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刚刚开始,而市场暴跌是因为对疫情判断尚不明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些公司目前只是短期业务受到影响,投资者应当能够判断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度过短期困境,只要公司长期能够生存,有足够的现金流,就不应当改变我们对这家公司的长期内在价值判断,换言之,短期的下跌,令估值变得更加便宜。
2020/03/1211:25
疫情影响下,油价下跌,本该进行减产的欧佩克和俄罗斯谈崩了,作为欧佩克领头羊的沙特随即大幅增产,国际油价暴跌,跌幅达到30%,创下上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一桶石油价格还不如一桶矿泉水。
而后引起全球市场飓风,3月9日美股开盘暴跌,触发历史性熔断,三大股指期货较历史高位跌去20%,悉数进入技术性熊市区间。截至收盘,道指跌7.79%报23851.02点,标普500指数跌7.61%报2746.56点,纳指跌7.29%报7950.68点。此前在疫情影响下,美股已经经历过了“黑色星期一”,万万没想到那只是个开始。
美股震荡下,港股自然也逃脱不了影响。由于港股在春节假期后开市比A股早,疫情影响下已经有过一波下跌,而在A股“小牛市”下也跟着有过一波上扬,但是最终受累于美股,加上油价暴跌,继续下行。
股市暴跌或许只是开始,疫情对经济的打击随之而来,如同年初看到国内各行各业哭诉现金流告急一般,不出意外接下来也将看到全球各行各业受到冲击。不过,疫情下各行各业的表现有所不同,根据国内的经验,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旅游、航空、娱乐、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其次影响供应链的上游产业,而海外市场会有所不同吗?
疫情影响下,今年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性增加,对于投资者来说,风险加剧,如何在这个大市场找到一些好的投资机会?看到一些增长确定性较强的行业呢?
从港美股近期行业走势来看,两地市场中必需性消费品再次成为避险行业,而受石油大跌的影响,能源行业跌幅较大。
1、美股:加息都不买账,继续暴跌
美股市场中以标普500行业指数来看,从美股暴跌开始的2月24日至熔断出现的3月9日,标普500跌幅达到11.34%,其中能源行业不出意外领跌,跌幅达到37.27%;而必需消费行业再次成为避险行业,跌幅在9.05%。
股市跌成这个“熊样”,美国政府肯定不会坐以待毙。3月3日,美联储就曾意外宣布降息50bp,将基准利率降至1.00-1.25%。虽然无论是从时点还是从降幅来看,这次美联储降息都被市场认为“不一般”,但美股却不买账,继续暴跌。
2、港股:多方影响下行情复杂
相比起美股,港股显然要更复杂些。如果说疫情未来的情况是决定美股市场的走势的重要因素,其实港股已经经历过一次了,而但是从股价走势来看,港股还处在风暴眼中。前文也有提到,由于港股在春节假期后开市比A股早,疫情影响下已经有过一波下跌,而在A股“小牛市”下也跟着有过一波上扬,但是最终受累于美股,加上油价暴跌,继续下行。
这里的港股走势分为三个阶段,春节前一周到A股千股跌停日(1月20日-2月3日),A股小牛市阶段(2月3日-2月24日),以及受累于美股阶段(2月24日-3月9日)。从恒生行业指数来看,第一阶段非必需性消费品行业跌得最惨,也符合预期,疫情下首先冲击的就是旅游、航空、酒店等非必需性消费品行业;而第二阶段涨幅最佳的是医疗保健行业与原材料行业,能源业受影响跌得最惨;第三阶段能源继续领跌。
港股情况复杂多变,明显与美股情况不同,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承诺,为了经济,将使用一切工具,将会与需要流动性的小型企业进行合作,正与议员对不同的替代措施进行商议等等……而港股受影响因素居多,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不确定性增大。
由于境外疫情未见明显拐点,美股这波暴跌暂未清楚何时能结束,港股情况复杂,但是危机危机,危中有机。短期来看,疫情只是对部分需求有所压制,但并没有消灭需求,一些行业甚至具有相当的反弹空间,此次下行让这些行业的估值更具有吸引力。而现在的关键是把握住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1、消费股,静待需求恢复
从港美股市场表现来看,消费行业再次成为避险主题。疫情影响下,具有刚性需求的必需性消费品普遍比较抗跌。但是非必需性消费品行业显著不同,旅游、餐饮、航空、娱乐、酒店等等行业消费需求被延迟。
如果从供需的角度考虑行业估值的修复,需求恢复对于旅游、餐饮、酒店、航空、娱乐这些消费公司而言是爆发性的反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现在的这波冲击也许只是个开始,未来一季度、半年报的业绩雷已经埋下。
以美股邮轮公司为例,邮轮行业是出了名的重资产行业,市场门槛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整个行业上中下游涉及行业之多,渠道之广,邮轮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高门槛下的邮轮公司回报并不小,光是充沛的现金流就能让其他行业眼红,此前嘉年华邮轮公司提到,2019年手上客户提前交的定金就高达49亿美元。
然而这场疫情让豪华邮轮经营惨淡,嘉年华邮轮公司旗下的“钻石公主号”确诊人数超过700例,嘉年华邮轮公司市值跌去上百亿,同样影响下美股另外两家邮轮公司股价也跌去大半。
巴菲特几十年来主要投资是消费和金融领域,其中消费是第一位的,一些消费公司能够提供无始无终、永续持久的需求,一些需求也许会延迟,但并不会消失,未来也许迎来报复性增长。
2、全球科技,产业大趋势不改
从上中下游产业链来看,上游的材料设备商高通、思佳讯等无疑是这场5G秀场的赢家,近期下挫的股价也让其更具有吸引力的估值。
全球5G商用加速下,中游基建设施建设进度也在加速。作为基建大国,中国的新基建热潮早已开始。而一些优质的基建概念股如中国铁塔、中兴通讯基本不怎么受到疫情的影响。
下游应用中、云计算、消费电子硬件、物联网等等继续在风口上飞,而近期爆火的视频办公软件ZOOM也未收到疫情太多的影响。
尽管疫情严重,在科技浪潮未结束之前,趋势不减。
3、FAMGA不倒,恒者恒强
除了把握大方向,从供需关系去看现在一些估值有吸引力的股票外,更需要考虑的是对于全球最核心的资产,或许回调是逐渐配置的机会。对于长期价值投资者而言,大型科技股业绩相对稳定,因为疫情暂时导致的大跌不会改变其长期基本面,反而会让他们的估值更具吸引力。
在过去十年大牛市里,FAMGA股价一直在创新高,与之相伴随的还有泡沫破灭的呼喊声,但是从估值水平上看,虽然FAMGA估值近年有所提升,但都处于合理的长期估值中枢内,并没有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那般动辄几十、上百倍的估值出现。
同时,我们正在走向一个科技垄断的时代。优胜劣汰、赢家通吃,盈利不断改善。科技是全球下一轮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全球科技股近年来持续获得超额收益。已经建立优势的科技龙头公司有望凭借市场、资金、技术、人才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份额,实现强者愈强。
FAMGA恒者恒强,疫情带来的短暂打击并未改变大型科技股基本面。巴菲特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并没有将苹果公司看成是股票,我把它看成是我们的第三项业务」,「这可能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好的公司。除了保险和铁路业务,这是我们投资出资额规模最大的业务」。在去年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苹果公司超过2.45亿股股份,市值接近720亿美元。
的确,对于长期价值投资者而言,此次短暂的大跌不会改变其长期基本面,反而会让他们的估值更具吸引力。
4、中概股:基本面不受影响,估值更有吸引力
比如说近期受影响的优质龙头公司阿里巴巴,短期跌幅高达10%以上,显然不合理。无论是从之前的股价走势来看,还是从基本面上看,阿里巴巴都是“优等生”。作为中国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便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阿里巴巴营收利润增长依然保持强劲,多次超分析师预期,股价也屡创新高。
近期受大盘影响跌下来的中概股不少,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这也是一个机会,毕竟短暂的大跌不会改变其长期内在价值。
而寻找容易反弹的投资标的,除了从供需恢复来看,把握全球科技产业大趋势,把握恒者恒强的大型科技股也是一个方向。
彼得林奇曾经说过,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本文件并非及不应被视为邀约、招揽、邀请、建议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投资决策之依据,亦不应被诠释为专业意见。阅览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资决策前,应完全了解其风险以及有关法律、赋税及会计的特点及后果,并根据个人的情况决定投资是否切合个人的财政状况及投资目标,以及能否承受有关风险,必要时应寻求适当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