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有意思,那我们应该在股票下跌的时候买还是在上涨的时候买呢?估计吵破天也没有答案,每个人都胸有成竹地买进卖出,恐怕这也是股市的魅力所在吧!
一、要明白它是在涨还是跌?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确定无误的事,不会有争议。但是仅大A股市场上就有股几千只股票,每天都有股票涨停,也有的跌停,但奇怪的是,无论每只股票是在上涨还是下跌,总有人在交易,而且都觉得自己有道理,觉得自己赚了便宜,这是为什么呢?
二、我们为什么不敢出手?
股票在上涨时,我们感觉形势一片大好,看它涨势如虹,生怕晚了就买不上了,赶紧买入上车,期待自己尽快搭上幸福的列车,来获得高额的收益。
在股票下跌时,我们大多数人,往往却犹豫起来,担心买了以后仍然下跌怎么办?从而迟迟不敢出手。
大家觉得这两种现象有趣吗?有道理吗?说它没道理,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就是这么想的,说它有道理吧,那道理又是什么呢?
人承认自己的弱点很难,否则也不会有“皇帝的新装”的上演,有人建立了复杂的数字模型,考虑了N种影响因子,算得神乎其神,那么一定就是正确的喽?这个姑且不提,现在哪个机构没有自己的模型?哪个没有一堆智囊?哪个没有一套高深的理论?结果呢?七亏二平一盈,就是这个市场的真实写照,大机构也不能幸免,这就是现实。
三、有完美的理论吗?
股市理论不可谓不多,道氏理论、江恩理论、波浪理论、凯恩斯长期友好理论等等不胜枚举,仅主要的就号称十大理论,理论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全,但结果怎么样呢?我想不必多说,能有这么多理论共存,本身就说明了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是无可争议的,不是吗?
比如,道氏理论认为,股市如同潮汐一样起起落落,自有它的规律,他经过研究认为找到了最终规律,这就是技术分析的起源。
江恩理论则是综合了数学、宗教、天文知识,认为找到了股市中遵循的自然法则,认为找到了准确的数学预测方法;波浪理论则认为股价的波动会通过上涨和下跌交替运行,认为存在推动浪和调整浪,推动浪分为5浪,调整浪分为三个小浪,周期循环往复。
凯恩斯长期友好理论则认为经济发展会持续进行下去,只会前进,物价会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所以鼓励长期持有,认为长期持有会大概率获胜,但谁又敢保证股市一直处在牛市中?世界永远是风平浪静的呢?
按照利弗莫尔的趋势理论,一只股票的上涨和下跌都有着惯性,处于上涨趋势的股票更容易一直上涨下去,处于下跌趋势的股票也更容易一直跌下去,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因为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趋势肯定有它的内在道理。但即使是发明这套理论的利弗莫尔,最终也是落得破产出局的下场,我们别说得其得其精髓了,连说基本掌握都自认没有达到,又怎么敢说一定比利弗莫尔成功率更高呢?
四、是不是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呢?又该怎么办呢?
股市有着巨大的财富,也诞生了大量富豪,惹的人口水直流,我们又该怎么才能分的一杯羹呢?
看看号称股神的巴菲特,在各种场合非常谦虚,甚至给普通投资者推荐指数基金,而他也通过十年的赌局证明了绝大多数基金经理的业绩甚至比不上指数基金,这一方面说明了股神的低调,其实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股市生存靠的真不是高深莫测、云山雾罩的理论,靠的就是“守拙”,考的就是“常识”,绝大多数投资者亏损的结局更证明了我们不能走“寻常路”,而追求秘籍、追求复杂的理论、追求建立完美的数学模型等等,就是亏损者的共有特征。
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根本出发,从经济常识出发,寻找我们的致富途径。巴菲特投资重仓买入的是消费品,而且更喜欢买入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消费品,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等等,而不是追求高科技、追求高大上,为什么?因为无论经济如何发展,无论科技如何突飞猛进,吃喝拉撒是我们永远都需要的,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不就是这个道理吗?现在股市大V都说,外资来了,我们要认真研究外资、找到外资投资的秘诀,其实,有什么秘诀?贵州茅台、恒瑞医药等等,不就是巴菲特的理念吗?不就是吃喝拉撒吗?不就是我们永远都需要的吗?我们有着全球最多的人口,就拥有了最大的市场,投资什么还不是明摆着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