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semiconductor)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在集成电路、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照明、大功率电源转换等领域都有应用,如二极管就是采用半导体制作的器件。
按照国际通行的半导体产品标准方式进行分类,半导体可以分为四类:集成电路,分立器件,传感器和光电子器件,这四类可以统称为半导体元件。具体如图所示:
二、半导体行业发展政策
近年来,中国半导体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半导体行业发展与创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等产业政策为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具体情况列示如下:
三、半导体行业发展现状
1.集成电路
(1)产量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之一,当前国内集成电路产量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3514亿块,同比增长6.9%,2024年1-5月产量已达到1703亿块,同比增长32.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全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将达到3757亿块。
(2)销售收入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技术进步以及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下游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格局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约12580.2亿元,同比增长3.2%。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2976.9亿元。
2.分立器件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半导体分立器件的需求保持增长,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平稳提升。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达7875亿只,较上年增长85亿只。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将达到7933亿只。
(2)市场规模
受益于电子产品需求的增长、新兴技术的推动以及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市场规模达到约3148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5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227亿元。
3.传感器
(1)市场规模
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存储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3096.9亿元,2019-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26%,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3324.9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732.7亿元。
(2)重点企业分析
4.光电子器件
近年来,中国光电子器件产量整体波动较大。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光电子器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光电子元器件产量达14380.5亿只,同比增长33.1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光电子器件产量将增长至14920亿只。
(2)市场结构
5.企业排名情况
由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主办的“2024半导体投资年会暨IC风云榜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23中国半导体企业TOP100”名单,其中,前十企业分别为韦尔半导体、闻泰科技、比亚迪半导体、长江存储、智芯微、中兴微、长鑫存储、紫光展锐、士兰微、紫光国微。具体如图所示:
四、半导体行业重点企业
1.韦尔股份
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IC等半导体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被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结构器件、分立器件和IC等半导体产品的分销业务,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车载电子、安防、网络通信、家用电器等领域。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10.21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归母净利润5.56亿元,同比下降43.84%。2023年主营业务包括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半导体代理销售、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业务,营收分别占整体的73.91%、14.13%、5.95%。
2.闻泰科技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12.13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归母净利润11.81亿元,同比下降19.11%。2023年主营产品包括智能终端、半导体产品,营收分别占整体的72.26%、23.98%。
3.士兰微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有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发光二极管。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3.4亿元,同比增长12.77%;归母净利润亏损0.36亿元。2023年主营产品包括分立器件产品、集成电路、发光二极管产品,营收分别占整体的51.56%、35.22%、7.03%。
4.比亚迪半导体
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效、智能、集成新型半导体企业,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制造及服务,覆盖了对光、电、磁等信号的感应、处理及控制,产品市场应用前景广阔。比亚迪半导体以车规级半导体为核心,产品已基本覆盖新能源汽车核心应用领域,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工业、家电、新能源、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
比亚迪半导体产品主要包括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制造与服务。具体如图所示:
5.长江存储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总部位于“江城”武汉,是一家集芯片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解决方案产品于一体的存储器IDM企业。
主营产品可分为3DNANDFlash存储芯片、企业级固态硬盘、商用消费级固态硬盘、eMMC嵌入式存储、UFS嵌入式存储、致态灵·先锋版移动固态硬盘。具体如图所示:
五、半导体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利好行业发展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如加大研发投入、提供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等,可以激发半导体企业的创新活力。这些政策有助于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培养创新人才,并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例如,在先进工艺、高带宽内存、Chiplet技术以及生成式AI芯片等领域,政策的支持将加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技术创新与自主可控加速推进
随着国内半导体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不断投入,以及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中国半导体行业正加速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为行业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3.产业链整合为行业注入新活力
中国半导体行业正积极推动产业链协同与生态优化。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通过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中国半导体企业正共同推动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同时,行业也在积极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加入,共同推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半导体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