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电信诈骗致家长一封信(精选10篇)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三、请家长注意!

1、不轻信。遇事冷静,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多思考、多商量,不轻信陌生人。

2、不泄密。不透露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验证密码、金融信息严保管。

3、不汇款。陌生人提到转款、汇款必须核实。

安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引导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教师和家长朋友们也应学习防诈骗知识,提高个人防范意识。让我们家校合力,共同携手,培养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孩子自由、快乐、平安的成长!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当前,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活动猖獗、诈骗案件呈高发趋势,受害人被骗案值大。为了您的财产安全,请认真阅读此信,以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有效保护您的宝贵财产。同时,希望您将此信的.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和同事、邻居,以此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基石,切实杜绝受害,有效遏制此类犯罪发生。

在此提醒广大家长朋友:

2、坚信无端的中奖信息都是诈骗分子设置的骗局。

3、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

4、加强保密意识,防止个人及家庭信息外泄。

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各位家长幸福平安、事业兴旺!

尊敬的家长朋友:

电信诈骗的有效防范“六个一律”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切实维护广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我校组织开展一系列“全民反诈预防电信诈骗”活动。

开展“全民反诈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二、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骗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人上当而实施犯罪活动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一)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谨防上当。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犯罪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贷款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轻信,一定要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二)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泄露给他人。

(三)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时,不要盲目轻信,要多作调查印证。

(四)正确使用银行卡及银行自助机。

(五)日常应多提示家中老人、未成年人注意防范电信诈骗,提高老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

犯罪分子通常喜欢选择相对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年人、未成年人作为诈骗目标,作为子女或者父母,除了自己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外,应积极主动向家中老人、未成年人传递防诈骗的知识,为我们敬爱的长辈和需要呵护的下一代筑起防诈骗的知识围墙。

请大家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守住咱家钱袋子:

未知链接不点击,

陌生来电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

转账汇款多核实。

最后,再次提醒同学们,遇到涉及转钱等不确定情况,要及时跟老师、家人、朋友确认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亲爱的家长:

您好!近年来,社会上的各类骗局层出不穷,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时有发生,造成的后果令人痛心,使人警醒。据报道,有人把用自己身份证办理的银行卡或手机卡借、租或者出售给他人,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和洗黑钱,已触犯法律,事件触目惊心。现临近中考、高考等重要活动,以志愿填报、招生考试等形式的诈骗活动层出不穷。

为有效预防和遏制电信(网络)犯罪,避免广大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现以《告家长书》形式,将此类犯罪的主要作案手段和防范办法告知你们,望家长们百忙之中抽空认真阅读,切实帮助学生增强防骗意识,提升辨别能力。

一、涉及学校的常见诈骗方式

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把用自己身份证办理的银行卡或手机卡借、租或者出售给他人,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和洗黑钱,间接导致学生本人触犯法律。

诈骗分子冒充是与我校合作的某校外名牌补习机构,利用家长想提高学生成绩的急切心理收取补课费。

冒用老师的名义,以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紧急就医为由骗取家长医药费。

冒用公安等公职人员身份,以个人触犯法律法规为由进行恐吓诈骗。

以网购退款、赠送礼品等为由,盗取个人信息进行诈骗。

用手机连接陌生wifi,导致个人手机信息被盗而被诈骗。

个人在购物等网站登陆后,网购和拼单等记录泄露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后进行诈骗。

个人(特别是学生)进行网贷、校园贷等被诈骗。

以中奖、推荐股票等为由对个人进行诈骗。

二、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一)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谨记电信网络诈骗包含以下“八个凡是”:

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

凡是通知“家属”出事或有急事要先汇款的';

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凡是要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老师)要求打款的;

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二)坚持做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四不要”:

不刷单。不要相信“刷单返利”类似“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的心理。

不轻信。遇事冷静,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多思考、多商量,不轻信陌生人。

不透露。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验证码、银行卡信息严保管。

(三)提醒孩子:防范请注意

接到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医院、社保、邮局等单位来电,特别是涉及“洗黑钱”、“医保(社保)卡违规消费”等事项的不轻信。

三、昭通市第一中学提醒

我校从未与任何校外机构合作给学生补课,也从未收取过学生补课费;我校从未以招生的名义收取过任何家长和学生的预报名费、学位费等费用。对冒用我校名义进行违规收费、诈骗的行为,我校保留法律追责权利。

高三毕业学生志愿填报,我校从不收取任何费用。

请各位家长管控好学生的手机,规范使用。我校严禁学生把手机带入学校,更严禁家长把管控学生手机的责任推脱给老师,如学生在校有特殊事情需使用手机的,必须经班主任同意,用完交班主任保管。

请各位家长安装公部门的防诈骗小程序“金钟罩”,增强防诈骗意识。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一、什么叫“电信诈骗”

二、诈骗分子的主要伎俩

1、假冒学校组织“专家高层次培训”“精英辅导”“考前辅导”等理由,利用家长望子成龙心理进行诈骗。

2、假冒“班主任”“学校领导”“辅导员”“学校同学”“老乡”等特殊身份进行诈骗。

3、声称遇到“意外事故”、“突发事件”急需家长、亲朋好友汇钱解困进行诈骗。

5、假冒能帮助“介绍打工”“网上点赞分红”等“公益夏令营”为名进行诈骗。

三、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

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

很多同学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

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去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学生就是凭着这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

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但关键是要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人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帮忙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常常是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进而铸成大错。

通常,上面几种不良心理意识易被诈骗分子利用:

(1)虚荣心理;

(2)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

(3)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4)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

(5)好逸恶劳、想入非非。

四、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

4、手机上要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和邑安小程序,可以帮助您识别最新诈骗形式和手段,以及获取更多反诈防诈知识,将有效降低受骗的可能性。

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

6、家长应对孩子进行反诈教育,增强孩子防范辨别的能力,让其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有异常及时告知家长。同时,家长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避免让孩子掌握支付密码等关键信息。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当前,电信网络犯罪活动猖獗、案件高发,并存在向低龄化孩子及家长蔓延的趋势。为了您和家人的财产安全,请认真阅读此信,以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希望您将此信的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和同事、邻居,以此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基石,切实杜绝受害,有效遏制电信网络犯罪发生。

当前,高发和涉及广大师幼及家长的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为:

1、刷单诈骗。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就是诈骗。

2、网络贷款诈骗。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的,就是诈骗。

3、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帐户”的,就是诈骗。

5、红包返利诈骗。凡是声称发红包就返利的,就是诈骗。

在此提醒广大师幼和家长朋友:

2、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坚信无端的返利都是骗局。

3、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银行卡信息,更不要向对方汇款、转账。

4、遇事不要着急,可以直接拨打110咨询或求助,未经核实前,切勿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态势愈加猖獗,手段越来越隐蔽、越发具有欺骗性,受害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上升最快、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犯罪,为有效遏制电信新型诈骗违法犯罪案件高发势头,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的防范意识,请您认真阅读,并将此信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同事及邻居,以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二、电信诈骗的.特点是什么?

作案时空跨度大,跨省、跨境、跨国比较突出;团伙作案,反侦查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手法隐蔽;诈骗手段多,防不胜防;转账取款迅速,难以查控。

三、请您识别以下诈骗方法,谨防上当受骗!

(一)家长群体易受骗类

1、冒充学校/培训机构老师收费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学校老师或培训机构老师,主要以课时费、教材费、培训费等涉及子女教育的理由进行诈骗。

2、资助诈骗:诈骗分子往往会在开学前后,冒充资助工作者,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名义,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如有类似情况的,请先向学校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以免上当受骗。

3、冒充熟人、单位领导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同学、朋友、单位领导,通过借钱、垫付、生病住院、帮忙办事等各种理由请求受害人汇款,实施诈骗。

6、网络贷款诈骗:不法分子利用被害人急需用钱的心理,以办理无担保、无抵押的低息贷款或信用卡,及为信用卡提升额度等为由,以进行验资或者缴纳保证金等各种借口,要求被害人转账实施诈骗。

7、冒充电商和物流客服诈骗:不法分子冒充电商或物流客服人员,以商品质量存在问题或者损坏为由联系受害人,指示受害人安装各种网络消费贷款等软件,并以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将钱转至指定银行账户实施诈骗。

10、恶意二维码诈骗:二维码带病毒,扫码后可能会下载一个木马病毒到手机中,导致遭遇财产损失。谨慎对待陌生二维码,不可随意扫描。

11、虚假WiFi诈骗:连上陌生公共WiFi后,骗子便可轻松截获网络数据解密码,篡改收款人转账接收账户等方式盗取受害人的钱财。不要随便在公共场所接入陌生的免费WiFi,更不要在陌生网络中使用网银账户、密码。

(二)学生群体易受骗类

2、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诈骗:不法分子在各网络社交平台,以推广免费游戏产品或高价回收账户作为诱饵,实施诈骗。该类诈骗一般针对游戏爱好者,学生群体易上当受骗。

四、如何简单识别诈骗分子?

希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行动中来,人人宣传、人人反骗,携手共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铁壁铜墙。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软件或服务,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呈现智能化,科技化、隐蔽性强、危害大等特点,手段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为提高全社会对电信网络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特别提醒大家做好以下三点:

一、请识别以下几种常见犯罪手段

(二)投资理财(婚恋交友引导投资类“杀猪盘”)。一种以恋爱交友为名的新型网络骗局。不法分子在婚恋平台、社交软件上物色潜在受害人,与其培养感情。骗取信任后,即推荐受害人参与线上理财,通过小额回报引诱受害人持续投资,最后一次性骗取大额钱财并失联。

(三)熟人诈骗。犯罪分子以熟

(四)兼职刷单。不法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单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能获得回报,但在做更多任务后,对方便切断联系,就此消失。除了蒙受财产损失以外,因参与欺诈消费者、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刷单”或涉嫌违法。

二、请加强以下自防措施,并积极做好宣传

(一)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坚决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贪财、不转账。

(二)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

(三)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特别是平时独自在家的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等易受骗群体要注意提醒。

三、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

(一)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为避免损失尽快拨打96110反诈热线咨询求助或拨打110报警。

(二)准确记录骗子的银行账号等信息,及时提供给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

(三)紧急联系银行办理银行卡挂失、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密码修改。

请大家充分认识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的重要意义,切实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落实到位,作为反诈宣传员,做到“人人防诈、人人反诈”。

尊敬的家长:

您好!为有效预防遏制电信网络犯罪,防止广大学生和家长受骗上当,现以《告家长书》形式,将此类犯罪的主要作案手段和防范办法告知,望各位家长百忙之中抽空认真阅读,切实提高自己与家人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电信诈骗常见手段

冒充老师诈骗

刷单诈骗

骗子通过在网上发布购物刷单信息,以挣取刷单费为由,对受害人实施诈骗。

网络贷款诈骗

冒充淘宝客服退款诈骗

骗子事先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身份信息及网购记录,随后以“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售后服务反馈”等借口为由,对受害实施诈骗。

网络理财投资类诈骗

骗子通过网上聊天或将受害人拉入到一个所谓投资老师业务讲解群中,在获得受害人的信任后,对受害人实施诈骗。

防范工作措施

2、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而目前网上绝大部分的刷单都是诈骗。

4、网络贷款需谨慎,索要手机验证码、要求扫描二维码、事先缴纳保证金、需充值流水提高信用的,统统是诈骗。

6、网络投资不靠谱,踏实工作是正道。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多发,尤其针对学生和家长实施电信诈骗案件时有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为避免广大家长及学生遭受损失,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对当前涉及家长及学生的犯罪手段进行梳理,特别提示您做好防范。

一、针对家长的常见诈骗套路

1、冒充学校老师收取培训费、资料费诈骗。事主王某儿子的班级群里面混入一名冒充老师的人,并且在群内发布了一则收学费提醒。看到群内通知,王某没有多想,就直接根据群内提供的二维码信息,扫码支付了学费98元,并且在群内晒出支付截图,用来给儿子登记。群里的老师看到信息立刻澄清:刚刚发送收费通知的人并不是学校老师,是冒充老师的骗子。此时,王某和群内其他家长才意识到上当受骗。

二、针对学生的`常见诈骗套路

提醒您:

请教育子女网上兼职刷单、刷信誉都是诈骗。购买游戏币或交易游戏账号通过正规平台,切勿私下交易避免上当受骗。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家校合力,擦亮眼睛,共同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守护好我们的“钱袋子”。

THE END
1.职工权益维护打官司时,微信聊天记录也是证据!但要这样做法院审理过程中,通过双方微信聊天记录证实女方确认彩礼为12.8万元,最终结合案情判决女方向男方返还彩礼12.8万元,但对男方返还婚宴支出的主张不予支持。 怎样运用微信记录作为证据 才是正确有效的? 如何提交微信证据? 收集电子数据的程序、内容、方式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MjMwNTQzOQ==&mid=2247501933&idx=3&sn=7a6c443a30247578b3072d2851eac046&chksm=fc9310342ef68066b5c013af3c97a8f3bd7ca175ee29471994992e936c42f41435d6d8f62ed7&scene=27
2.婚姻欺诈罪举报地点在哪里?要提供什么证据?服务地区-广东中山·电话-133-2691-7459 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7810614.html
3.如何证明参与诈骗行为要证明参与诈骗行为,需收集相关证据。根据《刑法》等法律,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696875.html
4.抓获166人!南阳警方打掉一特大婚恋交友诈骗集团特大婚恋交友诈骗集团 按照南阳市公安局统一部署 桐柏、唐河、南召、车站等地公安机关 成立联合专案组 迅速开展调查取证、落地抓捕工作 10月19日凌晨 专案组集中收网 一举摧毁该诈骗集团 10月21日 专案组民警 行程1800余公里 历经近30个小时 押解166名犯罪嫌疑人凯旋归来 https://ent.huanqiu.com/article/4F3cgIM0WTs
5.如何有效预防电诈西安反诈专家给你支招滚动新闻公安部曾发布了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具体类型包括刷单返利类诈骗、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虚假征信类诈骗、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婚恋、交友类诈骗。 https://news.hsw.cn/system/2023/0825/1661355.shtml
6.来遇引导消费虚拟交易的婚恋网来遇客服售后投诉维权中心来遇引导消费、虚拟交易的婚恋网 平台虚假收费,聊天交友一点不实际,充了钱就应该得到效益,平台限制发送联系方式,发了好几千连对方联系方式都拿不到要求退款 投诉编号:95158223 2022-03-07 13:26 投诉对象来遇 在线投诉投诉问题退款问题 诱导消费 投诉诉求解封https://m.xfb315.com/complaints/details/9515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