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钻石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骗局。
与稀有贵金属黄金相比,钻石只是地球上随处可见的“碳”元素,
唯一不同的,只是经过地壳层的高温高压后,转变为了坚硬的钻石。
更是将钻石与爱情挂上了等号,成为了婚姻必备的刚需奢侈品,
哪怕这玩意一点都不保值,也依然让青年男女趋之若鹜。
作为曾经掌控了地球上90%钻石开采权的戴比尔斯公司,
却采用了囤积居奇的方式,始终维持着钻石在市场上的高溢价。
三年疫情,却打破了这家老牌珠宝企业的垄断美梦。
虽然疫情影响了经济,导致消费降级成了大众普遍的共识,
但谁也没想到,最终打败戴比尔斯的,却是中国河南的一个小县城。
乔金岭的人生,拿到的是地狱难度的剧本。
194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那年,
乔金岭的父亲,为了到山西打工讨生活,却不幸在横渡黄河时淹死了。
也正是在他父亲去世一个月后,他的母亲也选择了改嫁,离他而去。
这时候,乔金岭只有三岁。
然而命运的玩笑并没有结束,几年后,他的祖母也因思子心切,选择了投河自尽。
因此从小,他就只能与年迈的祖父二人相依为命。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三岁时,他就当上了队里的拖拉机手,
开始赚公分来养活自己和祖父。
十七岁时,更是早早的成家,并且当上了父亲,生下了长子乔秋生。
在那个年代,活着本身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自然也没有违不违法的说法。
成家后的乔金岭,背负起了更大的责任,不得不选择跟父辈一样,
再次渡过了黄河,来到了山西当砖窑工,甚至还自己开起了砖窑。
但命运,这时候又毒打了他一顿。
随着“文革”的到来,这一行为导致他成了“投机倒把”的反面典型,
不断被人拉上台进行批斗,逼得他一度想选择了上吊的方式,了结自己的生命。
熬过了苦难的岁月,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曙光。
一无所有的乔金岭选择了创业,先后从事化工和塑料制品的生产,
在万元户都稀缺的年代,乔金岭的厂子,年收入都达到了200万之多。
但也就是在这时,乔金岭被人举报,不得不被隔离审查,
并且被迫离开了自己一手创立的工厂。
等一年后,审查结束,乔金岭被释放时,
留给他的只剩一个濒临破产的工厂,甚至工人都十几个月都没领到工资了。
重新掌权后的他,机缘巧合下,结识了郑州的三磨研究所,
并且制造出了新中国,历史意义上的第一块金刚石。
父亲因黄河而死,自己因黄河而生,
因此乔金岭将这家公司命名为“黄河集团”,主攻当时市场空白的金刚石磨具市场。
其所生产的旋风牌磨具,更是全国各大生产车间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年之后,这家公司更是成为了世界金刚石的前三强,更是中国的行业老大。
乔金岭本人,也成为了当时榜上有名的河南首富。
好日子没过上几年,乔金岭人生的悲剧再次到来了。
2003年,57岁的乔金岭在家中去世,据说是自缢而亡。
有民间说法称,年轻时乔金岭和朋友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
但他个人基本不参与经营,完全信任朋友进行运作。
然而海南泡沫破灭后,这家公司随即倒闭,
当年的好兄弟们要么破产,要么消失,因此法院要求乔金岭偿还这部分债务。
乔金岭气急攻心,一时想不开便结束了人生。
当时有句说法,叫“世界金刚石看中国,中国金刚石看河南”,
在这条产业链上,河南占据了全国80%的生产总量。
2015年,在上一轮牛市的并购浪潮中,
于是他以20倍的溢价,用4.2亿收购了陈俊的“上海明匠智能”。
同时,双方自然也签署了业绩对赌协议。
计划在2017年,实现企业整体的百亿营收。
也正是这一决策失误的扩张,为公司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这是一笔血亏的生意。
甚至一度导致公司整体营收面临亏损。
声称因为明匠智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均不受控,
所以决定以6.98亿,让明匠智能的实控人陈俊再把自己的公司买回去。
换句话说,三年前以4.2亿从陈俊手上买的公司,如今以6.98亿让对方买回去,
似乎并不是一件亏本的生意,
但问题的关键,却在于陈俊愿不愿意花高价买回去。
在接受《每日经济报道》的独家采访时,陈俊几乎情绪失控,
他掩面哭泣说到,“我怎么会想花7个亿,我哪来的7个亿”。
陈俊本人确实也没有任何回购的意向。
而为了把这家坑爹公司,从自身的财务报表中甩出去,
而最终的成交价格是,10万元。
从4.2亿,到6.98亿,再到10万,
在三年对赌期内,明匠智能只完成了对赌业绩的4.33%。
只有离谱的个位数。
却发现,对方的股权全部都已经被冻结和质押,
等于对方不仅没完成对赌,而且身无分文,你什么都索赔不到。
因此,低价变卖掉明匠智能后,
然而,他们也没想到,在疫情后,
一场来自于人造钻石的革命,却再一次的给予了这家公司新的机遇。
也正是因为三磨所,才有了后来河南的“人造钻石之都”。
钻石,本质也是金刚石的一种,
最早中国的人造钻石,大部分用途都是用于切割磨具的生产,
从分子成分上来说,人造钻石与天然钻石几乎没有区别,
不论是地下挖的,还是实验室生产的,都一样璀璨发光。
作为垄断了世界主要钻石矿区的戴比尔斯,自然是要坚决打压人造钻石的。
因此,在2015年,戴比尔斯牵头成立了钻石生产商协会,
通过给钻石颁发产地证书等形式,强调天然钻石的唯一性。
并且提出了一句新的口号,“真实即稀有,真实是钻石”,
并且还提供所谓的钻石鉴定服务,避免消费者买到“假钻石”,
此时的人造钻石,几乎等同于是假货。
2018年,突然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这一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正式将人造钻石纳入了钻石的品类,
得到官方背书后,人造钻石不再与假货划上等号。
而此时的戴比尔斯,也是迅速做出了反应。
他们马上推出了一款自己的人造钻石品牌Lightbox。
当时市面上普遍的人造钻石,售价是天然钻石的70%,
而戴比尔斯的人造钻石,售价却压到了30%。
事实上,戴比尔斯其实早就研发出了人造钻石,
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一直不愿推向市场。
如今避无可避,不如索性击穿掉人造钻石的底价,
拉开价格差距,实现对自己天然钻石的保护。
毕竟他们始终鼓吹的,是钻石是爱情的象征,
爱情应当是天然的,而非人造的。
因此,河南大部分的企业,
都将过去的工业金刚石,转向了人工金刚石钻石行业,
毕竟这个市场更大,赚钱的机会也更大,
甚至人造钻石,都写入了河南省的重要产业政策之中。
究其原因,是有技术,有能力,但却没钱。
即使是公司实控人,乔秋生的个人股票质押率,都达到了100%。
过往的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背上了重资产的包袱,无法赶上转型的道路,
以筹划重大事项重组的形式,转让给了河南许昌的国资企业。
这条黄河,和他的父辈一样,成了此生始终无法跨越的天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