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三连涨,却透视出,很多A股独立的特质。
一,金价上涨是预期所致
今天下午有不少朋友讨论是,是不是又要去买点金子了,否则会不会过两年更贵,首饰都买不起了。
对于黄金,我也是一直盯着。我自己也投过一些黄金,主要是金币,收藏、装饰,家里放着亮闪闪的熊猫金币,挺可爱。升值多少不太在意,反正有生之年应该不会贬值吧。
而最近的三连涨,也是预期12月美联储会降息。但等到真降息了,可能也就行情提前结束了。
二,饰品的异动
而9月27日开始,金价震荡,饰品板块也出现反弹。
但最近3天金价三连涨,但饰品板块反而创了短期新高,不再受制于金价,这是为何?
我们看下面这张图就清楚。
差别就在前期没有持续的机构活跃,而最近机构持续活跃。
你说机构为何看上了饰品行业?说到底,就是前期防范风险的时候,股价实际已经跌过头了。饰品板块虽然反弹很多,但至今距离2020年的高点还跌了60|%,要上涨150%才能涨回去。
三,很多股票空间巨大
类似饰品行业的股票很多,我统计了一下,今年12月11日收盘价低于2020-2022年最高价50%的股票有接近1100家,而当时也就4000多只股票,接近1/4。低于30%的股票更是超过2300多家,这些股票如果要挑战新高,至少还得涨50%。
而巨大的空间会吸引资金去炒作,所以接下来的A股哪里会没机会,很多股票不过刚刚收复了下跌中的1/4或者2/7。
只是跌得多的股票,机构也会挑,刚有些是参与的,有些是不参与的。不参与的上涨往往是假涨,回落可能比反弹更快。但普通人却未必看得出这种反弹。
看不出的原因,就是因为机构的动作和散户、游资的交易是混在一起的,很难分辨。
虽然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左侧股票上涨的背后,机构并不活跃,上涨是假涨;而右侧股票无论涨跌,机构一直积极参与,这种上涨是真涨。
而现在,股票上涨是大多数,但上涨机构有没有积极支持,这就未必了。但没有机构支持的上涨,不可能持续。
四,再谈耐心资本
耐心资本是最近一直提到的。就现在来看耐心资本还是很稀缺的。
都说科技股是当年的白马股。其实十年前2015也是,科技股小盘股一通爆炒收割了无数新韭菜,然后主力资金跑去抱团白马蓝筹了。。。所有的抱团也好短炒也罢,玩的都是庞氏。强如茅台,当年高位2500多一股时,某个大基金经理抢跑出货,就套现了200亿,结果市值跌了2000个亿,崩了。
当大家都沉浸在财富幻觉中,最重要的就是都别卖,除非有新资金前赴后继来接盘,否则一卖都是崩。所以上面为啥要耐心资本,不要浮筹和空头,底层逻辑也没毛病。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PS:
上文提到的观察「机构行为特征」的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