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A股神秘股东群体股票“代持人”背后不可说的人物!
A股市场刻板的K线图之外,向来还集“娱乐”、“猎奇”和“悲喜”于一身,这些关键词加上A股的一个神秘股东群体,往往会成为坊间最被津津乐道的故事。
因为连日来方正集团和政泉控股的公开争端不断发酵,股票“代持人”再度跃居公共视野。
新的监管条件下,一些旧的模式正在淡出历史舞台;但是也有新的模式时常浮水。在探讨是否违法、违规的话题之外,“代持人”背后的影子股东进行资本挪腾,是否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出现冲突?又是否能够从个别股东入股,推算出下一步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脉络?
这一宗由“代持”股权所引发出来的罗生门事件,可谓是近十年来资本市场中最为特殊的一个案例。“代持方”公开举报“被代持方”,也让“代持”这一在国内资本市场中并不少见的“潜规则”再度成为市场中的争论焦点。在这一焦点形成的背后,是证券市场代持现象的愈演愈烈和监管部分的屡禁不止。
“如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2011年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公司法》司法解释。尽管并非所有的股权代持都涉及违法违规,但在这一灰色地带游走的资本们不仅冒着触及法律的风险,也同样承担着对于“合作者”信用的考验,对于资本二级市场而言,股权代持的背后往往充满着“金钱”与“权利”的交换与争斗,在这一场场博弈的资本之战中,这里往往是距离“金钱”最近的地方。
虽然,法律上对于被代持人的利益给予了合法地位以及法律保护,但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代持则是“绝对禁区”,而也正是由于其在一级市场中代持的合法性,也使得即使其在资本市场中是一“闻虎色变”的敏感行为,但依然成为“潜规则”而一直在资本市场中潜滋暗长。
“为什么要安排股权代持,其原因肯定是其实际投资人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方便’直接露面,而这一‘不方便’的原因则就直接涉及到这一代持行为的合法合规性。”上述资深投行人士坦言。
“这一群群看似和上市公司已经资本运作毫无关系的人们,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定为社会弱势人群,他们的突然暴富这一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上述资深投行人士毫不讳言地给出了“几乎无一例外涉及的是股票代持问题”的结论。
无论是其“安排亲属”或是以“其可以控制的公司”,其背后都是不言而喻的股权“代持”行为。
而李绍武一案,也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副较为完整的在IPO过程中,中介保荐人士通过代持入股的PE腐败全貌。
入股形式主要是通过亲友代为持股,或者直接假借他人身份证件参与其中,有的甚至为方便进入还临时聘任为公司高管、员工的方式纳入股权激励的行列。还有通过设立投资公司、PE、信托等入股的方式,进行代持。
在企业IPO过程中涉及PE腐败的代持链条主体中,除了中介保荐人的参与,更大的一部分则是涉及到其他人群的代持入股。
近年来,在IPO中曾被市场多次质疑涉嫌股权代持的企业并不少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万昌科技一案。
2011年5月23日晚,万昌科技董事长高庆昌从其23层楼高的住处跳楼自杀,而就在三天前的5月20日,高庆昌才刚刚在深交所敲响了万昌科技的上市之钟。
企业完成上市,这正是一家企业正经历巅峰的时刻,对于高庆昌个人而言,无论是财富还是声誉也由此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及的地步,但却在此时选择结束自己的人生,这也使得该案成为了2011年最为特殊的个例。
对于高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而万昌科技所在地的淄博市金融办给出的解释为,“高庆昌长期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据公开资料显示,高庆昌持有万昌科技3296.3万股,占其上市发行前总股本的40.59%。
高庆昌共经历三次上市之路,前两次是他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的山东万昌股份有限公司被山东华冠股份有限公司捆绑上市。由于两度被举报财务造假,华冠也成为中国股市第一个两次过会却未能上市的企业。而玄妙之处就在于,最后脱胎于华冠和万昌股份的万昌科技,却能顺利IPO,操盘人还是高庆昌。
在高去世后其所持股权则转为家人持有,其妻、儿各一半,总体持股占总股本40%左右,仍为万昌科技实际控制人。该案例是否存在“代持”最终并无司法判定。
而近一年多来,在IPO过程中,监管层,对于有关参股股东的信息披露要求日益严格,而之前采用信托计划“代持”者,都要求披露实际受益人,而对参股股东方面,也正朝着向实际控制人的层级披露方向发展。而且对于在IPO前后突击入股者,监管层更制定了严格的股票锁定期限和信息披露要求,之前在资本市场中常见的“神秘”股东造富神话已经大有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