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几亿年前,地球上遍地生长着茂盛的植物,它们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植物的祖先。当它们死去后,残骸会分解为腐殖质回归大地,其中一部分被其他植物吸收利用,另一部分则随地壳运动被埋进了地下。亿万年来,它们在地下经历了高温高压和空气隔绝的严酷条件,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最终磨练成了一块块乌黑的煤炭。
一、行业简介
1、煤炭是什么?
煤炭是由古代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古代植物遗体堆积后逐步演变为泥炭和腐泥,由于地壳运动而被掩埋,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经过成岩作用演变为煤炭。
2、煤炭分类
煤炭根据碳化程度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其中,烟煤可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及粘连指数等指标,进一步划分为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及长焰煤。
另一种分类方式是基于不同煤种的用途,根据煤炭的具体使用场景进一步划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喷吹煤和无烟煤。其中,动力煤是用于动力原料的煤炭,如取暖、发电、建材制造等;炼焦煤主要用作生产焦炭的原料;无烟煤块煤多应用于化肥、陶瓷、制造锻造等行业,无烟煤粉煤可用于冶金行业和高炉喷吹等。
二、我国煤炭资源格局
1、我国煤炭资源分布集中,不同煤种差异较大
据自然资源局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2》,我国2021年煤炭储量为2078.85亿吨。从整体分布来看,拥有煤炭储量最多的前五地区为山西、新疆、内蒙古、陕西和贵州,五地区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78.47%,资源分布较为集中。
在我国已探明煤炭储量中:动力煤约占72%,炼焦煤约占26%(其中主焦煤、肥煤、瘦煤等基础煤种比例较少,仅占13.35%),分类不明的占2%。
细分煤种产地来看,动力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32.5%)、新疆(28.7%)和陕西(26.5%);炼焦煤集中分布在山西(46.0%);无烟煤则主要分布在山西(39.6%)和贵州(28.6%)。
据EnergyInstitute,2020年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占全球煤炭探明总储量的13.33%,全球排名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但可采年限仅为37年,在前10大资源国中最低。
然而,我国能源结构显示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占能源总消耗比重超过50%,具备重要战略意义。
2、我国煤价类型多样,市场以长协作为价格压舱石
煤炭在贸易环节中,可根据所处的运输节点将煤炭价格分为坑口价、车板价、平仓价、到岸价、库提价,分别对应了矿区、火车站、上游港口、下游港口、终端仓库四个主要贸易环节的价格。以坑口价为基准,叠加进入下一环节所需运费、仓储成本、税费等,形成下一环节的价格依据。
在煤炭价格类型基础上,市场以产地、中转地及消费地形成基于运输节点的煤炭价格指数:
(1)期货指数
我国存在煤炭期货合约,主要是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焦煤和焦炭期货以及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动力煤期货,发挥风险控制和价格发现功能,价格影响力逐渐扩大。
其中,动力煤期货经历2021年连续跌停板后,郑商所采取提高手续费标准、收紧交易限额、研究实施扩大交割品的范围等多项措施降低市场投机,此后动力煤期货价格波动收窄,价格发现功能略有削弱。
(2)国际煤价指数
全球煤炭价格围绕三大煤炭贸易港口形成了欧洲三港、南非理查德港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三个重要价格指数,均由环球煤炭交易平台根据每周交易量和问询双方报价后计算得出。
2016年以来,我国当前煤炭定价实行“新双轨制模式”。国有大矿对下游发电供热用煤企业执行长协价,非电热企业购煤可采用市场价。2023年,纳入长协价的量不低于煤炭企业自有资源量的80%、动力煤资源量的75%。煤炭长协定价执行“基准价+浮动价”形式,基准价由国家制定,浮动价随重要煤炭价格指数进行调整。
三、煤炭产业链与供需情况
煤炭行业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包含电力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以及建材行业四大类行业。
1、需求:下游格局稳定,受经济景气度影响显著
煤炭通过四大高耗能产业,最终消费指向下游的基建和地产。2018-2022年间煤炭消费量仍在平缓增长,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7%。其中,电力、建材、钢铁和化工是四大耗煤产业,四大产业的煤炭消费量占总消费量比重长期超过80%,需求粘性强。其中,电力是煤炭行业最大的下游行业。
2、供给:政策驱动煤炭产量
不同政策带来的影响会投射在煤企的生产量上,如安全生产政策是煤炭生产的底线。从2002-2020年,我国的煤炭产业仅经历了一轮从“增产-产能过剩-供给侧改革”的产能周期。2021年至今我国煤炭产量正在稳步回升。
四、行业投资逻辑
目前,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报披露基本结束。在上半年煤价下滑的背景下,煤炭板块公司通过以量补价、控制成本表现出业绩韧性。旺季来临,煤价看涨。
相较2022年,今年煤炭价格大幅下跌,是去年俄乌冲突的恐慌性抢购溢价回归基本面的波动,不能够简单地理解成2017年以来的本轮煤炭景气周期结束并拐点下行。
煤炭供需缺口催化新一轮煤炭产能建设,供给侧改革&双碳战略政策或将抑制煤矿投资建设动力,有望拉长本轮产能周期维度。综合考虑未来煤炭需求和现有煤矿的衰减退出,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预测在2025年我国煤炭供需缺口2亿吨,在碳达峰后的2035年前后缺口8-10亿吨,我国煤炭供需整体形势依旧趋紧,尤其在能源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的当下,我国亟待新一轮煤炭产能建设以满足未来煤炭需求。
另外近期地产利好政策不断,市场中也出现了买焦煤”就是“买地产”的观点,有关地产的政策组合拳极大缓解了市场的悲观情绪,给市场注入希望。随着后续需求端的缓慢复苏,地产或已度过最艰难的时刻,焦煤需求也一样。
五、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前面提到,煤炭在经历了从增产到产能过剩再到供给侧改革的一轮产能周期后,新的一轮产能周期开启,并且新建煤矿项目进一步向西北地区集中,尤以新疆地区居多。拥有在建产能的煤企具有先发优势,尤其是新疆露天煤矿未来产量释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