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发展特色和全球领先优势的金融科技行业被寄予厚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编制了“中国金融科技燃(FIRE)指数”,从要素基础、智力支撑、资源环境和企业实力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进行定量评估。
《中国金融科技燃指数报告》已出版三本,分别为《中国金融科技燃指数报告2021》《中国金融科技燃指数报告2022》《中国金融科技燃指数报告2023》。
中国金融科技燃(FIRE)指数(2023)总体评价
从2022年总指数来看
成渝、粤港澳和京津冀地区位居前三。
排在前十位的城市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广州、成都、苏州、武汉、西安。
从增长速度来看
徐州、贵阳、太原、唐山、南宁的2022年排名比2021年排名上升四位及以上,发展势头明显。
领先地区的外溢效应
在西南、华北、北部湾等周边区域显现,区域间差异逐渐收敛。
从2022年要素基础指数来看
成渝、粤港澳和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和人口方面的优势继续巩固。
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重庆、杭州、天津、武汉、西安。
增长速度相比2021年普遍放缓,仅襄阳和拉萨的年均增长率在2%以上。
从2022年智力支撑指数来看
成渝地区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西安、成都、深圳、武汉、济南。
盐城、太原、海口、拉萨、徐州的年均增长率在7%以上,但东北地区出现了负增长,智力支撑有待加强。
从2022年资源环境指数来看
粤港澳和成渝地区以各自优势资源取得领先地位。
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南京、武汉、西安、郑州、苏州、成都。
各地区普遍在资源环境方面加速发力,唐山、临沂、漳州、襄阳、潍坊、台州、温州和金华的年均增长率均在20%以上。
从2022年企业实力指数来看
粤港澳、成渝和京津冀地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苏州、南京、成都、武汉和西安。
前期金融科技发展相对落后地区逐渐释放后发优势,太原、南宁、徐州、西宁、贵阳、海口、南通、盐城、拉萨和扬州的年均增长率都在20%以上。
《中国金融科技燃指数报告.2023》
胡滨主编尹振涛、汪勇副主编
内容简介
发展金融科技,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金融发展方式,筑牢金融安全防线,进一步增强金融核心竞争力。《中国金融科技燃指数报告(2023)》由总报告和专题报告构成。总报告重点梳理了2022年金融科技领域的十大政策和十大事件,评价了中国13个区域和59个城市金融科技的总体发展,从技术赛道和应用赛道双维度分析了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主要特征,并重点分析了成渝地区的金融科技发展状况。专题报告共有两个,分别为“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园区综合评价报告”和“中国消费信贷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金融科技燃指数报告.2022》
重点梳理了2021年金融科技领域的十大政策和十大事件,评价了中国13个区域和59个城市金融科技的总体发展,从区域与技术类型双维度分析了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主要指标,并评估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中国金融科技燃指数报告.2021》
总结了金融科技的基本特征,评述了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十大事件,对城市发展金融科技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并对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