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评:两市宽幅震荡89股跌停创业板指翻红超跌股活跃
金融界网站20日讯早盘两市惯性低开,盘初指数宽幅震荡,深成指、创业板指翻红,十点后三大股指集体下行并跌超1%,创业板指续创41个月新低,两市再现百股跌停,临近午盘市场快速反弹。
沪指早盘收报2890.66点,跌0.59%,成交840亿。深成指早盘收报9397.94点,跌0.18%,成交额1059亿。创业板早盘收报1548.44点,涨0.08%,成交额362亿。
行业板块方面,钢铁板块盘中拉升,龙头西宁特钢直线封板,凌钢股份、八一钢铁、柳钢股份、三钢闽光、首钢股份、韶钢松山集体走强;
军工板块异动,新余国科涨停,中航电子、晨曦航空等涨幅靠前;
超跌股受资金青睐,永创智能、猛狮科技、名家汇、通用股份、川金诺等涨停;
百度概念、券商、超级品牌等板块活跃;
ST概念、民航机场、贵金属、农牧饲渔等板块跌幅靠前。
个股方面,创业板新一哥宁德时代七连扳,总市值挤进两市前50;华融国信入主,红宇新材连续5日涨停;上半年净利预增50%至65%,火炬电子涨停;空气动力汽车研发项目完成首台样机,冀凯股份涨停;半年度净利同比预增155.83%-185%,名家汇涨停;回购股份+三份增持计划齐发,华业资本涨停;中兴通讯A股连续五日跌停;中弘股份盘中跌破1元变“仙股”。
[机构论市]
方正证券:悲观情绪宣泄估值底已现
从估值来看,各类指数已接近底部,其中上证A股估值为12.8倍,创业板估值为35.7倍,沪深300估值为12.2倍,全部A股估值为15.2倍,估值底已经出现,对应着市场处于底部区域。政策预调微调以及流动性改善将引发市场反弹,主要的配置主线在于两点:一是低估值的金融地产以及部分周期品,二是真成长的一线科技龙头。
光大证券:短要保命长看内功
广发证券:上行支撑大于下行压力
本轮股权风险溢价上升驱动的估值收缩。A股盈利保持韧性、温和回落,而美联储加息后中国未被动跟随、市场利率中枢继续下移,盈利和利率波动对股市的影响相对平稳,拖累市场下跌的主要因素是股权风险溢价上升驱动的估值收缩。
贸易争端对风险偏好的冲击将逐渐钝化。本次中美贸易摩擦难以一蹴而就解决,需要做好更为长期的准备和适应。回顾9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期间两国大盘走势,摩擦事件对市场的冲击将边际钝化,考虑中国具备信用紧缩力度调整,扩大内需等潜在对冲性政策,抗风险能力较强。
海通策略:短期无需恐慌中期市场仍处于熬底阶段
短期无需恐慌,目前全部A股PE(TTM)16.1倍、PB(LF)1.7倍,均已略低于上证综指2638点水平,分别处于2005年以来由低到高的26%分位、15%分位,3月23日急跌后市场曾反弹趋稳。中期市场仍处于熬底阶段,股市自身盈利和估值较匹配,预计今年净利润同比13.5%,中美贸易摩擦、去杠杆背景下的信用违约压制市场情绪和资金面。
策略上以稳为先,A股走弱并非源于基本面而是事件冲击,盈利与估值匹配的核心资产仍是优选,尤其是持续流入的外资偏好的消费,PB-ROE角度银行安全边际较高。跟踪中美贸易摩擦进展及国内政策动向,未来如果政策微调,预计可能方向是降准及加大新经济类行业支出,后者是扩内需和调结构的交集。
中银策略:结束悲观理解市场底部形成的本质逻辑
从估值的角度看,现在的市场,短期可能还有波动,但是从估值来看,已经在历史底部水平。而现在,历史上几次底部时相比,有两个明显的变化,是让底部区域更加坚实的。一个是机构投资者占比进一步上升,另一个是价值投资的理念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深入人心。因为这两个变化,在这个底部区域内,和历史上相比,有更多的价值投资者在不断买入,从而夯实底部区域。最近几周,我们发现很多价值股的底部在抬高。这说明,价值投资者已经在买入。
估值水平和价值投资,决定了市场底部。现在的估值水平,是处在历史底部的水平。这是市场不存在继续大幅调整的基础,也是大家不需要再悲观恐慌的核心。
天风证券:股权质押面临强平无疑构成大跌的催化剂
端午小长假期间,中美贸易战一番你来我往,直接导致昨日市场重挫,千股跌停状况再现。我们认为,昨日的暴跌一方面源于贸易战升级带来的恐慌,另一方面杠杆资金被动爆仓也是加速市场下跌的重要原因。
经过我们重新统计,截止19日收盘,当前正常交易的公司中,共619家公司股价接近预警线,其中跌破预警线公司共564家。简单以股价与预警线偏离程度来衡量风险,则有57家公司偏离程度大于50%。
民生证券管清友:股灾可能是全球性的监管层稳定市场十分必要
从国家层面来说,认清中美两国的诉求和差距,理性客观判断形势,是必要的、必需的。立足于谈,做好最坏准备,是必然的、必备的。该反击反击,该妥协妥协。短期要谈,中期要迅速启动内需推进对内开放和改革的一揽子政策,放松管制、开放市场,坚定不移走市场化道路。绝不能再走放水的老路,没有空间,也极其危险。宏观杠杆已经没有再加的政策空间,债务货币化会酿成巨大的社会冲突,也无法根本解决债务问题。中国经济的韧性足、空间大,我们是有条件有基础构造大国内需经济的模式的,中国经济是有潜力以中等速度继续维持强劲增长的。
从投资者层面来说,规避风险肯定是首要的。外部的客观因素是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无法改变的,怨天尤人没有必要,也不理性。对自己所持有的无论是基金还是股票,对自己的投资理念,都要有一个检视。2015年股灾至今三周年,很多人没有汲取教训,不注重提升自己,是应该反思的。人性从来如此,但投资一定是反人性的。从另外角度说,股灾也给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了机会,就是发现低价资产找到合适时机投资的机会。价格和时机的选择,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形势和市场走势本身。目前肯定还不是最好的时机,但未来一年,是有机会的。
金融界网站投资工具箱:
必读资讯:早盘内参24小时要闻滚动24小时上市公司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