗。 6、婚恋交友诈骗:骗子在婚恋交友网站上注册信息或者通过即时聊天软件,冒充帅哥美女以恋爱、交友为目的骗取受害者信任,后以生病、家里出事、投资失败、共同投资、共同炒股等理由不http://www.dyxcb.org/Item/8732.aspx
7.德州“安全网恋”线上联盟成立遏制“杀猪盘”诈骗4月12日,记者从德州市公安局获悉,德州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与“珍爱网”“百合网”“世纪佳缘”全国三大婚恋网站运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联手成立“打击治理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互联网线上联盟”,深化“互联网+警务服务”,遏制网络违法犯罪高发态势。 据了解,“珍爱网”“百合网”“世纪佳缘”婚恋网站,德州注册会员均有数https://m.dezhoudaily.com/p/1545334.html
8.防诈骗案例七:跨国婚恋交友诈骗案例分析 此类诈骗是针对中年离异妇女实施的精准诈骗,涉案金额巨大。警方提醒:广大女性不要轻信所谓的“成功人士”和“外国友人”,交友时要尽早多方验证对方的身份信息,如对方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提出借钱时,要高度警惕,谨防受骗。https://m.rzfinancialedubase.com/h-nd-70.html
9.四大类电信网络诈骗占比近七成防范有妙招典型案例: “招聘线上兼职人员,操作简单,每单收入50元,不限制地域当日可赚300—800元,宝妈、在职职工、个体老板均可参与……”这样的网络广告宣传单,是不是让你很感兴趣?但这些广告单的背后,却可能是电信网络诈骗的巨大陷阱! 2月19日,大学生小李在网上聊天时,看到聊天群里有人发广告——“兼职刷单赚钱,正规平http://cq.people.com.cn/n2/2021/0531/c365402-3475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