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喊话“小期货公司”险遭集体封杀,文华财经磕磕绊绊二次上市:toB规模有限,toC道路坎坷
“
“冲击IPO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抗击: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行业监管变化的风险、金融衍生品交易信息许可证经营的风险、互联网系统安全运行的风险。”
”
6月25日,深交所网站显示已经受理上海文华财经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文华财经”)的IPO申请。
这并不是文华财经第一次冲击IPO:早在2015年11月,文华财经就曾递交过创业板IPO申请,但在2018年4月终止审查。
第一次申报,媒体针对文华财经的质疑不少。
如第一财经质疑文华财经部分业务存在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的情形;公司利用品牌知名度和层层代理商网络,联合其境外关联公司为境内个人从事外盘交易提供渠道,并可能存在向关联公司输送利益的情形,等等。
文华财经二度冲击创业板IPO能成吗?
一、傲慢喊话“小期货公司”,险遭行业封杀
1、文华财经喊话“小期货公司”
2020年1月,期货交易软件的龙头之一文华财经,曾在一夜之间“惨遭”各大期货公司封杀,是怎么回事呢?
文华财经作为期货交易软件的供应商,应监管要求对软件进行升级。不过,谁来承担软件升级费用成了问题,而且,期货公司似乎并不想买账。
随后,广州期货发布的一则公告成为了事件的导火索。
2020年1月3日,广州期货公司公告称“文华财经交易软件暂不符合监管要求,若在2020年1月21日前仍不满足监管要求,将有停用的风险”。
2020年1月6日,文华财经很快作出了回应,而且态度很强硬。公司澄清道“文华财经的交易软件不存在不符合监管的情况,不过是有的小期货公司不想花钱升级。”
此外,文华财经也不忘揶揄一句,“如果你想继续使用文华软件,在其他期货公司重新开户就行了”。
文华财经的回应直指广州期货。
而当时,广州期货在149家期货公司中排名第71位,评级为BBB级。
2、帅不过三秒,转眼打脸给人道歉
放过狠话之后,文华财经很快就冷静(怂)了。
1月8日,公司再次公告,将“小期货公司”改为“小型期货公司”,还耐心地为这些期货公司定制了特别方案和新版软件。
不过,文华财经还是为自己的态度和“口舌之快”付出了代价。
这对于文华财经来说,几乎是被行业“封杀”。整改大限在即,又遭遇行业“封杀”,文华财经不得不放下高傲。
最终,以文华财经免费向期货公司提供软件升级告终。
不过,文华财经傲慢的态度只是事件的导火索,而期货公司的“联手封杀”更多的是利益的博弈:大家更在意的是软件升级的钱谁来掏。
根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底,公司称已与国内135家期货公司合作(超过国内期货公司总数九成),且不存在监管合规方面的争议或纠纷。看来之前的事件,由于文华财经及时“认怂”,对公司与期货公司的后续合作没有造成过多影响。
这次交锋到此结束,咱们来看看文华财经在行业中地位如何。
二、行业领先,但天花板抬头可见
1、位于产业链中游,属于前端软件
文华财经成立于2006年,主营金融衍生品交易软件和服务的研发与销售。
公司所处的中游领域可分为前端软件与后台系统,前端软件服务期货投资者,后台系统服务期货公司。
文华财经与澎博财经、信易科技、开拓者、易盛信息同属于前端软件供应商。
简单说,前端软件将投资者的交易指令发送给期货公司的后台系统,后台系统接收交易指令后,最终在期货交易所、第三方资金托管银行等配合下完成期货交易、资金结算清收等功能。
知识点1:一般来说,期货公司本身不开发PC端的期货交易软件,而是与软件公司合作,同一期货公司可以同时与不同软件公司合作。
比如:中粮期货与澎博财经合作,使用名为“中粮期货博易大师”的行情软件,同时,中粮期货也会与易盛信息、文华财经合作。至于选择哪款软件,主要看投资者的习惯偏好。
同时,不同期货公司也可以与同一软件公司合作,比如国元期货也与澎博财经有合作,软件名为“国元期货-博易云交易版”。
知识点2:大型的期货公司一般有自身研发的APP,或者引入软件公司的APP。例如,国元期货的官网中,既有国元期货手机APP,也有与易盛信易合作的易星APP。
2、经营规模领先同行
风云君将这5家公司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不过,需要提前说明的是:由于盈利情况、月活跃用户数等公开数据不完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析结果。
易盛信息成立最早,而且是郑商所的全资子公司,企业性质上属于国企,注册资本2个亿,是5家公司中家底最厚的公司。
信易科技(831318.NQ)成立于2006年,并于2014年在新三板上市。
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文华财经都遥遥领先于同行业竞争者。2018年,文华财经的营收已经为1.34亿,而信易科技和开拓者的营收始终徘徊在0.2-0.3亿。
2020年,文华财经净利润为0.76亿,而信易科技的净利润始终没有突破0.2亿,开拓者则是在2019年之后净利润才转正。
而且,文华财经在同行业中表现出众,也与其产品黏性较高有关。
3、B2B下游客户重合度高
再来看看各家与期货公司合作的数量。
文华财经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底,与135家期货公司均有合作,占比全部期货公司家数的90%以上。
信易科技根据官网公布的数据可知,至今公司与136家期货公司合作,与文华财经相当。
易盛科技官网虽然没有披露与期货公司合作的总数,但是与评级为AA的期货公司也几乎均有合作。
同样,澎博财经的官网没有具体透露与期货公司合作的信息,不过,澎博财经的官网上指出,博易大师的市场覆盖率达97%。
当然了,文华财经正在申报IPO,大概率不存在隐藏业绩的情况。
三、B2B业务空间有限,转向B2C业务
介绍完文华财经在行业中的地位,接着来看看公司的具体业务。
公司按业务类型可分为基础交易软件服务、随身行软件服务、衍生增值软件服务及其他产品及服务。
1、B2B业务:营收增长空间有限
其中,基础交易软件服务对应的产品为PC端的wh6,主要面向期货公司(toB)。
文华财经始终以基础交易软件服务(toB)为主。根据2015年公司首次冲击IPO的数据,2014-2016年该项业务营收由0.39亿上升至0.57亿,占总营收60%以上。
2020年,基础交易软件服务收入为0.86亿,占总营收的46.7%。
不过,下游客户较为固定也限制了公司该部分营收规模。
正如上文所说,90%的期货公司与文华财经合作。因此文华财经toB部分的营收规模几乎已经到顶。
2019-2020年,该部分营收增长,主要是公司对软件开发、服务器托管等进行升级改造,相应涨价带来的。
但是,从文华财经遭遇期货公司“封杀”的历史来看,文华财经的toB业务议价能力有限。
2、B2C业务:随身行APP开始收费
B2B业务营收增长有限,于是文华财经转向扩大B2C业务,并努力变现。
随身行App主要用于Android和IOS的移动客户端,按期或按流量收费;衍生增值软件则是按期收费,主要产品包括应用于PC端的wh7、wh8、wh9等。
这两项业务的主要受众都是个人投资者(toC)。
2019年,随身行软件服务营收由0.15亿激增至0.79亿,翻了三倍;2020年,该项营收为0.53亿,同比下降32.91%。
主要原因是:2018年10月,随身行APP部分功能模块开始收费,分为流量卡和期间卡两种收费模式。因此,2019年,收费对营收的贡献开始显现。
2020年初,公司取消了流量卡收费模式,按30元/月收取服务费,使得偏向使用小金额流量卡的用户流失,从而影响了随身行APP的用户付费数量。
对于随身行APP收费,也有投资者给出了性价比最高的建议,即“文华财经或者博易大师等的PC端交易软件+期货公司APP”组合使用。
并且,流量卡收费由720元/年变为30元/月(相当于360元/年),使得当年该部分营收明显下降。
文华财经的APP收费模式经历了“免费—流量+期间收费—期间收费”的过程,主旨还是吸引用户,并将流量变现。
截至2020年底,文华财经随身行APP的月活跃用户数为134.7万人。
3、衍生增值软件服务:受众对价格更加敏感
另外,公司的toC业务还包括睿期软件(wh7)和量化软件(wh8、wh9)等衍生增值软件服务。
其中,wh7主要面向高端投资者,wh8、wh9主要针对量化交易投资者。而且,该软件面向的客户70%以上是个人投资者(C),且软件服务平均价格较高。
睿期软件(wh7)随着平均价格的下降,营收也逐年向好,2020年睿期软件营收为0.21亿,同比上升24.41%。
量化软件(wh8、wh9)经历了先涨价后降价的过程。2019年,公司上调软件价格,使得销量由2,505个明显下滑至2,071个。
为了挽回业绩,2020年,公司将软件平均价格下调至7,885.94元/个/年,低于2018年。不过,当年销售数量仅为2,169个,并没有恢复到2018年的销量。
因此,衍生增值软件服务面向的高级投资者,对于产品价格较为敏感,更多的是靠降价来维持营收增长。
综上,文华财经的基础交易软件服务(toB)主要面向期货公司,营收上升空间有限。单纯拿这块业务来上市的话,确实没有说服力,天花板抬头可见。2018年10月,公司开始对APP收费,转而扩大toC业务的营收规模。
随身行APP、衍生增值软件服务(toC)受众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
四、随身行APP收费贡献业绩,募资金额水涨船高
介绍完具体业务,来看看公司整体的营收与净利润情况。
2019年,文华财经业绩明显上升,营收为2.1亿,同比增加56.72%,净利润为0.78亿,同比上升69.57%。
正如上文介绍,2019年,公司的随身行APP的部分模块开始对个人投资者收费,是当年业绩向好的主要原因。
2020年,随着公司将“流量+期间”的收费模式统一变为“期间”按月收费,平均价格的下降以及流失了使用小金额流量卡的用户,使得当年营收为1.92亿,同比下降8.57%。
接着来看文华财经各项业务的毛利率情况。
文华财经这三大业务中,衍生增值软件服务毛利率最高,常年保持在90%以上。
基础交易软件服务的毛利率受平均价格影响较大,2019年该服务涨价后,毛利率达到近80%,上升了10个百分点。2020年略有降价,毛利率也随之降至74.66%。
2018-2019年,随身行软件服务的毛利率稳定在73%左右。
2020年,由于收费模式由“流量+期间”变为全部按“期间”收费;而且,价格由720元/年变为30元/月,平均价格下降,使得毛利率下降至60.69%,减少了12个百分点。
2019年之后,综合毛利率与基础交易软件服务的毛利率较为吻合,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73.81%,比2019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
根据招股书,2020年底,公司前五大客户为中粮、国元、中信、申银万国、南华期货公司,占总营收的7.84%,客户集中度不高。
2、二度冲击IPO,募资金额水涨船高
由于公司产品采用直接销售的方式对外销售,以预收款模式为主,因此,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相对较为充裕。
2020年,资本支出的扩大,使得当年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为负。
主要是因为2020年文华财经以8,000万元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购置了办公用房产,之前账面并未有房屋建筑物。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文华财经首次冲击IPO拟募资1.88亿,而此次招股书拟募资6.52亿,比之前多募资4.64亿。
而且,前后两次招股书中的募投项目建设方向大致一致。
2015年募投项目中的“文华系列产品升级”主要是对toB和toC端的交易软件进行升级,并在云端部署量化交易平台、增加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模块。
相比而言,2021年的募投项目将以上目标进行拆分,比之前更具体,项目投资额也水涨船高。
总结
文华财经的期货交易软件是前端软件的主流软件之一,对个人投资者黏性较强,经营规模在行业内领先。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以预收款为主的销售模式,现金流不错。
但是,行业客观情况决定,文华财经的toB业务营收规模增长空间有限,在与期货公司的“谁更强势”之争中也败下阵来,如果单纯拿这块业务去上市,恐怕难有说服力。
之后,公司进行了toC业务的拓展,对营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整体规模还不算大。
对于二次IPO,文化财经也直接表示:冲击IPO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抗击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行业监管变化的风险、金融衍生品交易信息许可证经营的风险、互联网系统安全运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