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透明的期货市场,让市场参与者对冲风险,稳定经营和投资。当今世界,粮食、原油、有色金属等重要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主要采用期货定价,全球各类企业广泛运用期货工具套期保值。
在美洲,纽约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能源、农产品期货价格是全球贸易的计价基准;在欧洲,伦敦金属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铜期货交易市场;而在亚洲,中国的期货交易所正成为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定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入列全球交易所期货与期权成交前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期货市场的完善,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体系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参与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品种交易的产业客户数同比增加约17%,重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占比已基本与国际一流交易所持平。上期所(含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交量19.78亿手,同比增长8.8%,成交额192.88万亿元,同比增长26.7%,占全国商品期货市场的54.4%。其中,境外客户数量同比增长约两成,合格境外投资者客户数量同比则增长近六成。以“上海价格”定价的国际贸易规模稳步提升,如部分重要钢铁企业在出口不锈钢时参考上期所价格定价;更多石油公司和炼厂参考上海原油期货价格签订进口和国产原油贸易合同。上海期货交易所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赋能实体平稳运营
红海危机以来,运力紧张叠加外贸需求增加,国际航运价格大幅上涨。但背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些航运物流企业并不慌张。因为他们手上有一件风险管理利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为规避运价不断上涨带来的损失,物流企业可以在上期所买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上市一年来,集运指数期货交易活跃度持续领先于境外同类产品,荣获2024年亚洲能源风险奖的“年度最佳创新奖”。
这是上海期货市场蓬勃发展的一个代表品种。当下,我国期货市场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为期市高质量发展描绘了蓝图,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政策红利的释放,将期货行业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在贸易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力推进,我国期市吸引更多境内外投资者参与,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的大背景下,实体产业刚性的风险管理需求增大,参与期市套期保值的需求显著提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期货交易所谋深谋实谋细发展举措,将“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实施方案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资本市场新“国九条”等政策部署相结合,一体推进。
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在利用期货市场锁定价格、对冲风险的同时,还利用期货交割功能,辅助现货销售:即通过申请成为上期所的注册品牌,在传统的现货销售淡季,将生产的产品注册成期货仓单,并在期货市场选择合适的价格进行卖出交割,以拓展销售渠道,实现资金回笼。
让工具更丰富好用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纸浆进口国。目前,在我国纸浆进口贸易中,不少企业参与了上期所纸浆期货价格。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讲述了纸浆进口的变化:“现在报价基本上以上期所的期货价格作为基础,升水或者贴水就可以了。国际上大家谈论的都是中国上期所的期货交易,应该说从发现价格也好,指导生产也好,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仅是纸浆期货,上期所的螺纹钢、热轧卷板、不锈钢等黑色金属期货,进一步优化了钢材价格形成机制,助力我国钢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了我国钢铁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原油、燃料油、石油沥青期货等加快推进能源类期货产品的探索,提升了我国石油类商品的市场影响力……
从上期所的角度看,期货品种的“价格影响力”可以从两个维度评价:一是参与使用的主体广泛。参与价格形成的主体要多样化和国际化,反映全球供需信息;使用价格作为全球贸易基准价格的主体要广泛,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全链条。二是规模领先。形成价格的期货交易规模领先;利用价格进行现货贸易的规模领先。
期货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预期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上海价格”的壮大,是“中国价格”增强国际影响力的缩影。未来,我国期货市场将锚定提高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等战略目标,健全适配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流产品体系;打造兼具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的一流制度机制;筑牢监管之堤,夯实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一流安全水平;着眼链接全球,搭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流开放平台。
本站所有内容仅供阁下自行参考研究,阁下所做的任何投资及理财交易决定应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