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需要在创投圈不断地流动。投资公司—公司上市—资金获利退出—再投资新公司,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理想状态。
但是,投资科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资金想要退出,除了等待上市、并购,很少有别的渠道。如果公司迟迟没有上市,那么一些资金就会被锁住,没办法退出,丧失了流动性。
在上市之外开辟一个新的资金退出渠道,方便这些资金再去投早、投小、投科技,是上海这一崭新平台正在探索的事。
新平台,让资金流动
2021年11月底,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在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依托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上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由此问世。
所谓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指的是私募股权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将手中的基金份额出售给其他投资者,或是将投资于企业的权益出售给其他投资者。
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介绍,我国2014年至2017年期间成立了大量基金,总规模有将近10万亿元的体量,这些基金后续面临巨大的退出压力。这其中有不少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也需要尽早从基金和项目中退出来,去再次布局当地重点行业和领域,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所以,上海这一平台的设立,恰逢其时。
可看似简单的交易,实则没那么简单。目前,平台成交的天使、创投、pe基金份额,对象覆盖央企、地方国企、政府引导基金、金融机构、外资基金等多种类型。由于私募股权的非标准化属性,每笔交易都有个性化的地方,操作起来难度不小。“就像每一幅字画,在市场上估值定价,都不一样。”上海股交中心副总经理陈妍妍如此形容。
解剖好一只只麻雀,才能让平台行稳致远。创业接力科技金融集团合伙人董若愚表示,s基金交易的复杂性、非标性非常明显,交易各方的诉求各不相同,交易难度较大,上海股交中心在帮助交易双方撮合成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上海市天使引导基金管理机构,他们已经在平台完成了3笔交易,实现了7500万元资金的退出,还有3笔价值7000万元的交易正在进行中。很快,这些资金又将借道新的私募股权基金,投入急需资金的科创企业。
s基金,助市场崛起
一个市场的活跃繁荣,需要优质的卖方资产,当然更需要有实力的买家。平台的逐步壮大,需要更多市场化的资金入场交易,尤其是s基金。
围绕着这一空间,上海开始逐步发力。
2022年11月,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与浦东新区政府共同发起的s基金——上海引领接力行健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设立登记。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首期规模30亿元,主要围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等行业开展投资,同时分别设立联接基金、主基金以及其他平行基金和专项基金。
2022年12月,银保监会直接管理的行业投资平台——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首次成功发行首支投资s基金份额的保险资管产品,通过上海股交中心成功受让4.3亿元银行理财资金转出份额。
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上海s基金联盟也已正式揭牌。来自国家级母基金、海内外知名市场化母基金、地方引导基金、保险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地方国企及产业集团等超80家市场一线机构组成联盟首批成员,旨在搭建覆盖全国知名s基金份额交易主体及中介服务机构的纽带和桥梁。
“除了s基金,我们还欢迎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入进来,完善我们的生态。政府营造了相对良好的政策环境,但市场自身的发育成熟,还需要试点平台、买方群体、卖方群体和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努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陈妍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