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

现代政治经济学主讲教师:马艳现代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四、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㈠经济的含义㈡经济思想的产生㈢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㈠经济学的含义中国古代古希腊(色诺芬)

经济:家庭管理。

经济:经国济民,经邦济世。现代经济学的含义1、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活动。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称。3、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4、节约㈡经济思想的产生人类经济活动促进各种经济思想的产生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产生西方古希腊的经济思想的产生:色诺芬的经济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㈢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进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㈠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㈡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㈠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概念:人们征服、改造自然,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就是生产力。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生产力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组成。其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其作用也不能忽视。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科学技术虽非生产力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但三个实体性要素作用的发挥受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阐述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生产关系的内容: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直接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概念: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应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不同观点如下:“生产方式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依据有三:A.生产方式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简单总和,而是两者的矛盾统一体。研究这对矛盾才能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B.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中把生产方式同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并列在研究对象之内,并且摆在首位,表明政治经济学不限于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方式。C.生产方式是中介性经济范畴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依据:A.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如果将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包括进来,乃是用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性质来否定科学研究对象合理区分的可能性,没有弄清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关系,也没搞清研究对象与必须联系的对象的关系。B.马克思《资本论》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环节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环节,而分配、交换、消费也会起积极的反作用。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三、政治经济学方法

历史唯物论1、矛盾抽象法2、科学分析法3、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方法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

唯物辩证法

四、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意义㈠

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文性㈡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实践性、阶级性和人文性实践性:政治经济学本质是一门实践的科学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或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或利益关系必然表现为阶级关系。人文性:国度性和以人为本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

一、使用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就是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特点

二、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例如:1只绵羊=2把斧子

三、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效用、供求、知识决定价值的理论

第二节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一、具体劳动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一、具体劳动特点

抽象劳动是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历史范畴特点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

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价值量变化规律

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的优劣等12345第四节价值规律一、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价值规律在商品中的作用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它的涨落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进行的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三、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自发地调节、配置社会资源。2,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础规律,主要作用:第三章货币第一节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第二节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第三节货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第四节信用第一节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一简单的或仙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四货币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概念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等式1只绵羊=2把石斧地位作用主动被动相对价值式等价形式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涵义与关系价值被表现的商品表现价值的商品对立统一相对价值形式性质:两端的商品都有价值,是价值关系相对价值量(交换价值量)的变化规律局限性:无差异人类劳动本质没有充分表现特点: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相对价值量变化规律:1、假定斧子价值不变,绵羊价值增加一倍则:2、假定绵羊价值不变,斧子价值增加一倍则:3、假定绵羊价值增加一倍,斧子价值也增加一倍则:4、假定绵羊和斧子价值不同比例或不同方向变化,则有三种情况:

1只绵羊=4把石斧

1只绵羊=1把石斧

1只绵羊=2把石斧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概念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等式

2把石斧一件上衣1只绵羊=1克黄金

20公斤小麦若干其他商品局限性:无统一的等价物特点: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三、一般价值形式概念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等式

2把石斧一件上衣

1克黄金=1只绵羊

20公斤小麦若干其他商品局限性:一般等价物不固定特点: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货币形式概念某种商品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并固定地独占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等式货币产生的根源及发展历史: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把石斧

1件上衣

1只绵羊=1克黄金

20公斤小麦若干其他商品第二节货币职能和货币形式一货币职能货币形式及演变

一、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五种货币职能的关系

价值尺度观念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关系:1、前者通过后者实现,后者为前者作出技术规定2、前者衡量不同商品价值,后者衡量货币本身价值;前者随着劳动生产率而变化,后者则不会;前者是商品经济产物,后者国家法律规定。价格标准包含一定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使商品在量上可以比较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大小的尺度。涵义作用价格特点流通手段涵义: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特点:现实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包含商品相对过剩危机的可能贮藏手段涵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作用: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使之与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具有蓄水池的作用,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特点: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支付手段1、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币的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蕴藏危机的可能。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涵义产生的前提商业信用作用和后果世界货币涵义: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职能:价值尺度、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平衡贸易差额、财富转移。五种职能的关系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其他职能是派生职能商品

二、货币形式及其演变实物货币阶段:

米、布、木材,较长时期存在的是贝金属货币阶段:中国:贵金属贝,布币,刀币,五铢钱,通宝,金银元代用货币阶段:

中国:交子会子宝钞信用货币阶段:电子货币:是用电子化、数字化交易替代商品交换中的物,是在许多个人和组织间交付和传递而保持其价值不变的一种通货。金本位制度崩溃,信用货币的产生

针首刀

直径描述特征周公元前1066-前221年正面

斜肩弧足空首布

描述正面反面直径特征

公元前1066-前221年

卢氏

五铢钱北宋通宝天平天国通宝

北宋交子或钱引北宋的交子

会子

咸丰钞票(银票)

第三节货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一、货币流通规律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一、货币流通规律概念: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规律

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Q2、商品的价格水平P3、货币流通速度V公式:因素决定

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关系:M与PQ成正比M与V成反比调整公式:

PQ-PQ1(赊销商品)+PQ2(到期支付)-PQ3相互抵消M=—————————————————————————V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作为法定流通手段的价值符号。特点:没有价值,国家强力支持,以金属货币为基础,

纸币流通导致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第四节信用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的形式

信用的本质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概念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信用产生的基础资本主义原始社会实物借贷货币借贷赊销赊购商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高利贷直接借贷银行为中介的借贷发行股票二、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概念:用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时买卖双方提供的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借者与贷者之间的债务凭证特点:对象是循环一定阶段的商品资本;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责能资本;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生产和流通状况。概念:国家直接向公众进行借贷活动。基本形式是国债特点:集社会闲置资本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限制;对象是货币资本;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债权人是银行。局限性: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本数量和周转状况的限制;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国家信用概念:银行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信用消费信用概念:信用机构向消费者提供贷款的活动三、信用的本质及其在商品经济中作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信用的负面效应:加剧矛盾,加深危机,加深了商品经济社会的矛盾:1,可能造成虚假繁荣,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2,引发货币信用危机;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第二节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分配第四节资本主义积累和两级分化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一、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三、资产阶级革命

一、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低劳动能力低下劳动对象范围陕窄主要是狩猎与采集的原始畜牧业与农业劳动工具简陋主要工具是未加琢磨的石器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公有劳动产品平均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金属工具的使用,两次社会大分工人出现,商品生产与交换的产生,氏族成员劳动成果的差异日益明显,相互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日益尖锐,私有制呼之欲出。

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存在剥削制度的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及奴隶强制奴隶劳动攫取奴隶的全部剩余劳动和一部分必要劳动促进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力数量增加有利经济发展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组织大规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造成古代文化的空前繁荣。奴隶制致命缺陷:奴隶受剥削再生产只能萎缩条件下进行,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因素被破坏;残酷剥削导致尖锐的阶级对立破坏工具虐待牲畜阻碍了生产发展;全社会以劳动为耻破坏了社会的生存基础;农民与手工业者破产,造成国家军事力量的衰败和经济没落。

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超经济强制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条件封建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封建地租的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

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商业资本对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少数人积累起大量货币财富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在海外劫掠殖民地在国内利用国家权力聚敛大量财富

三、资产阶级革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便发动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资本主义时代。第二节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四、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五、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的工资的本质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

资本总公式:G—W—G`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

货币流通公式:W—G—W(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资本流通公式:G—W—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循环形式不同运动目的不同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资本总公式及矛盾

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解决矛盾的条件。

“资本是不能从流通中产生”:A、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B、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但“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矛盾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买卖

1、完全自由的人

概念: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1、有一个最低限度2、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3、劳动力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

劳动过程: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劳动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产品为资本家所有价值形成过程: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

具体创造使用价值预生产资料

………………(24元)

劳动过程付价值(24元)

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资商品本劳动

生产价劳动力抽象创造新价值过程值价值

(3元)

…………(3元)

价值形成过程(27元)

(27元)劳动劳动力价值商品生产过程

………………(48元)

劳动过程

付价值(48元)

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资本资主义本劳动

生产价劳动力

抽象创造新价值过程值价值

…………(6元)

价值增殖过程

(总计51元)劳动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54元)

不变资本C:是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划分意义:揭露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划分标准:价值增殖中作用。

可变资本V: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

自动化条件下的价值源泉:1、自动化机器仍是机器,是不变资本。

2、自动化机器代替不了人的劳动。3、制造和使用自动化机器的工人劳动是复杂劳动。4、率先使用自动化机器的企业获得是超额价值。四、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剩余价值量:

2、可变资本总量

公式

M=m`·v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数量界限:资本的数量界限保证投资者基本脱离生产劳动

1、剩余价值率决定因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二、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三、商业利润和平均利润四、借贷资本和利息五、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一、成本价格与利润

成本价格利润利润率成本价格成本价值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1、用K表示,公式:K=C+V

2、商品价值转化为W=K+m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物关系: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mp利润率概念: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公式:关系

联系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M与不同K量的比率。区别

C节省二、产业资本与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与市场价值、市场价格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1.利润率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引起不同生产部门竞争2.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3.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100%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形成例表

等量资本投入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利率不同资本转移结果使利润率大体平均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1、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2、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各个部门所得的利润量与生产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整个社会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相等的。

1、平均利润形成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瓜分的结果

3、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概念区别:与价值质: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量: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律起作用公式:W=k+pW=c+v+mW=k+p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个别: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不等,全社会:总额相等个别:生产价格与价值不相等,全社会:总额相等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意义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决了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揭示了雇佣工人和资本家阶级的对立生产价格与市场价值概念

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商业利润的质与量商业资本形成和作用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效率

节省流通资本增加生产资本

P`=∑M/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例:商业资本作为一种职能资本参加利润率平均化过程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供求习惯、法律和传统因素

美国等国的金融机构体系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体系五、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土地所有权和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与其他类型地租土地价格与地租变化的作用土地所有权和地租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土地所有权的前提:A土地所有权垄断

土地有限

价格由劣等土地产品价格决定

超额利润稳定广泛

2.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3.两者的本质相同绝对地租绝对地租的形成和特点绝对地租的趋势绝对地租的形成概念原因

基础

土地的经营垄断,土地所有权不起作用

建筑地段地租和矿山地租垄断价格,与一般垄断价格不同,是以特殊土地经营垄断为前提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有价格。土地特点: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形成原因:

土地所有权的存在土地所有者能够凭借土地所有权定期地获得地租收入。所有者出卖和出租土地实际是将获得地租收入的权利出卖或出租。是土地在使用中所能提供的长期地租价格。可以看作是按利息率计算的地租价格是地租资本化的年限,是一定年限的年地租的乘积。土地价格发展趋势:上涨趋势价格决定:地租和其他收益土地价格与地租变化和作用地租的双重作用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自然生产力,保证土地所有者的经济利益的实现。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使农产品等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并能产生土地投机。

第四节资本积累和两极分化一、资本积累的源泉二、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相对过剩人口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积累的源泉再生产: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简单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不断重复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特征;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存在的意义:1、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是社会再生产的手段

形式: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是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源泉

个别资本总额增大

把原来分散的资本合并更大的资本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剩余价值

资本构成技术构成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间比例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构成的资本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A

劳动力蓄水池B

加强在业工人的剥削概念: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妇女儿童、破产者、农民成为雇佣劳动者劳动力供给绝对增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形式:A流动B潜在c停滞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积累一般规律:一级是财富作为资本在资本家手中的积累,另一级是创造财富的无产阶级的贫困的积累。实质:资本主义制度必然造成社会阶级的两极分化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即在无产阶级创造的价值中,无产阶级的工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表现:A、失业人口大量增加B、实际工资下降

c、大量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的不同作用

资本积累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规模迅速扩大,社会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获得广泛发展,社会产品得到成倍增长。资本主义积累作用: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过渡性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一、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二、第二次产业革命和生产集中引起的垄断三、新技术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一、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产业革命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产业革命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关系经营独立性协议规定产量、市场份额和售价生产、商业和法律

关系经营独立性统一销售,统一采购原料同类产品生产、法律托拉斯

关系经营独立性生产有密切联系的企业统一生产,财物、销售丧失康采恩

THE END
1.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新浪教育(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价格和供求之间的关系。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价格和价值应该一致。但在现实中,价格和价值经https://edu.sina.com.cn/l/2003-06-23/46777.html
2.货币金融学交易媒介的功能的基本要求3.7.1.4、黄金市场/贵金属市场 黄金市场是指集中进行黄金买卖的市场。在金本位制下,黄金是世界货币,黄金市场的存在对国际收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976年牙买加会议决定放弃黄金官价,实行黄金非货币化,黄金的国际储备地位削弱,各国中央银行按市场价格进行黄金交易,私人黄金市场也得以迅速发展。 https://blog.csdn.net/qq_62109420/article/details/126947319
3.全球可能很快面临铜供应短缺,碳酸锂期价剧烈波动”德商银行发布对明年铜、铝、镍、锌及贵金属的价格观点 预计明年下半年黄金价格将进一步上涨至每盎司2150美元。预计到2024年底,白银价格将上涨至每盎司30美元,这将使黄金/白银比率降至72。钯金价格的大幅下跌被夸大,预计价格将在2024年底恢复至每金衡盎司1200美元。预计2024年底锌价格将达到每吨2,700美元。预计铜价有进https://www.shmet.com/news/newsDetail-2-881066.html
4.欧泊:国内市场价被低估但只有宝石级欧泊才有收藏价值欧泊的变彩就决定了其欣赏价值,所以,欧泊的收藏和买卖都是针对变彩的。欧泊变彩的形态,主流分类有三种:泼彩、针点、片彩,单个彩斑面积越大价格会越高,所以变彩的价值会更高,颜色上一般认为红色的彩比较贵,如果彩的组合比较有艺术感的话价格也会比较高。在欧美欧泊的圈子甚至会细分彩的图案,有“稻草”、“https://www.gtc-china.cn/index.php?m=Article&a=show&id=739
5.铂金对戒价格决定因素有哪些?铂金对戒价格决定因素有哪些? 1.铂金本身市场价格的浮动: 铂金是一种自然生成的白色贵金属,铂金本身的价格在国际上有着统一的报价,但是在国际上,铂金价格受到众多诸如金融市场变动、政策调整、市场影响、不可预计的突发事件的影响,让铂金的价格上下浮动,而铂金对戒主要的材质是是铂金,其价格也自然受到干扰,随着铂金的https://www.crd.cn/huangjin/33107.html
6.汽车上的稀有金属已经被小偷盯上,比黄金贵10倍,看看你的还在吗内含贵金属,价格昂贵 从价值上来说,三元催化器中含有的钯、铑、铂这三种金属可不是一般的金属,它们的价格都十分昂贵。 对于三元催化剂来说,最重要就是铂族金属,然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却非常低,那么自然而然,其产量也就很低。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9年的时候,铑金属的全球产量仅仅只有不到24吨,而同属于贵金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09923386951172660
7.有色金属行情正热,我们准备了一份铂金市场投资前景报告铂金既是一种工业金属,也是一种贵金属,比黄金稀有30倍,是一种有效的多元化投资组合工具。目前,铂金的特点是供应受限而需求平稳,但蕴藏显著的需求增长潜力,且相对于自身价值、黄金以及钯金,铂金价格都处于深度贴水的历史低位。 为了让投资者了解铂金市场概况,我们为读者带来了世界铂金投资协会发行了《铂金摘要》。文中作https://36kr.com/p/984793304783489
8.重难点10资本主义的早期扩张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当贵金属价格不断下降,商品价格不断上升的时候,必然会刺激生产者扩大生产谋取利润,这个过程中通胀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个过程中贫富分化加剧、新兴工商业贵族崛起、封建地主衰落就是社会结构变化。这一系列进程推动着西欧的近代化转型。 6.资本主义主义殖民扩展在拉美培育了经济附庸,在非洲导致了帝国主义冲突,在远东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3446ct12975n370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