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式总结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三化学式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认真学习业务理论,潜心研究教学方法。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把握中考命题动向;认真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试题”,了解中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使自己的复习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效率高。二是敬业爱岗,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我都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使教学有的放矢;开学初制定复习计划,对化学学科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努力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化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三是及时做好作业、试卷的批改和讲评工作以及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工作;在教学的同时,善于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励优生、鼓励差生,使他们勇往直前。

二、主要成绩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的金属(6)钨:熔点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钢黄铜青铜:

成分含碳量

2%~4.3%含碳量

0.03%~2%铜锌

合金铜锡

合金铅锡

合金钛镍合金

备注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紫铜为纯铜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酸盐+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Fe2O3高温2Fe+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铁的锈蚀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①防止金属腐蚀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关键词:意义;目的;复习进程

一、重视复习的意义,明确复习的目的

进行总复习的意义有五:1、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2、复杂问题简单化;3、抽象知识形象化;4、零散知识系统化;5、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进行总复习的目的: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重现,而是从更高层次和角度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学习的过程。所以,加强对复习教学的研究,能彻底改变简单罗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复习模式,使复习成为促进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初中化学课程安排仅一年,新授课结束后离中考只有一个多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一阶段:进行系统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阶段目标:检查并及时解决学生知识理解上的障碍,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将整个初中化学各知识点按结构和脉络融合形成体系,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复习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秘、化学实验与活动探究、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等。

复习要求:“细、低、全”。“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基础知识。“低”是指复习中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孤僻怪异的题目,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第一轮复习的中等难度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双基”知识。

注意事项:1、用好课标、考试标准、教材(找准考点,落实基础);2、合理使用资料,防止用资料代替教材,引导学生重视教材;3、训练要适当,防止以做题、讲题代替复习;4、问题引领课堂,重视情景创设,防止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第二阶段:进行专题复习,完善知识结构。

阶段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辨析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总结综合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内容:根据学生对新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自命知识专题,通常有气体制取,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质等专题。

复习要求:主要以专题讲解和专题训练为主,然后进行综合训练。

第三阶段:进行模拟演练,中考仿真训练,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阶段目标: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随着学业考试的日益临近,主要精力应当放在消除弱点、弥补漏点、调整心理方面,把卸下学生心理包袱作为重要任务。

复习内容:中考仿真模拟训练、考前适应性训练。

注意事项:1、进一步研究中考试题,对考试大纲中的样题示例进行分析,整理考试信息,更加明确中考试题的特点、结构、难易比例,知识考查的呈现方式;2、提倡教师组卷(所选卷应题目典型、题型新颖,难度宜小,保证训练价值);3、回归教材、加强记忆,加强考试技能技巧的训练。

三、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材上的题型,准确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试题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点衍生而来。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教材关,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认真研究学业水平考试样题,掌握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思路,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重视知识基础,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关键词:初三化学;试卷讲评课;有效性

试卷讲评课对日常教学起着矫正、巩固、完善和深化知识的作用,一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不但能矫正补偿知识的缺陷,而且能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1]。然而,许多学校的初三化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质量令人堪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思想上不重视,主观认为试卷讲评课就是修订答案;教师准备明显不足,既没有明确讲评重点,也未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讲评后缺乏针对性的巩固练习。

要上好一节高效的试卷讲评课,可以从讲评前的准备工作、讲评中的授课方式和讲评后的教学处理三大方面来加强。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一次综合测试的试题为例阐述己见。

1试卷讲评前的准备工作

1.1教师要统筹分析试卷,明确讲评重点

试卷讲评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教师在讲评课前,应该对试卷进行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暴露出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面的缺陷,明确讲评重点,对症下药。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

第一,进行整体得分分析,计算平均分、合格率,统计分数段,以了解本次考试学生的整体状况。第二,进行各试题正确率统计,明确难题、容易题及中等题,将得分率在50%左右的中等题作为重点讲解试题。第三,分析重点试题中学生出现的错误类型,将试题重组为不同题组,以便于归类讲解。

经过以上3个步骤,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学习缺陷,并明确了讲评重点(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2学生要订正试卷,进行自我诊断和总结

这种学生先行自我诊断,可以直接转化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避免同类错误下次再犯。在多次测验后,学生把每次考试的“分析表”放在一起,便会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

教师回收全体学生的自我分析表后,也可发现学生在答题时的习惯、心态,以及知识能力情况,可以增强讲评的针对性,也为以后的教学中更准确地对症下药奠定基础。

2试卷讲评过程中的授课方式

2.1巧妙公布成绩,以激励表扬为主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激励表扬对促进学生主动

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每次试卷讲评时,如果教师能巧妙公布学生成绩和名次,能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以下是笔者每次测试讲评时公布成绩和名次的几点技巧,以供参考:

(1)70分以上的学生有(列举学生姓名);

(2)本次测试进步较大的学生有(列举学生姓名);

(3)在某些题目解题思路清晰、方法灵活和有创意的学生有(列举学生姓名);

(4)本次测试中书写规范的学生有(列举学生姓名)。

从不同角度挖掘学生试卷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学生,能让师生关系更融洽,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2突出重点,讲代表性问题

例如本试卷第25题为:

氯化钙在生活中常用作干燥剂、融雪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防冻液等。某工厂以石灰石为原料生产二水氯化钙(CaCl2·2H2O)的流程如下。原料石灰石中含有的杂质主要是MgCO3、MgSO4和Al2O3。

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粉溶解时,Al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加入BaCl2除去的杂质离子是;加入Ca(OH)2除去的杂质离子是。

(3)检验“滤液”酸碱性,如果显碱性,还需加入适量的(填化学式)中和,以提高产品纯度。

该题是考查酸、碱、盐性质及其应用,难点在第(2)小题,学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正确理解每个方框加入物质后,产物的成分是什么。为了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形式及相应反应的本质,先要求学生书写出每个方框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然后用图1表示每个方框中物质的成分,最后根据问题进行答题。这样的讲解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微观粒子的层面理解酸碱盐反应的本质。第(3)小题,许多学生知道应用加酸中和,但不清楚是应选HCl、H2SO4还是HNO3。此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观察生成物CaCl2的阴离子是氯离子,从而能判断所加的酸是HCl,这样的讲解培养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

例如本试卷第24题为: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的是

(2)人们常用“铜墙铁壁”来形容物体的坚固,但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各种反应。如铁丝能够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将mg氧化铜加入稀硫酸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再将滤渣A加入足量稀硫酸中,有气泡冒出,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2.8g。

①滤渣A的成分是,滤液B的成分是

②原氧化铜的质量m=g

对于第(3)小题中②原氧化铜的质量是多少?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书写两条化学方程式来求原氧化铜的质量。如果按照这样每一步反应逐步计算,步骤繁琐,容易出错。但有位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找出Cu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守恒的关系:CuOCuSO4-Cu。根据题干的信息,求出Cu的质量是12.8g。

CuO-CuSO4-Cu8064

x12.8gx=16g

2.4重视题目的拓展和延伸,发展学生思维

讲评时不能只针对某个错误就题论题,而应该通过典型题目,指导学生总结规律和解题思路后,对题目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这样的讲评方式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本试卷第22题为:

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70℃时,在100g水中加入110g硝酸钾固体,所形成的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上述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g。

(3)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饱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

①析出的晶体中主要物质是。

②关于剩余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氯化钠,不含硝酸钾,且氯化钠达到饱和

B.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只有氯化钠达到饱和

C.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两者都达到饱和

3试卷讲评后的教学处理

3.1设计举一反三的针对性训练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是日常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因为教师详细的讲评,尽管学生掌握了,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切。因此,教师应该根据阅卷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收集讲评后学生反馈信息,设计针对性的训练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本试卷第20题:

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乙、丙、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丁盐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D.乙>丁>丙>甲

解本题时,许多学生不能将题干“丁盐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转化为“丙金属不能从丁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丁,乙金属可以从丁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丁”。笔者在讲解时用表格的方式对所涉及的反应进行分析比较(见表3),帮助学生形成有序思维习惯。

为了加深对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认识,将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于盐和金属的置换反应规律的理解和运用,笔者又设计如下题目:

有甲、乙、丙、丁4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以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这4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通过设计一定量的针对性训练题,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举一反三。

3.2适当辅导,强化讲评效果

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评得很详细,因为面对的是全班学生,总会有个别学生在某些问题上未理解透切。因此,在课后有必要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彻底帮助学生弄清楚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强化讲评效果和进

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初三化学教学实践和反复总结的做法,通过讲评前的准备工作、讲评中的授课方式和讲评后的教学处理三大方面加强,让学生在试卷讲评课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和有所感悟,提高了初三化学试卷讲评课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初三化学;元素化合物;有效复习;复习模式

复习课的立足点不是所有旧知识的重复,要努力把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织成网,不搞题海战术。元素化合物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容易感知,但比较繁杂,容易混淆。针对这些特点,本文探索了这部分知识复习时的教学模式:

一、复习模式之一――板块复习课

以学生归纳知识网络、整理练习为主,教师梳理归纳为辅。主要环节有:

1.梳理交流,明确目标――通过学生交流、展示整理知识框架的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分组合作,展示提升――布置任务,进行练习,讨论展示,互助释疑。

3.穿插巩固,点拨拓展――结合展示情况,对自己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教师点拨,个别释疑。

4.达标测评――教师以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举例:复习课《盐和化肥》】

第一步,先听写盐的化学式(老师不报具体物质的名称,只报盐的统称,学生演板):

(1)4种钾盐;(2)4种钠盐;(3)4种硝酸盐;(4)3种铵盐。

先不报物质名称,让学生的思维发散,由金属离子想到配什么酸根离子,或由酸根离子想到配什么金属离子,然后应用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订正后由学生归纳出盐的概念。这种操练,有利于化学用语的巩固和盐的概念的再认识。

第二步,继续听写化学式(换一个学生演板,给予适当的化合价要求和名称提示,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5)6种盐酸盐;(6)5种硫酸盐;(7)6种碳酸盐;(8)1种磷酸盐。

第三步,提出问题:这些盐中哪些溶于水?哪些难溶于水?

指导学生查阅溶解性表,边查阅边总结规律;然后复习记忆口诀,检查背诵情况,记住一些重要的盐和碱的溶解性,这将对提高解题能力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也是学生一进入高中马上要学习的“离子反应”的知识铺垫,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第四步,盐的检验和鉴别方法的学法指导。

(1)查阅教材和笔记;(2)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写出反应原理。

盐的检验和鉴别方法的学法指导:结束后,学生自己总结要顺利地学好这部分内容,需要具备哪些基础?只有自己体验过的才有深刻印象。

总之,对待教材采取重视基础、回归课本和提高能力相结合,对待学生采取辅尖和扶差相结合,以点带面,全面提高。这种复习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容易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模式之二――专题拓展课

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学生化学成绩提升一个层次,它既不是板块复习课的简单重复,也不能流于形式,专题的选择要注意几点:

3.专题的开设方式:要多样化,增强学生新鲜感。专题的讲解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先开讲座,并配以一定数量的练习,也可以边讲边练;还可以让学生先做,教师批改后评讲、归纳;也可以由教师选出专题,然后让学生编写讲解要点、提纲和练习;最后由教师归纳小结。这样做,在临近中考的气氛中能给学生一些新鲜感、一些“凉”意,增强复习效果。

总之,专题复习课可对板块复习课的复习起拾遗补缺的作用。

三、复习模式之三――试卷讲评课

这种课例,可让学生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巧,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提高学业成绩。主要环节有:学生自审分析,互助释疑;教师重点点评,强化拓展;师生互动提问,释疑归纳;达标测评,反思得失。一般以下列内容作为讲评重点:

(1)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对应的知识点;(2)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3)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多次接触,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4)关系到后继学习的重点知识、重点技能;(5)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6)学生卷面上独到见解的题。

一、物质中原子个数比的计算,这类计算一般都不会太难

题型:已知某物质化学式,求各原子个数比;解法:只需找出化学式中各原子的个数,对照相应的原子写出比例式即可。典例:求酒精(C2H5OH)中,C、H、O原子个数比解:C:H:O=2:6:1

二、物质中质量分数的计算

题型1:已知某物质化学式,求该化学式中某元素所占质量分数。解法: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100%典例:计算KMnO4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KMnO4相对分子质量=39+55+4×16=158KMnO4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K的相对原子质量×K的原子个数/KMnO4相对分子质量×100%=39×1/158×100%=24.7%

题型2:已知某化混合物样品质量,求某一物质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解法:这类题一般在矿物的冶炼中计算矿物纯度和溶液中计算溶质质量分数中最常见,其解法基本和题型1的解法相似,也就如同我们用合格人数除以总人数乘以100%,计算某科合格率一样。

三、物质中某元素所占质量的计算

题型:已知该物质总质量,计算某元素在该物质中质量。解法:物质总质量×所求元素在该物质中的质量分数。典例:计算100g化肥(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解:100×(14/79×100%)=100×17.7%=17.7g

四、物质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题型:已知该物质化学式,求组成该物质各元素质量之比。解法:元素质量之比=(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比。典例:双氧水(H2O2)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解:m(H):m(O)=(1×2):(16×2)=1:16

解法:这类计算题的解法关键掌握这样几个步骤

解:设6.8g双氧水(H2O2)加催化剂充分反应后,可制的氧气x克。

2H2O2催化剂2H2O+O2

2×3232

6.8x

2×32:6.8=32:x

X=3.2

答:6.8g双氧水(H2O2)加催化剂充分反应后,可制的氧气3.2克。

六、溶液的计算

这类计算综合性较强,它的计算往往与质量守恒定律分不开,并且这类计算在中考题型中最为常见。解法:1.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如完全反应、杂质没有参加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多少克等等;2.提粗取精、理清思路、认真分析、绕开干扰因素;3.解题思路要清晰,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和以上几类计算题的解法。

典例:向25.8g含少量NaCl杂质的Na2CO3白色固体中慢加入10%的稀盐酸到恰好不在有气体产生为止,共收集到8.8g干燥的CO2气体。

求:1.白色固体Na2CO3质量分数?2.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典例分析:1.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25.8g。2.Na2CO3与HCl反应生成CO2;3.10%的稀盐酸,说明HCl气体在稀盐酸中的质量分数为10%;4.不在有气体产生,说明完全反应。

解:设Na2CO3质量为x克,NaCl质量为y克,HCl质量为z克。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11744

xzy8.8

106:x=44:8.8x=21.2117:y=44:8.8y=23.473:z=44:8.8z=14.6

(1)w(Na2CO3)=m(Na2CO3)/m(白色固体)×100%=(21.2/25.8)×100%=82.2%

(2)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m总(NaCl)/m(NaCl溶液)×100%

=(25.8-21.2+23.4)/(25.8+14.6×10%-8.8)×100%=17.2%

关键词:化合价认识新课程理念核心知识

化学家傅鹰说过:“化学史给人以智慧”,但很多人认为“化学就是死记硬背”,教师要打破思想束缚,遵从新课程理念,学会抓核心知识,以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施教,这样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达到三维目标。

1、理论基础

1.12012年1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颁布。在内容、理念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及完善,尤其注重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培养,但具体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实施却给了老师很大发挥空间。

1.2希尔斯提出:核心知识是共享、稳固、序列和具体的知识。陕师大龙宝新老师具体阐述了“核心知识教学”理念。核心知识教学是“每个教学活动单元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理解、探明的主要知识技能,核心知识是教学的魂”。

2、应用实施

基于新课标、核心知识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我来谈谈具体如何实施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其中《化合价的认识》这个教学单元的教学。

2.1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合价定义抽象,大部分老师绕行避讲。笔者观点是,“化合价概念认识”是《化合价与化学式》的核心知识。抓住不能撒手,关键是突破。

2.2课前准备感知核心知识整合网络资源,让三位同学一组,完成:七嘴八舌说化学--“我告诉你化合价的故事”。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预习方式,采用任务驱动模式,以故事着手,初步感受到“价”的涵义。一培养学生从网上海量信息里甄别所需信息能力,二培养小组合作和表达能力,三培养学生从化学史角度去认识化学术语。

2.3导入核心知识

【教学方法】教师设计关于化合价的2分钟“数字故事”。五六张PPT为载体,配以简洁文字、音乐、图片,轻松引入“化合价”。

【过程实施】PPT梗概:一氢原子跑出来,想和外边氧原子做好朋友玩耍,咋办?它想,一个“我”身价太低,连忙回去,再拽出来又一氢原子,两个氢一块围在氧原子身边,身价相当结合成稳定关系,越来越多氢原子氧原子像它们一样结合稳定,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了.同理,展示AlCl3、Al2O3形成。

【设计意图】数字故事就像连环画,简洁且印象深刻。学生认识到原子结合时“身价的重要性”,轻松实现对化合价认识的情感目标----即化合价是必要的、科学的。

2.4课堂讲解核心知识

总结:为了形成化合物关系,元素才显示的一种身价能力叫化合价。

2.5通过活动评价核心知识

化合价概念认识后,还需要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

【教学方法】做大卡片,上标常见元素符号,用松紧带绑身上,手拿化合价标牌,需要时举到头顶。教师是导演和编剧,以男生为正价,女生为负价做角色分配,学生代表元素和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关系。

【设计意图】大脑集中10分钟后,兴奋度和有效性下降,可组织活动围绕核心知识进行拓展。一则轻松记住常见元素化合价及位置;二则通过非语言性活动有愉悦的化学课体验。

关键词:学习方法动手观察练习

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学习化学还要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因为很多化学物质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

比如在初三化学中学到的氧气与水等物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所以在学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都要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与记忆。

一、注意观察实验

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当然就离不开实验了,因此如何观察实验对于我们学习化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课本设置实验的目的在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的实验,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是物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生成新物质,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①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②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光照、通电等);③反应装置(使用哪种实验仪器、该装置有何特点等);④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等);⑤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为: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为:①是否有新物质生成;②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③仪器拆分顺序;④仪器整理等。

二、积极动手实验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自己动手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化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言到“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激发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转变以前的“要我们学习”为现在的“我们要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固得多。因此,我们可以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勤于记忆

每门课程都有其专业词汇,化学也不例外。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因为:第一,化学本身有着独特的“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必须记忆的;第二,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备、用途等也是必须记忆的,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对于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死记硬背;对于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次要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善于总结规律,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新晨

四、善于动脑

遇到问题要多分析、多思考,并且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勤动口、动手,同时更要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碰到疑难,不能知难而退,而要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于似是而非的问题,更不能朦胧而过,而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总体说来是符合科学性以及适用性原则,无论内容,还是内容的编排顺序都是科学的,但编委专家不可能把使用教材的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都切实地加以考虑,这就要求使用教材的教师灵活应用教材。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特点,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不是对教材作大的调整。如前后相隔几节课对调是不科学的,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上的混乱,增加学生心理负担,也会给学生复习带来不便。当然,一节课需几课时完成,每课时内容分配,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每节课讲多少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可很据学生情况而定,不可强求一律。例如我们在讲授初中化学一、二单元的同时,可让学生每天适当记忆一些元素符号,以为后面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三、教学细节无小事

四、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实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预习不是看一遍书即可,教师可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

指导学生听课方法。要让学生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动脑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加以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只要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学生也将受益终身。

五、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人们常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应回避,但个体差异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教师采取有效手段,差生是可以转变的。向40分钟要效率,我们就必需在转化差生上多下功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中考前的复习教学中分层教学更显重要。

六、善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无兴趣的课绝对不会有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高效率地提高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效率,是我们每位教师终身所追求的目标。

那么,怎样提高初中化学课的质量和效率呢?下面我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提高化学复习课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做法与体会。

所谓复习课的质量,是指一节课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得到的深度与广度,换句话就是一节课收获质量的高低。所谓效率,是指一节课中学生掌握高质量内容数量的多少。

在复习课中我既追求一节课中高质量内容的过程和方法,又追求高效率的收获,这就是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复习课的理念。

在这样的理念下,我的做法与体会是:

一、要重视以单元为主的知识梳理

化学课的知识是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前提。没有化学知识作业基础,其它的发展无从谈起。进入初三复习阶段,教师要树立知识意识,引导学生以单元为主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利用好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课质量与效率。

例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的复习,首先,教师让学生看视频复习目标,自主进行系统知识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有:(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2)爱护水资源;(3)水的净化;(4)水的组成;(5)单质和化合物;(6)化学式和化合价。然后,播放多媒体课件,在师生共同回忆基础上,利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老师点评等方法,及时进行总结归纳,绘制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

1.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知识梳理。

2.关于水的知识梳理。

组成

污染防治水净化及性质

构成

硬水与软水

二、要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和检验

例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我编制的习题如下:

(一)选择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种重要的溶剂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软水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通过过滤可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2.某市盛产茶叶,“雪青”、“清润茗芽”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镉是金属元素

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二)填空题

1.从2012年7月1日起,《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将在全国强制实施,饮用水监测指标将从目前的35项提高到106项。

(1)按新《标准》检测水质,从所取水样中检测出含氮、磷、钠等,这里的氮、磷、钠是指()。

A.单质B.分子C.原子D.元素

(2)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_(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某种氯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也可以通过______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2.如图所示,实验I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Il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实验I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______。

②实验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当B中气体的分子数目为n时,A中气体分子数为______。它们的质量比是______。

③点燃A中气体前要______。该气体燃烧时,实验现象是______。

④下列反应中,能用来确定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A.H2和O2反应;B.电解水;C.H2和C12反应;D.H2和CuO反应。

⑤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在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反应又可以生成水,此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

⑥“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要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经过系统复习,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了相应的提高,教师组织必要的模拟考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把所学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如实反映出来,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一个发现弱点、及时查缺补漏的机会,迅速转换角色,防止单一思维持续过长,以正常的心态投入中考,提高临场发挥能力。

三、要组织好单元的探究活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可以说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综观近几年中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试题中都加大了实验考查的力度,实验题推陈出新,更加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实验题无论如何变化,都需要基础理论和能力的支撑,因此,我们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构建实验基础知识板块。为达到这个目的,可采用两种方法复习:

一是分散复习。在各章节复习中,注意认识实验装置是要点,还应重视实验成败关键,重要的现象,理解操作的注意事项等,要特别重视对重要实验的再现、升华,采用“串一串、挖一挖”的策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是集中复习。把实验分为专题来进行复习,可借助多媒体和实物展示或有关复习资料,来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最终形成整个实验知识的框架和网络。

近年中考更注重考综合实验,因此不仅要复习单个实验,还要进行实验的组合、变形,即综合实验的复习,培养综合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对于实验的评价与设计,要多搜集此类试题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把握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切入点和方法;对于探究实验题,要知道探究问题的一般流程和方法8个要素;对于开放性实验题,平时要训练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善于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要将探究活动与生活、生产、环保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结合本单元的复习,我设计探究活动如下:

例一.潇河是我区的母亲河,为了发展经济,要在潇河上游建一个化肥厂:

THE END
1.世界十大名贵金属黄金仅第七,它在地壳中仅为十亿分之一金属制品所需的金属都是需要去大自然开采的,然而就有大部分金属不仅开采不易,价格也是比较贵的,像大家知道的黄金、白银、铂金等等,都是比较贵的金属制品,你知道还有哪些金属比较贵吗?一起来看看世界十大名贵金属吧。 世界十大名贵金属 1. 钌 2. 铑 3. 钯 4. 锇 5. 铱 6. 银 7. 金 8. 铂 9. 铼 http://m.15tqc.com/show1134367/
2.已知宇宙中最重的十种元素,黄金排名靠后铼的密度为,熔点为3180℃,沸点为5627℃。晶格类型六角密集。外表与铂同,纯铼质软,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溶于稀硝酸或过氧化氢溶液。不溶于盐酸和氢氟酸中。 铼是一个真正稀有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所有的稀土元素都小,仅仅大于镤和镭这些元素。再加上它不形成固定的矿物,通常与其他金属伴生。这就使它成为存在于https://www.163.com/dy/article/CT30E8J40523CI2B.html
3.中国稀有金属最多的地方,中国稀有金属之都稀有金属中国稀有金属最多的地方,中国稀有金属之都 目录一览: 1、中国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 2、中国稀土资源分布图 3、新疆的矿产资源有那些 中国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 如湖南临武尖峰岭、癞子岭等Li、Be、Ta、Nb花岗岩型矿床出现在桂阳-临武南北向褶皱带内著名中国稀有金属最多的地方的通天庙穹窿四周,江西宜春雅http://www.bjdrj.com/post/91.html
4.人防(民防)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63.(A)利用计算机,激光以及最基础的粉状金属和塑料 等,“打印”所需零部件和设备。 A.三维打印 B.激光打印 C.喷墨打印 64.(A)是一种利用沿一定方向发射的激光束攻击目标 的定向能武器。 A.激光武器 B.高功率微波武器 C.动能武器 65.人民防空信息化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人民防空理论、 http://rfb.cngy.gov.cn/news/detail/20190610162528569.html
5.世界上最易导热的金属有多容易导热世界科学之最→MAIGOO百科银字属于艮字族。在艮字族里,艮字都是声符兼义符。艮字族汉字都与“边界”、“极限”之义有关。银的本义是“(价值)接近于黄金的金属”。 应用历史 在古代,人类就对银有了认识。银和黄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我国考古学者从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当中就发现镶嵌在器具表面https://www.maigoo.com/citiao/169619.html
6.铂金和白金k白金的区别Platinum就是铂金的意思,在珠宝行业中,我们都会用符号“Pt”来简称,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一种金属,也是在所有金属之中最贵最稀少的金属,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而铂金有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材质,像钯金、铱金、铂金、铑金都是其中的一种,而在市场比较长出现的就是铂金,而铂金又分为四种不同的材质https://www.withloveco.cn/article/6696
7.解密《我的三体》,那些神装备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我的三体之章末日之战中的舰船 其中觉得最难的舰船设计应该是蓝色空间号。因为是第一次做30-60万吨级的大型太空战舰,而且按照剧本又有非常多的中近景镜头,所以对细节的要求非常高,制作周期拉的很长。除了把船只拆成几个部分分别设计,后面模型的建模也花了我们模型老师大量的业余时间。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370783/
8.不思议迷宫蒸汽之都怎么玩蒸汽之都新手基础教程攻略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蒸汽之都新手基础教程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汽之都是现在开启的第四个资料片副本,其实也就是前些天刚刚开启的,所以这些天我都要在刷这个副本,因为本人红色光剑出现率感人,所以获得最后一把红色光剑满DP以后,这个副本也摸索点差不多了~这个副本是我做到现在内容最多最复杂的!!现在也把这个https://www.9game.cn/news/1745363.html
9.中国法院网26、电焊机二次线的要求有哪些? 答:使用专用焊把线,双线到位,焊把线不得有裸露接头,严禁借用金属管道,脚手架等金属物代替导线使用。 27、氧气瓶、乙炔瓶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答:乙炔瓶不得倒置;氧气瓶、乙炔瓶不得混放,两瓶之间不得小于5米,距明火间距不得小于10米。 https://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2006/06/id/110289.shtml
10.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初中是学习打基础的期间,许多知识点都是以后学习的基石,那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https://www.liuxue86.com/a/4171860.html
11.特种设备安全知识一般将重度小于6(克力/厘米3)的金属称为轻金属,重度大于6(克力/厘米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 2、熔点:金属或合金的熔化温度,称为熔点。金属都有固定的熔点。 属于难熔的金属有钨、钼、铬、钒等,属于易熔的金属有锡、铅、锌等。 3、热膨胀 :金属和合金受热时,它的体积会增大,冷却时则收缩。金属的这种性能称https://ccce.csu.edu.cn/info/1591/7439.htm
12.吉普智能手表怎么样?盘点最值得推荐的三款热门之选机械金属外观 表身整体采用赛博朋克风潮设计理念,使用吉普独特的金属元素,突出十二边形表圈,不管是运动感还是线条感都十分强烈,如同盔甲一般。 强劲续航表现 手表内置了一颗900mAh超大容量电池,充满电之后能够实现长时续航,同时还标配了磁吸式无线快充,即便身处户外也完全没有用电焦虑。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10566054387992633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