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开展1200亿元逆回购实现与到期量完全对冲
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浓厚
监管
银保监会凌敢: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应更注重治本
行业
10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万亿元较9月末增加544.81亿元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崔嵬: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前三季度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88%
香港金管局:金管局数码货币主要用于商业跨境支付
权益固收多点开花基金发行进行最后冲刺
36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存款总额逾140万亿元
银行持续“补血”热情高涨三季度末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表现分化
四季度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料迎来高峰期
金融壹账通第三季度亏损收窄营业收入增长超过五成
银行
兴业银行落地境内首单蓝色债券
宁波银行:雅戈尔集团已累计减持约2.7亿股
农业银行:董事会秘书韩国强任职资格获银保监会核准
苏农银行:董事陆颖栋、朱浩任职资格获核准
南京银行:行长增持约106万元公司股份
1.央行开展1200亿元逆回购实现与到期量完全对冲
人民银行4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11月4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2.2%。鉴于4日有1200亿元逆回购到期,投放量与到期量完全对冲。
2.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浓厚
避险情绪浓厚、操作风格谨慎,正成为当下市场参与主体的鲜明特征。
面对不确定性可能引发的外汇、贵金属市场波动性升高、流动性趋紧,机构开始未雨绸缪。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双双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做好委托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合理控制仓位,谨慎操作,理性投资,防范市场波动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大选等不确定性事件或将造成短期市场波动,但难以改变人民币汇市及贵金属市场的长期走势。
11月4日讯,今日,中国银保监会银行机构检查局局长凌敢在《中国银行保险报》上撰文指出,当前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应以前期工作为基础,继续深化重点整治,同时从标本兼治转向更加注重治本,扎实构筑起“不敢违规、不能违规、不想违规”的合规文化和制度体系,真正为银行业稳健发展提供管常管长的坚实保障。
1.10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万亿元较9月末增加544.81亿元
11月4日讯,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万亿元,较9月末增加544.81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0%。
2.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崔嵬: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11月4日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崔嵬4日向记者表示,中国债市的“魅力”体现的是国家的经济实力,未来,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步伐会越来越快。目前,银行间市场向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个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日均交易规模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
3.前三季度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88%
11月4日讯,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获悉,2020年前三季度,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共成交33.2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崔嵬表示,今年我国债券收益率比全球债券市场高很多,且人民币在持续升值过程中,从投资的角度看很合算,今年我国市场吸引力比较大。随着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参与度持续提高。
4.香港金管局:金管局数码货币主要用于商业跨境支付
11月4日讯,香港金管局高级助理总裁刘应彬表示,金管局有留意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发展,内地的数字货币主要用于零售支付层面,但香港的情况不同,在零售层面已经有丰富的电子支付工具,因此该局研究的央行数码货币,主要应用于商业跨境支付用途。
5.权益固收多点开花基金发行进行最后冲刺
11月4日讯,今年前10个月,新发基金募资额创下2.5万亿元的历史峰值。近期权益基金、“固收+”等产品全面开花,新基金的发行仍在进行最后2个月的冲刺。业内人士表示,在银行理财资金迁移、居民财富流向权益市场的大趋势下,公募基金规模有望继续扩容。
6.保险资金投资路线追踪:三季度增持银行加码制造业
7.36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存款总额逾140万亿元
11月4日讯,梳理数据发现,36家上市银行的银行存款总额为143.1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46万亿元,同比上涨11.23%。存款规模普遍增长提升了负债成本的同时,银行净息差则普遍呈下降态势。
8.银行持续“补血”热情高涨三季度末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表现分化
上市银行三季报数据显示,多家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有所下滑。专家认为,随着国内经济逐步复苏,信贷投放需求增加,无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未来均有持续补充资本的必要。
9.四季度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料迎来高峰期
“过去,银行的不良资产包‘一出来’就要跟好多机构抢,抢到就是胜利。今年不良资产包多了不少,可以从容地挑选,价格也有更多浮动空间。”一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除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三季度不良率环比改善外,其余四家银行期末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此外,除邮储银行和中国银行外,其余四家银行期末不良率均超过1.5%。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四季度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将进入“快车道”。
10.金融壹账通第三季度亏损收窄营业收入增长超过五成
11月4日,中国面向金融机构的商业科技云服务平台金融壹账通(纽约证券交易所:OCFT)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随着产品的不断优化和平台效应的体现,金融壹账通第三季度亏损明显收窄,且营业收入由去年同期的5.85亿元增至8.8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五成。
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表示:“公司业绩再创佳绩,在业务结构变化的同时,实现收入增长超过50%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1.兴业银行落地境内首单蓝色债券
11月4日,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青岛水务集团2020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蓝色债券)成功发行,发行规模3亿元,期限3年,募集资金用于海水淡化项目建设,成为我国境内首单蓝色债券,也是全球非金融企业发行的首单蓝色债券。
2.宁波银行:雅戈尔集团已累计减持约2.7亿股
3.农业银行:董事会秘书韩国强任职资格获银保监会核准
11月4日讯,农业银行公告,董事会于2020年9月28日聘任韩国强为董事会秘书。中国银保监会已核准韩国强担任该行董事会秘书的任职资格。韩国强已于近期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董事会秘书培训合格证书。根据有关规定,韩国强董事会秘书的任职于2020年11月3日生效。
4.苏农银行:董事陆颖栋、朱浩任职资格获核准
11月4日讯,苏农银行公告,近日,公司收到《中国银保监会苏州监管分局关于陆颖栋等2人任职资格的批复》(苏州银保监复〔2020〕378号),核准陆颖栋、朱浩公司董事任职资格。
5.南京银行:行长增持约106万元公司股份
11月4日讯,南京银行公告,公司董事、行长林静然于11月4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13.80万股,增持价格7.66元/股,增持金额约106万元。林静然承诺本次增持股份三年内不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