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发,无论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还是患者及其家属,以及隔离在家的普通民众,如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时,理应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进行线上心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
1月27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发布
《指导原则》中,我们认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是目标人群评估、制定分类干预计划。具体是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识别区分高危人群、普通人群;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当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第二级人群: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
2月2日:《关于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发布
2月2日,为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指导各地向公众提供规范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原有心理援助热线的基础上,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主要内容:
二是通过电视等多种媒体公众热线号码,提高公众的热线的知晓率,方便公众求助拨打;
三是热线主办单位组建工作团队,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技术支持和督导;
四是要求热线主办单位加强热线管理,规范服务流程,遵循伦理原则,对来电咨询问题进行评估和预判。
2月3日: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社会心理服务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女士介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随着疫情的发展,公众很需要心理方面的疏导和积极情绪的应对。会上做了阶段性成果总结:
为了减轻公众的心理困惑和不适,组织专家已经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在这个指导原则中提出来普通公众、居家隔离人员、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还有一线防疫工作人员,这些不同的群体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和如何来干预这些问题。
在这些指导原则下,专家还研究讨论提出了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的指南,这个指南指导不同群体来科学合理的进行心理自助和心理疏导,进行自我调节。
为了进一步方便公众及时得到咨询服务,近日还要求各个省份在原来已经有的心理热线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好多部门、多方面资源的心理热线服务,比如原来分布在教育、民政、社会组织、社工组织的心理援助热线,把这样的工作团队都组织起来,并且加强对这些热线人员的培训和督导,把他们组织起来之后积极地为公众提供规范化的心理援助服务。
同时,高校有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希望高校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心,为疫情防控下的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的干预和咨询。
发布会给出的不同人群疫情期间的应对建议
2月2日-至今:各省市制定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全国多地设立疫情心理援助热线
在《指导原则》发布之后,各省市同期相继开始制定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2月5日,浙江省卫健委公布了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2月10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将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心理危机干预,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
我们可以发现,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中,除向救治一线派驻专业心理医师外,全国多地也纷纷上线应对疫情心理援助服务,通过现场心理疏导、心理援助热线、网络辅导、线上讲座等形式,共同守护心理健康。各地心理援助服务主要围绕医护人员及患者展开,即第一级和第二级人群,兼顾普通大众等第三级第四级人群。
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开通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结合当地公众需求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服务。需要重点提到的一支力量是全国多所高校,为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开通了面向全国或面向本校师生的疫情心理援助服务。
咨询人数最多的并非一线医务工作人员,而是普通的民众,大概占到50%以上,其次是被隔离的人员。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已经出现一些症状的患者相对少一些,大概占7%到10%。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心理学系(学院)和全国示范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单独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
截至2月14日下午2点32分,全国新冠肺炎现存确诊人数高达70638,现阶段依然处于防疫的关键时期。人在面临突发性危机时,个体总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某种焦虑情绪和恐慌心理,不同群体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
除了国家层面政策引导,以及全国各地不断上线的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在管控期间,新的医院、企业、机构,纷纷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期望赢得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最终胜利。我们通过梳理,归纳出以下三类:
第一,实体医院网络心理咨询门诊
平台上线两天,接诊量突破2100例。其中,大部分病例还是因紧张和恐慌引发身体不适感、诱发心理疾病,或幻想自己已被感染。
2月5日,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通过“健康山东服务号”网上门诊平台正式开通网络心理咨询门诊,免费为公众提供网络在线心理咨询。
2月10日,云南省精神病医院组建了一个网络心理援助团队,为市民提供网络义诊服务。针对不同人群,通过线上问诊、网络咨询、心理热线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咨询与服务。目前,网络团队由医院17名专家组成,市民可以通过医院公众号、网站,昆明市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网站、滇医通等平台进入。
第二,互联网医院新冠肺炎咨询
1月27日,浙大二院互联网医院开通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站,由精神科资深专家率领团队为用户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等帮助。
1月30日,黑龙江省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精神心理科”,旨在帮助那些有心理障碍的人群,让他们减轻心里压力、轻松的工作和生活,尤其要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医护人员及家属,让他们更轻松地投入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斗争中去。
第三,互联网医疗企业线上咨询和诊疗
此次疫情让问诊只能在家进行,也使得互联网问诊的方式成为受众刚需。目前,阿里、腾讯、京东、平安集团等巨头以及微医、好大夫、春雨医生等互联网医疗公司均开始在心理健康问题,联合相应资源方,提供心理咨询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记者从好心情平台得知,截至2月12日,在该平台用户关心的问题,前5大的问题,占到了25%左右的咨询总量,排名前五的问题依次如下:
1、双相情感障碍;
2、感冒、咳嗽,担心自己冠状病毒感染;
3、严重失眠;
4、抑郁症;
5、感情敏感脆弱。
微医平台截至2月11日数据,线上心理咨询中焦虑占50%左右,躯体化障碍20%,抑郁10%,强迫症1-2%,其他是睡眠障碍和重症精神疾病发病等。
可以发现,关于新冠肺炎咨询最多的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焦虑、抑郁、强迫心理的居多,比如担心自己被传染,出现的焦虑状态,或者反复洗手等。
在疫情期间,服务过的用户在地域分布上,多个平台反映,湖北用户上升最快。这也符合目前患者分布情况。
以上我们简要罗列了在心理干预上的几大类平台,那么从需求端来讲,在科普知识普及、在线问诊以及导医购药上,又如何实现?
从需求端看,线上平台的功能
第一,心理知识与科普
这部分主要是满足民众对于科普知识的需求,主要是满足C端用户的需求,用互联网的手段来消除老百姓的恐慌情绪。典型的代表有腾讯、壹心理、简单心理、KnowYourself等平台。
1月25日,壹心理获悉武汉疫情的严重性后,立即组建了专项心理支持小组,启动“后背”计划,为大众提供免费、专业且系统的心理援助。同时,联合北美留学生志愿者团队制作并推出《新冠肺炎心理支持手册》,旗下人生答疑馆板块亦随之上线创伤应激陪伴团,招募了400多位答主,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安抚并帮助求助者走出心理困境。
截止至2月10日,“后背”计划已联动包括人民网、今日头条、腾讯医典、知乎、新浪健康在内的80多个品牌,累计为近3000医护人员、病患及家属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了300多万用户了解自身心理状态。
第二,诊疗和心理疏导
医疗资源紧张、患者怕交叉感染不敢线下就医,互联网医疗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在效率和成本上的优势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联合京东健康开通“抗击疫情在线保障”专区,为疫情期间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的广大民众提供专业、科学的在线精神心理咨询服务,方便因疫情期间交通不便而不能到医院就医的群众,营造平和的心态。
同时,为帮助一线医护人员疏解心理压力,该专区还开通了“抗疫医务人员心理援助专用通道”,邀请知名专家,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在线心理防护和疏导服务,帮助其缓解因工作任务重、感染风险高、心理压力大等因素带来的焦虑等情绪。
继上线3万多位医生提供免费咨询,1月27日凌晨,微医互联网总医院联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启动“微心战疫”公益项目,并上线心理援助专区,提供自测预判、咨询专家等心理服务。
目前,温州康宁医院集团、浙江省心理健康促进会、曼德福心动力心理志愿者团队等上千名心理专家已上线专区,7*24小时全天候提供心理咨询。本次上线的千名心理专家团队,主要由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组成,超过50%是临床医生,面向所有网友提供免费咨询。截至2月15日,心理测评量表自测量已超过5万人次。
好心情平台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基于智能数据的精神心理在线医疗及慢病管理服务平台。目前已经覆盖全国80%以上的公立医院精神科、神经内科、心理科医生,精神科领域领先的在线医疗平台。
好心情联合人民网健康,健康时报,国广荟能,联合开展针对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义诊活动。好心情义诊截止2月12日,疫情以来已累计服务咨询人数超过30万人。在疫情期间服务人数增长明显,同比增长了500%-600%。
2月16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携手慢病管理互联网医疗平台医联共同开通“全国慢病患者救助通道”,旨在为那些不便去医院进行诊疗、遭交叉感染风险大,即将面临断药的患者提供线上公益救助。
第三,导医购药
疫情蔓延,部分医院正常门诊停诊、慢性病患者无法或不便去医院开药、交通管制导致部分社会药房缺货或关门等现象,同时,抗精神病性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正紧缺。线上问诊续方成为患者的选择。
在好心情平台,患者通过平台咨询医生后,如果需要服药,可以获得在线处方,药品快递到家,避免进入医院交叉感染。
患者也可以通过智云健康平台寻找合适的专家问诊,在线开药或者续方,并通过在线商城下单,智云开启24小时物流服务,药品及时送达到全国的患者手中
医联此次开通的“全国救助慢病通道”救助的病种,患者可以得到由包括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以及医助团队在内的患者专属健康群提供的免费问诊、营养膳食建议、心理关怀以及续方配药送药上门等一整套慢病管理服务。
为方便慢病患者不出门也能看病,1药网互联网医院已面向全国慢性病患者开放免费续方+送药上门服务,给患者送上福音。此前,1药网互联网医院在除夕夜紧急开辟了面向武汉的免费线上问诊绿色通道,并于1月24日将“在线免费问诊”范围扩展至湖北省。
1药网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健康宣传、用药指导、开具电子处方,并通过线下药店配送药品到患者小区或家中,让患者购药更加便捷安全。
据介绍,1药网互联网医院从早8时到晚22时开展线上问诊,日问诊量已突破一万人次,问诊用户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江苏、北京、湖北等省份。
2月6日,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健康在淘宝APP上线“买药不出门”服务,通过线上问诊开方、药品配送到家的互联网就医方式,让慢病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安心买到所需要的药品。
2月13日,近50家国内外顶级药品生产企业联合阿里健康,在天猫“买药不出门”平台上,进一步推出“慢病福利计划”,以保障疫情期间慢性病药品的在线供给,同时为不方便出门配药的慢病患者提供线上的慢病管理服务。
当然,现阶段药品供应方,依然面临品种和物流等难题,全社会的制药企业、药品流通公司、连锁药店、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等企业,都加入到就医寻药的队伍中,尽快解决紧迫的用药需求。
1月26日,药师帮向平台上千家供应链商家发出“紧急复工”倡议:倡议商家紧急复工,提早回岗,保障一线药店供给;倡议保证疫情防护所需的重要药品及用品价格稳定。
心理防御已成为抗击疫情的战场之一,不管是普通的民众,还是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的是专业的药理指导和心理上的疏导。在大多情况下,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对疾病认识的不充分、不完整所导致的。
在此次防疫战中,心理健康已经被各地政府、医院、企业、机构等提上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组织人员和力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救治,全国各地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奔赴一线,必要时由一线医护人员实践心理安抚和患者远程接受减压疏导。
在线下的医院,如何在陌生的环境和封闭的空间里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无疑是考验。方舱医院作为防疫的核心战场之一,以其为代表,在正式接诊后,就立即成立了心理疏导组,通过热线和网络来实施心理疏导。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高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肖劲松和他的团队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干预手册”,对疫情下各类群体的心理干预和减压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下发至多家方舱医院。
除了医院,在咨询义诊、在线问诊、复诊续处方服务上,线上诊疗和信息化平台同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就像2003年SRAS疫情崛起的淘宝一样,这次快速传播的新冠疫情对中国医疗信息化系统,远程诊断、在线问诊、医药电商都将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由于避免人和人接触,以及对于医护人员的保护,以及提升医疗效率,我们看到了大量有未来科技感的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云医疗等新科技在疫病的诊断、治疗、疾病预防领域的大量应用,同时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院突破了很多限制,开始加速发展。
未来,或可以通过网络或者远程配合医生来做筛查这一医疗项目,同时,互联网手段也可以解决医师间对于疑难病的会诊,医疗体系间的远程教育和培训。
快报
21:23
广立微: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157万股
21:22
摩根大通美国国债客户多头占比飙升至一年来新高
慧翰股份:自2018年起与宁德时代建立合作关系为其提供车联网智能终端
21:12
ST美谷:法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
21:10
沙特阿拉伯与道达尔能源签署太阳能发电厂协议
21:09
OPEC+据悉正在寻求敲定将增产推迟三个月的协议
21:07
大韩航空据悉将于下周完成对韩亚航空的收购
21:05
多氟多:拟1.51亿元-3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21:00
国内期货夜盘开盘涨跌不一
新农股份:变更部分回购股份用途为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20:58
新华基金换帅,新任银国宏为公司董事长
上海均价12.9万元/m2的楼盘认购率超700%,有楼盘“看房要提前一天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