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后,央企重组又迈出一大步,中国恒天与国机集团宣布重组。预计到今年底,央企通过结构调整、重组整合,数量将减少至100家以内。一年多来,国企改革快马加鞭,从“1+N”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到十项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再到国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集中发力,改革效果逐步显现,国有企业的活力竞争力持续提升。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成立于1949年,前身为华北对外贸易公司,是国资委下属的国有独资公司。华北对外贸易公司成立于天津,内外贸兼营。经过几十年来的不断变革,公司从传统外贸公司成功转型为以全产业链为基础的全球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业务涉及农业、地产、金融等多个板块。完整的“全产业链”业务模式是中粮成为首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重要原因。
公司业务上游覆盖了种植养殖,中游延伸至加工、物流和包装,下游拓展至贸易、地产和金融,具有极大的低成本改革优势。集团目前下设7个一级职能部门和18个下属单位。下属单位按照业务板块类别,分属于粮油板块、食品板块、地产板块和金融板块四大板块。拥有中国食品(0506.HK)、中粮控股(0606.HK)、蒙牛乳业(2319.HK)、中粮包装(0906.HK)、大悦城地产(0207.HK)五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粮屯河(600737.SH)、中粮地产(000031.SZ)和中粮生化(000930.SZ)、酒鬼酒(000799.SZ)四家内地上市公司。
2016年7月18日,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启动战略重组,同时公布了中粮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方案,将压缩层级、精简放权,形成“集团总部资本层-专业化公司资产层-生产单位执行层”三级架构。2016年是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资改革落地实施的一年。重组中纺是中粮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的重要内容。之前,中粮已系统地完成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方案》等重大政策配套。此次与中纺集团的结合,被外界形象地比喻成是一艘“粮油航母”。资料显示,中粮集团和中纺集团同处农粮行业,粮油业务国内市场规模分列第一和第三。据预测,重组后,中粮集团国内油脂加工市场份额提升至18%,成为国内第一,位居全球油脂加工企业产能前列。重组后的棉花业务产业链条,占据全球近10%市场份额。
此前,中粮先后重组中谷、华粮、华孚,收购尼德拉和来宝农业,形成了以粮油为核心主业,食品业务、金融业务和地产业务为主业的业务框架。中粮集团全资收购来宝农业和尼德拉农业后,全球布局初具规模。下一步,集团将有计划投资海外农粮仓储物流设施,做“走出去”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兵,把好改革发展方向盘。中粮总资产超过719亿美元,拥有336个分公司和机构,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三五”期间,中粮还将进一步聚焦粮油糖棉核心业务,把农粮食品领域国有资本占比提高到80%以上。
中粮屯河
公司是我国领先的果蔬食品生产供应商,拥有番茄、食糖两大产业,是领先的番茄制品生产企业,国内最大的食糖生产和贸易企业,主营番茄加工、食糖加工贸易、果蔬罐头贸易、种业和品牌产品业务,致力于成为果蔬食品行业的领导者和品质一流的食品企业。中粮屯河(600737)迈出集团资产整合第一步,有望成为全球大糖商。中粮集团此前收购的莱宝农业同样拥有白糖业务资产,其全球产能250万吨(产量100余万吨),贸易量250万吨。在解决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等问题后,从解决同业竞争的角度看,仍有可能在中长期实现整合。中粮屯河旗下已形成了屯河(国内)、中糖酒集团(国内)、Tully(澳洲)的全球糖业资源、资产布局,未来有望择机进一步开拓国际糖业市场。
中粮地产
公司的主业侧重于住宅地产开发、工业地产开发。依托中粮集团的强力支持,公司将大力整合中粮集团、香港鹏利国际及上市公司的广泛资源,建立中粮集团地产业务开发的平台,充分发挥优势,使公司成为具有品牌优势的专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公司基本面良好、项目布局合理、资金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具有成为集团资源整合平台的实力,显著受益于国企改革。中粮集团作为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未来主要通过资本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以各业务上市平台为核心引入其他产业资本、社会集合资本、私募股权等多元化混合所有制元素。公司作为中粮集团旗下地产上市公司,有望成为集团地产资源整合平台。引入战投实施混改重组、获集团资产注入等想象空间无限。
非公开发行股票有序推进。中粮地产拟以不低于9.78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11亿股,募资不超过49.98亿元,拟用于收购中粮集团持有的中粮地产投资49%股权以及裕传有限公司持有的烟台中粮博瑞100%股权。同时控股股东中粮集团将以现金方式认购不超过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总数的20%。目前国资委已经核准,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正在有序推进。
投资建议:中粮地产主要布局在核心一二线城市,未来将充分受益于布局区域房地产基本面上行。公司是中粮集团重要的住宅地产上市平台,未来将充分受益于集团整体国企改革进程和内部资源整合。我们首次覆盖中粮地产,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销售回升不及预期。
中粮生化
公司是主营生物工程的科研开发、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主要产品有柠檬酸及其盐类、L-乳酸及其衍生物、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产品等生物化工系列产品,其中柠檬酸及其盐类产品生产能力处于全国发酵产品行业第一位,在世界同行业排名前列,位居全国精细化工之首。作为中粮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中粮生化(000930)也必将从资产整合中受益。央企改革中粮屯河拉升带队中粮系中粮生化、中粮地产国央企改革,这个点位启动,很给力中粮屯河开始异动拉升,央改也被带动活跃,主板需要蓝筹里出来冲锋部队,这样题材股做多才更有信心。
中粮集团建立“十三五”品牌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分类分级管理,完善品牌控制、评价、进入和退出体系;积极探索尝试不同的品牌发展策略,获得品牌增值、溢出效益,实现从产品生产到品牌生产的跨越。
推荐国企改革主题,主要逻辑如下:
2、供给侧管理去产能与国企改革不可分割。自去年12月以来,高层逐步显示了对于清理过剩产能的决心,强调要破旧立新。由于大量僵尸企业占用社会资源,挤占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高层看到想转型必须要强改革,因此供给侧改革五项任务中把去产能放在第一位。1月初,李克强总理指出,化解过剩产能要继续坚持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与深化改革、企业重组、优化升级相结合,做到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但同时我们需要认识到,国有企业中超过一半比例的公司处于产能过剩领域,去产能势必要对国企整改,要清理坏资产。而另一方面,地方都有比较高的资产证券化需求,因此,这些国企上市资源不会浪费,后续资产注入的预期大大增强。
做强做优做大,是国企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点,归底到底要靠改革。随着顶层设计的完成,新一轮国企改革进入到实打实的“施工”阶段,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力度“啃硬骨头”,力争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让国企在改革中迸发活力。
啃硬骨头,国企要勇于向自己开刀。当前,国有企业仍然存在战线过长、层级过多、力量分散的问题,不少国企处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产业链低端。国有资本向重要领域集聚,“清理一批”是绕不开的改革措施。那些落后产能、无效低效板块、不符合国企发展方向的业务,该淘汰的要及时淘汰,该退出的要坚决退出,该转让的要果断转让。国有企业提质增效,“瘦身健体”是必由之路。国有企业要牢记自身的使命,更加专注主业,压缩管理层级,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锻造高效强健的肌体,做市场的弄潮儿。
啃硬骨头,国资监管机构要创新体制机制。监管机构不能“缺位”——要强化对国资国企的监督职能,筑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堤。监管机构不能“错位”——要尽快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给企业减负,为企业松绑,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相信通过新一轮国企改革,“共和国长子”定能浴火重生,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福祉。
纯属个人研究总结,无与任何概念板块代表公司有利益关系,本人观点不作为投资者的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