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错过的寺院之湖北黄梅四祖寺——中国禅宗第一丛林

湖北黄梅四祖寺毗卢塔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单层重檐亭阁式方形砖塔

四祖寺景点分布图图中右上部的大金塔和静安寺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

四祖寺全景四祖寺位于西山脚下,西山,又名破额山、双峰山,海拔599.8米。风景秀美,名胜众多。寺院的西边(照片的左下角)有个牌坊,穿过牌坊沿着青石台阶可以到达毗卢塔和传法洞,西山不是很高,徒步爬上去既是一种锻炼,同时也是诚心的表现和对四祖道信大师的一种尊重,也收获了沿途的美景,一览四祖寺风光,一举多得啊。由于此次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三塔两桥一石刻一古洞,所以,到达四祖寺景区就先行向毗卢塔进发,这是四祖寺遗存年代最早,保护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古建筑。正餐前来道开胃菜,那就是二桥中的灵润桥,因为它位于寺庙的最前方,进入四祖寺景区首先看到就是它。

灵润桥亦称花桥,俗称过路亭,位于黄梅县四祖寺破额山出水口的石鱼矶上,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由四祖寺住持祖意禅师募缘修建而成。

此桥为单孔纵列发券,拱宽7.35米,拱高5.30米,桥梁石、拱石、券脱石等条石砌成,两侧平铺十八层桥石。石桥面宽6米,南北纵向长15米,上建廊式长轩,两端设高大的五花山门。

桥上建有廊屋5间,抬梁式构架,廊屋两端为砖砌八字牌楼门,墙壁斗栱间绘有各种花鸟图案。

南面门楣上书写“花桥”二字这种形式的花桥在五祖寺门前同样有一座,体现出地方建筑特色。

灵润桥内部廊屋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前后乳栿对四椽栿用四柱。青石桥面上的痕迹轻轻诉说岁月的流逝,空寂的山林间突显出世界刹那间的凝结。

灵润桥下瀑布由于是秋天,处于枯水期,所以水小的可怜。

碧玉流(丰水期)位于四祖寺前停车场前缘,灵润桥西边的龙头石悬崖之巅,是破额山南坡诸水汇聚幽黛河出山之锁口。春夏雨季,山水倾注、狂涛澎湃如黄龙直泻崖下,出入山路为之阻断,未修此桥前乡民从鲁班亭绕道寺院背后翻越青龙岭避河而行。桥下泉水经石矶直泻深壑,构成“瀑布岭头悬,碧空垂白练”的壮观景象。(照片借用)

水秀则山更灵,枯水期和丰水期差别太大,没法比。拍摄的位置不好,看来还得去距离灵润桥更远处取景。

还是桥上好取景,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麻烦。桥下取景麻烦,但也别忽视了桥下石面上的摩崖石刻。

灵润桥下石刻群文保碑石刻群位于灵润桥下方的石矶上,这里岩面宽广,平坦光洁,色褐如油,历代游人在此留下了许多题咏石刻。正草行隶,唱物寓情,神韵高远,与桥争辉。其时代跨越自中唐至清咸丰,最大的单字1米,最长的诗咏是七律,总数30余幅,面积达800平方米,堪称鄂地最大的古石刻群。其分布范围按崖面自然落差分为三迭:第一迭在桥前入水处至桥下南侧,有中唐书法巨匠柳公权的擘窠世刻“碧玉流”多篇诗咏;第二迭是石刻单字最大、题咏最多、篇幅密集的部位;第三迭下跌2米,石刻散布于坡旁岩盘上,不下8幅,最前沿刻有“钓台”二字及其附款。其下是落差近百余米的悬崖。桥东盘山石道旁亦零星散布的题刻四五幅。其中以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书“碧玉流”石刻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诗刻最为珍贵。由于长期水流浸洗,山洪冲蚀,人畜践踏,以及沙土冲压壅埋,能见的石刻仅是其中的二分之一。

“碧玉流”位于灵润桥拱正中下方一块状如游鱼的石矶上。据清顺治《黄梅县志》载:“碧玉流三字,唐柳公权书。”

黄仁题诗位于灵润桥下第二迭上坡处,内容为“双峰一片白云飞,古塔松苔紫气微,坐听桥头流碧玉,心随清响落鱼矶”。落款“南昌黄仁□题”。黄仁为明洪武监察御史,此诗为黄仁任湖广按察史时的题刻。

李得阳题诗位于灵润桥上游第一迭长方形石矶上,“碧玉流”石刻之北。诗云为“停骖选胜到禅扉,树色烟痕碧四围,老衲莫嫌身未隐,闲心已逐野云飞。”落款“明□□李得阳题”。为明代弘治进士、户部主事李得阳所题。

柳宗元诗文位于灵润桥下西南第二迭瀑布斜坡岩盘上,石刻内容为“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诗后有“宗元”二字,落款“大明嘉靖庚申胡效忠来游刻石”。清光绪《黄梅县志》载,该石刻诗文为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追记游四祖寺之作,明代胡效忠重刻于石上。

黄眉山人五言诗位于灵润桥拱下的石鱼矶上。诗刻幅面外框凿成长方形,长0.8米,宽0.7米。内容为“碧流堪洗钵,白石可参禅,坐到忘机处,王侯莫并肩”,竖写4行,落款“黄眉山人黠□□”。县志记载黄眉山人,南宋咸淳年间本邑百岁寿翁,以寿高而受皇封。

王辅题诗位于灵润桥下西南第二迭,约8平方米的岩石上。内容为“宝刹布黄金,仙泉流碧玉,清莹绝纤瑕,尘世赖以浴”,落款“康熙壬申春主知黄州府事襄平王辅元公氏题”。

“慧珠”位于灵润桥下的第一迭石鱼矶上,为“慧珠”二字,落款“姑射山贾鉝题”,贾鉝为黄州知府,随主知府王辅朝礼四祖时题书。

“洗笔”位于灵润桥下的第一迭石鱼矶上,石刻内容为“洗笔”二字,竖写。

“泉”桥下第二迭首冲之处,有巨书“泉”字,为此处最大的刻字。字高1.37米,宽0.9米。“泉”字上沿横刻二行“清光绪元年,有本如是”,题款“楚梅南阳布衣”,落款“邓文滨题”邓文滨为清代道光年间黄梅秀才,晚年于黄梅北部山区镌书留迹甚多。

“洗心”位于灵润桥下第二迭西南24米处岸边一块岩石立面,刻有“洗心”二字。落款“南阳布衣邓文滨”。

四祖寺前停车场边的仿古门面,有点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味道,只是屋檐笔直笔直的,没有丁点曲线,显得比较生硬。

四祖寺为现代复建,因而进入国保目录的仅仅是四祖寺塔(群)。

四祖寺塔不仅仅单指毗卢塔,而是三塔两桥一石刻的统称。

台阶整齐好走,但有一定的坡度,走起来还是有点消耗体力的,对于我们这些缺乏锻炼的城市居民正好一种小锻炼。

台阶两边不时有红叶,只是时候尚早,没有大面积变色,但还是给机械的登山运动增添一丝丝乐趣。

爬着爬着,眼前一亮,在一段最陡峭的石阶尽头就是毗卢塔。

走完石阶,走上平台,第一眼的毗卢塔,真是太漂亮了,这一路登山费力的不快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刚才还有点气喘的呼吸顿时舒畅了不少。

毗卢塔侧视(西南角)毗卢塔位于黄梅县四祖寺西侧青岭(西岭)岗上,坐北朝南。北倚四祖传法洞的崇山群峦,西有天马、笔架诸峰逶迤环抱,东有祖庭的梵宇琳宫顾盼护卫。重檐飞角,气宇轩昂,如同道信大师般关切地俯视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禅宗四祖道信圆寂于此,是道信大师的真身墓塔,被人尊为“毗卢塔”,意即毗卢遮那(法身)之所在;俗称祖师塔、平塔、方塔,御封慈云塔。先来认识一下四祖道信大师

毗卢塔正立面毗卢塔系砖石仿木结构,塔呈四边形,面宽10米,进深9.5米,高11.34米,属于单层塔。塔基上置高大的双层须弥座,塔身东、南、西三面各置细高拱券门,券门上方有枭混纹饰修饰,券门通塔内,檐下阑额用饰有莲瓣和卷草纹的砖砌成。斗拱、檐、椽亦系砖制,四面阑额下的墙头砌有雕字砖,铭记诸佛塔名号。四角攒尖顶,中覆铁镬,上承摩尼宝珠。体态稳重,气势轩昂。1981年12月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顺治《黄梅县志·地理志》中“慈云塔”条目载:“潜确类书附四祖山。即旧志所云慈云塔,未详所出。广济旧志谓大医示寂于此,则亦一仙迹也。”四祖道信大师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住锡双峰山,以农养禅,聚众弘法三十年矣。永徽庚戍(公元650年)传衣钵弘忍为禅宗五祖,翌年亲授弘忍起造墓塔。《五灯会元》载“迄高宗永徽辛亥(公元651年)闰九月初四日,忽垂诫门人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坐化而逝,寿七十有二,塔于本山。明年四月八日,塔户无故自开,仪相如生,众欢呼珍奉,自此不敢复闭。”

毗卢塔蓝天白云艳阳下,一僧一塔一香炉。

毗卢塔北面从这里看毗卢塔好像两层,难道毗卢塔是二层塔?其实不然,一、上面那所谓的一层很矮,不能算作一层;二、上面的这小层可以看作塔刹的基座;三、重檐处理是后世(清代)所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是在原来的屋顶中间切了一个四方形的口子,把中间的部分提升一定的高度,然后四边向下延长与原来的屋顶相连并固定住,这样处理既改变了原有塔的外形轮廓,富于曲线变化,活泼而不生硬;同时,由于这种处理可以形成重檐,大小的对比变化,使得塔庄严挺拔。单层塔如果顶部攒尖过缓会造成整个塔气势上有所削弱,难表达出庄严肃穆的意境;要是攒尖顶过陡又会使整个塔显得单薄,外形像个炮弹,很突兀,缺乏美感。而这样的过渡处理,很自然很和谐,而且屋顶依然符合唐代建筑屋顶的风格,平缓,如同展开的双翼。

毗卢塔东南角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闰九月初四日,四祖大师于塔中坐化。嗣法弘忍大师遂命封闭塔门,次年(永徽三年),塔门无故自开。大师真身完好如生,端坐如钟。弘忍以漆塑真身,永供塔中。唐大历七年(公元773年),代宗赐谥四祖为“大医禅师”,塔名“慈云之塔”。此后,祖师真身一直供奉塔中,至少延续到元朝末叶。清顺治《黄梅县志》载有元代诗人赵国宝的诗作《题毗卢塔》:“一层石塔一层云,塔外松筠数万根。大圣至今身不坏,游人如见佛长存。”记述了祖师真身安住塔内、游人追慕礼拜的情景,至此已历时八百个春秋。

毗卢塔东北角道信大师预知时至,住塔舍身,是为中国禅宗实行塔葬制度之始。在《“东山法门”与禅宗》一书中,武汉大学黄钊教授在论文《“东山法门”的开创,标志中国禅宗历史的形成》中写道:“禅门大师圆寂后,从道信起开始了塔葬……确实禅门的一次改革。实行塔葬,全身不散,裹布涂漆,收其身葬入塔内,供奉香火。”道信大师以前,由于所处历史社会环境和教内知见分歧等多种原因,三代禅宗祖师境遇极端恶劣,只能隐遁深山逃避迫害。四祖的时代,是在初唐盛世,方可聚众修禅,以农养禅,方可实现生前建塔待终,首开塔葬先河。因此,黄梅毗卢塔是中国禅宗祖师的第一座墓塔。

毗卢塔是一座砖石仿木构造的亭阁式砖塔,檐下用饰有莲瓣和卷草纹的砖砌成额坊;斗、拱、檐、椽亦系砖制,形态类别属单层塔中的四门塔。砖塔面阔10米,进深9.5米,高11.34米。外形近似一个立方体,高大的塔座、内收的塔身和平缓的塔顶,基本上各占塔通高的三分之一,其建筑工艺和设计上显示出高超艺术特色。

毗卢塔西北角这座单层砖塔,基座加上双层的须弥座高达3米的,双层须弥座在唐塔中出现不少见,但在单层四门塔中出现较少见。

双层须弥座既烘托出古塔的尊贵宏大,又使得塔身曲线变化丰富,立体感强,避免硬直线带来的生硬和单调。

毗卢塔后立面(北面)由于此塔为四祖的真身塔,供奉四祖道信大师的真身,考虑到用途,唯独北面没有开门,其余三门均开拱券门。

塔东面之拱券门枭混,装饰线角的一种,其截面为上半部呈内凹圆弧状为枭,下半部呈外凸圆弧状为混(又称半混);也可将其上下均分为三部分,上为枭、中为炉口、下为混。线脚有向外突出弧线的是混线,向内凹进弧线形的是枭线。有时候两者连在一起使用,称为枭混线或者混枭线。简单可以理解为有凹凸变化的曲线,如圆雕宋时称为混作,就是雕作部分完全凸出的一种雕刻工艺。

塔南面券门四面外墙正中均饰有用枭浑弧线圈成的巨大壸门,这是用侧面预制有凸出部位的特用砖,定位砌入墙体,其凸出部上下相接而构成完美对称的多曲弧线,表示这里是尊贵的门庭。塔东、西、南三面设券门,门高3.15米,宽1.61米,均可入塔室。

南面券门上的装饰纹饰这个纹饰仅南面券门上有,其余三门没有,不知是当时这样设置的还是被后世所损毁,因为塔身各面局部均有残损,唯独南面有白灰抹面,其余三门均青砖外露。具体是什么含义不确定,但从外形和纹饰看,有点想梵文悉昙体种子字。纹饰估计不是建塔的年代所设,可能为后世重修时增饰的(塔身上的斗栱为明代重修),明朝开始盛行密宗,种子字等梵文装饰在寺院建筑中开始风行,青海西藏等地的寺院使用很多,多为兰札体,如青海塔尔寺就有,著名的有六字真言等。密教(宗)中,表示佛、菩萨等诸尊所说真言之梵字,又作种字、种子字。含有引生、摄持之义。之所以称之为种子字乃因其具有‘自一字可生多字,多字复可赅摄于一字’之意。以佛教金刚乘(密教)的标准,意谓以梵字书写,佛菩萨金口宣说的真言咒语,即称为种子字。

塔南面东侧匾额“迦毗罗城□生塔”迦毗罗卫城蓝毗尼园是佛陀降生处,是为第一大圣迹,因而此处缺失的可能是“降”或“诞”字,迦毗罗城降生塔。

塔南面西侧匾额“摩迦罗国证道塔”摩迦罗国尼连禅河边菩提树下是佛陀成道处,是为第二大圣迹。阑额的边框莲瓣纹和其中的卷草纹饰清晰,保存完好,历史痕迹鲜明。

塔身西面南侧“迦尸国转法轮塔”迦尸国波罗奈城鹿野苑是佛陀初转法轮处,是为第三大圣迹。

塔身西面北侧“舍卫国现神通塔”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是佛陀现大神通降六师外道处,是为第四大圣迹。

塔身北面西侧“□□□□□□□”桑伽尸国曲女城佛陀于忉利天为母说法三月后,自七宝宝阶降下。是为第五大圣迹,年久已幔灭不清,考证自右至左估计为“桑伽尸国神降塔”。

塔身北面东侧“□舍城□化度塔”王舍城提婆达多破僧,僧众分离二处,佛陀化之使归一味处,是为第六大圣迹。由此可知此处为“王舍城分化度塔”。

塔身东面北侧““□□城中思念塔”广严城佛陀思念寿量,将入涅槃处,是为第七大圣迹。可知此处应为“广严城中思念塔”。

塔身东面南侧“□□□城□□塔”拘尸那城娑罗林内佛陀入涅槃处,是为第八大圣迹。由此可以推测此处塔名应为“拘尸那城涅槃塔”。塔名之上,为环绕塔身的两道牡丹卷草花纹砖带,表示仿木结构的阑额与普柏枋,牡丹秀丽舒展,蕴含生机和动感。

在塔身四角腰部均有用砖叠涩逐层挑出的凸起构件,侧视如同狮头,远观则像展翅上飞的巨鸟,这是天龙八部中大鹏金翅鸟的造型,作为祖师墓塔护法神,同时也印证了为何该塔称为毗卢塔。

塔身西面北端腰部可以从残存的塔身中大致看到羽翼的形状。

塔身北面西端腰部密宗中任何愤怒本尊的顶上空中皆有此大鹏金翅鸟飞翔,显宗中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证道时,具六种庄严,其中顶饰庄严即此大鹏鸟,象征弘法利生事业的胜利。

塔身东北角腰部大鹏金翅鸟凸出明显,有残损。

毗卢塔东南檐角

毗卢塔西南檐角

毗卢塔西南上层檐角檐角处理得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动感十足。

塔身斗栱斗拱出两跳,双翘五踩平身科,斗拱层为明代维修时补加的。厚重的塔檐下饰以砖石仿木结构的斗拱,一跳跳头上的横拱处理为鸳鸯交手拱,在光照下形成虚实强烈对比的空间层次,给塔檐平添华彩。

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结构,屋顶顶部承置巨大的铸铁空体覆莲刹座,直径2米多,覆莲刹座上承半开莲层,上托宝珠刹顶。方形的塔身,圆形的塔顶体现出中国人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方代表稳定不变,圆代表运动变化,塔身外部这些构件的设置,都从立面上改变了立体方塔的外形,使整个塔身无论从高低远近任何方位观察,都给人以方而不滞、稳中有变的感受。

加以四周群山映衬,符合我国古代风水景观学中“重远视”的原则。塔身后方远处为传法洞。

塔室内正壁供奉的四祖大师像塔室北壁正中置一木佛龛,为现代仿清式做法,龛正中四祖大师跏趺坐,左右分侍立弟子弘忍、法融。八角形塔室除北壁供四祖大师像外,东、南、西三面置门供进出塔室,其余四壁(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各开一条形拱券龛,每龛各供奉一弟子,这四弟子与木龛内的二弟子共称为四祖大师的六大高足。

毗卢塔的塔室亦颇为壮观。塔室下方平面呈八角形,好似将毗卢塔的四角抹去成为八角形;上方则为圆穹顶,下方的八角柱体上方置连接圆穹顶,外形好像一只一头削过了的铅笔。这种下方上圆的塔室结构,既满足塔室的使用功能,又增强了塔体四角的承重能力和减轻塔顶的重量,还体现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巨大的穹窿顶,浑圆规整,逐层收分,给人以深邃的感觉。由于历史痕迹加之塔室内不光线原因,仰望穹顶如同仰望星空一样,有高深莫测、飞升天庭的感觉。塔室穹窿顶的处理使毗卢塔成为少见的无梁大殿,据说这是宋人维修的结果。

东、南、西三面高大劵门既满足进出塔室礼拜大师的功能,又使得塔室采光充分。塔室同样的砖石仿木结构,塔室内转角处均设半圆倚柱,柱顶卷杀,柱头有雕满缠枝卷草纹的阑额相连。塔室下部八角形的顶端同样设有砖雕阑额的构件,其上置双抄五铺作斗栱,斗栱上承撩檐枋,枋上置穹窿顶承托塔顶。

塔室西北壁龛塔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各壁柱间各设一壁龛,龛高1.39米,宽0.68米,龛楣成火焰状。为安全起见,在拱券上方还是安置了一石条过梁。弘忍禅师继承衣钵成为五祖创立了东山法门,新罗法朗成为新罗禅宗鼻祖,五祖弘忍、牛头法融、荆州法显、荆州玄爽、衡岳善伏、新罗法朗共称为四祖六大神足。六大弟子环侍在四祖身边,仿佛回到当年四祖为弟子们说法论道的年代,清脆的木鱼声和四祖洪亮的说法声不时在耳边回响。

毗卢塔北面的山路除了沿台阶上山,还有一条蜿蜒的水泥路可以走,这是专门为年纪大的人乘车上山谒祖而修的本公路(前任方丈本焕老和尚所修),步道与车道在这里平行交汇,颇有点殊路同归的意思。

刚刚“殊路同归”,就要“分道扬镳”了,左边的步道直上为传法洞,右边的车道可以直达芦花庵。

传法洞传法洞是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四祖道信大师传衣付法于禅宗五祖弘忍禅师的圣迹,毗卢塔北200米左右。

高台之上的传法洞

禅院2004年重建,粉壁黛瓦的徽式小院坐落在高台之上,清风翠峦的映衬下格外夺目清心,高台围栏沿下的石壁上部横排四个铜字“佛光普照”,在老远的山下都能看见。石壁下部嵌一石碑,镌刻四祖法语。

前殿祖师殿,正中供奉四祖缅玉跏趺坐像。

后殿传法洞殿仿建的比山下的门面强些,屋面有曲线,如果殿正脊和马头墙脊不是直线而略有曲线,那就更好了。

传法古洞殿内北壁有一石洞,为天然石洞,洞内可容纳二至三人,洞口上方一块大岩石酷似一只大猛虎,形态极为逼真。洞口前原建有殿宇,终日香火不绝。相传,四祖道信大师经常在此洞讲经说法。有一天,大师正给弟子弘忍讲《般若经》时,忽然一只猛虎路过此地,听见洞里有人在讲经,就被吸引过去,悄悄地伏在洞口偷听,不知不觉就听入迷了。待四祖大师讲完经文后,这只猛虎也顿开大悟,决心弃恶行善,皈依佛门。干百年过去了,这只猛虎依然屹立于洞口,护卫这块神圣之地。此洞为禅宗圣地,时有僧众前来拜谒。

洞中供奉的佛像与大师像佛像大,禅师像小,既表现出尊卑有序,又体现佛法的传承,佛传师,师传弟子,佛法永存。传法洞殿后方有一后院门,从后院门出沿山路步行500米左右就到了四祖寺的下院芦花庵。

芦花庵山门芦花庵为现代复建,风景优美,山色空灵,是个修行传道的好地方。

群山环抱、绿树掩映,好一个清净修行的好处所。

芦花庵全景水不仅是生命的必需品,也是景色的调节剂,有水景色平添无限韵味。水波粼粼、竹影婆娑,一幅风光旖旎的山水田园画卷展现在眼前。

寺前有田地,同样体现“以农养禅”。

天王殿芦花庵的天王殿没有按照汉传佛教寺院的传统正中供奉弥勒菩萨,而是供奉的观世音菩萨,这点有点特别。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芦花庵天王殿的屋顶是一个歇山顶加在另一个歇山顶上的组合而成的。

大雄宝殿正立面庑殿顶,没有推山,因而正脊较短。

大雄宝殿内的佛像佛像颇具南传佛教造像风格

现代工艺塑造的传统题材纹饰

大雄宝殿侧视虽然仿建的大殿细节不忍近视,但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毕竟钢筋混凝土的工艺无法完全达到木结构的效果。

寺院宗教活动正常有序,此时正好是尼众们集结去做功课俑诵佛经的时候。

得道比丘尼缓步在大雄宝殿前,那种从容大度让我心生佩服。

大雄宝殿戗脊

寺前池塘宁静以致远,心静如水才能安心修行。

简单即是美

明月桥位于四祖寺院外西北侧玉带河上。东西向纵跨,长5.5米,面宽5.3米,拱高1.7米,以花岗岩方条构成。单券发拱,一丁一顺双层砌。拱顶正中长石上刻有“大元至正六年庚辰五月一日立”(公元1346年)。比灵润桥早建四年,为庭柏祖意禅师手造,时至今日仍能承受载重10吨的车辆通过。过明月桥不远,远远的看到一片竹林,往竹林方向走不远的就可以看到一个台阶和平台,平台正中矗立这一个小塔,衣钵塔。

衣钵塔,亦称祖师塔,距四祖寺西北500米。该塔为单层石塔,塔高3.17米,系麻石仿木结构,六角攒尖顶。该塔造型独特,檐角弯曲夸张,按其形制和建筑风格估计此塔为唐建宋修之古塔。

塔基平面呈四边形,塔基边长2.32米,高出地面0.44米,基座上置高约0.8米的须弥座,须弥座六边形,上、下枭刻仰覆莲纹,束腰处每面镌刻瑞兽、花卉等图案。

鼓形圆柱塔身立于六角形须弥座上,塔身正立面(南面)减地镌刻一拱券假门,门高0.5米,宽0.33米。门楣火焰状,门扇为板门式,门板上部原饰有门钉纹六排,现能清晰看到两排,每排3或4个,门中部有石刻铜锁。

屋顶的形式为六角攒尖顶,塔身上端用整块麻石凿成翘角飞檐,檐下刻有椽子和飞子,檐角部的子角梁同样向上弯曲夸张。塔身顶部靠近屋檐处同样刻以覆莲纹。

塔刹的形制为须弥座上置覆盆层,上承宝瓶刹顶。这样处理既扩大了塔刹的体量,使得该塔雄伟壮丽。同时须弥座和覆盆层的完美结合,使得塔刹过渡自然,灵巧而不笨拙。

塔刹须弥座的束腰雕凿为半开莲时,上枭刻成山花蕉叶纹,这两点都是唐塔上惯用的手法,也是推断此塔建造年代为唐代的重要依据。

束腰半开莲层,也有的称之为瓜棱形,个人认为此称法不确切,因为瓜棱的称谓始于清,用在早期建筑上不一定合适。就如同宋式铺作中出跳的华栱,你用清式的称谓“翘”来称之,总是不对劲,怪怪的感觉。

屋檐的檐角弯曲夸张,这明显与唐代屋檐的平缓不相符,这也是困惑我断代的地方,故此塔也有可能是建于五代时期或宋早期,是过渡时期的产物。

塔身除南面刻有假门,顶部刻有覆莲纹外,再无其它纹饰和文字,整个塔没有见到塔名和石碑,这也为该塔的断代带来困难。

相传,四祖道信大师晚年在传法洞此将衣钵传给了他的得意弟子五祖弘忍大师,为纪念此事,特造此塔。这也是在没有碑文、塔名的证实下大家称该塔为衣钵塔的原因。如果传说属实的话,那么该塔建于唐的推论是没有问题的。

方形塔基底座上置素面塔基盖板,塔基座下有地宫,沿甬道台阶可入,早年封闭。有古建专家评述该塔有五代后期北宋早期的建筑风格,疑为四祖寺五代时期的住持清皎禅师墓塔。

沿着塔前的路直走,不一会就能到达鲁班亭。

鲁班亭东面鲁班亭,又名鲁班塔、众生塔,位于寺北500米的杨树岭,坐北朝南。六角单檐攒尖仿木构石亭,高6.7米。建于北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亭身平面六边形,边长3米。塔身三面置门,三面置石墙壁,壁中嵌轱辘钱棂花槅窗,南面为正门。亭身下有须弥座,高1.5米,有塔盘,四周围以石阶。

鲁班亭正立面(南面)亭基为须弥座形式,只是目前疏于管理,导致亭身四周杂草丛生,看不大清楚。可惜啊,国保,由于疏于管理,亭内放置的枯竹没有任何保护作用还有碍观瞻,亭内杂草密布无处下脚,塔刹已部分丢失。门上方的屋檐未覆盖石板瓦,而窗上方的屋檐盖有石板瓦,这种相间盖瓦和相间置门的作法在目前遗存的塔亭中极为罕见,不明白是何原因?

鲁班亭西南面鲁班亭,是一座石构的祭祀亭,由外亭内塔组合而成,内塔为种松和尚塔,故鲁班亭谐音又称众生塔。

鲁班亭东南面亭基平面为六方形,六角各立一六棱石倚柱。

柱头有阑额相连,柱脚有地栿相连,柱下有石质柱础。2006年的老照片,此时亭内外保存良好,高1.2米的宝瓶亭刹完整。遗存千年保存几乎完好的古亭却在这短短的十年内残损严重,塔刹已部分丢失,令人心痛啊。

亭室正中立有竖蛋式覆钵塔,俗称卵塔(唐代南阳慧忠国师称此类塔为无缝塔),通高2.25米,下设六面须弥座,束腰部各面刻有动物图案,造型生动;上立高1.3米浑然规整的蛋形石雕塔身。世称种松道人塔或栽松塔,相传四祖大师为保藏弟子五祖弘忍的前世栽松道者的真身所建的祭祀塔,属唐建筑遗存。清晦山戒显《双峰赋》中“鲁班亭石屋,塔接栽松”即指此处。宋元符二年(1099)二月,寺僧戒耸募化山前刘子常,于塔外建石亭遮护以保护石塔,亭身北壁外下部的陡石板上刻有志铭。晚清高鹤年居士《名山访游记》卷七中记述他于清光绪癸已(1893)三月十九日在四祖寺的见闻中,有“四祖山,蕲春属。一天门,渐入佳境。五里,种松和尚塔。林木清幽,五祖前生,号种松道者,求道于四祖……”指的就是这座竖蛋形的无缝塔。

种松塔须弥座局部

正门内侧正南面为亭室正面入口。门头额枋与门槛地栿两端分别凿有两轴孔,以支门扇,现已不见门扇。

柱头上有普拍枋,枋上置圆形栌斗,外檐斗栱斗口跳,跳头上置斗直接承撩檐枋。

每间补间置一补间斗栱,柱头斗拱同时也是转角斗拱,做法与补间斗拱相同,也是仅出一跳的斗口跳,隐刻泥道栱。

看,像不像一把伞。亭内顶呈伞状,亭内中间有一块大圆石,俗称“凤凰窝”,类似伞上的构件“蜂巢”,将亭子“撑起”。不同的是蜂巢是套在中杆上,中杆是竖直放置的,而鲁班亭内没有立柱以扩大实际使用空间,故将凤凰窝是架在水平放置的月梁上。该月梁是鲁班亭内唯一的梁,对亭顶起主要支撑作用,如果大梁断裂,则整个亭顶就会坍塌。鲁班亭共有12根垂脊,斗拱内转出跳承垂脊,上覆三角形石板作瓦。亭顶均分为六大方块,其中三方盖有石板瓦,三方未盖石板瓦,覆盖与不盖相间。

里转斗拱出两跳,双抄偷心造五铺作,二跳华栱跳头上直接置斗上承垂脊。一般建筑物外转斗拱比里转斗拱出跳多,这里恰恰相反,这比较少见。

亭内进深(南北向)方向置一月梁,梁头伸出亭外造成华栱出跳,月梁中部上方置一蜀柱,蜀柱上托“凤凰窝”,与内转斗栱一起支撑亭内的12根垂脊。垂脊就像伞骨一样,跟凤凰窝一起支撑亭顶,就如同蜂巢和伞骨一起将伞撑开一样,所以鲁班亭的构造跟雨伞很相似,不知道是现代雨伞借鉴了鲁班亭,还是鲁班亭的建造借鉴了雨伞的构造,这还需进一步考证。

轱辘钱棂花槅扇

塔刹残损明显,须弥座只剩下枭和束腰,上枭与其上的宝瓶刹顶已荡然无存。

我一直在思索,为什么亭顶相间覆盖石板瓦?是故意为之还是因为年代久远残损的?要是自然或人为残损,这也残损的太有规律了吧!

还有一个特别的处理就是柱头铺作,同时也是转角铺作,跳头上放置的斗也是圆斗,这样能更好地承托转角处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根撩檐枋。

走访完鲁班亭后,直接回到四祖寺“慈云之塔”牌坊处,最好进入四祖寺内,走访最后的主角——四祖寺。

四祖寺山门千年古寺四祖寺于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毁于战乱,光绪年间重修,后又毁,仅剩祖殿三间,目前建筑为本焕长老1995年发宏愿历时五年复建的。

山门殿对面的照壁

山门殿寺名为赵朴初居士题写,山门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规模宏大,从这看出如今四祖寺的经济实力。

天王殿正中供奉的观音菩萨

殿前檐柱塑盘柱升龙

从祖殿三间到今天的殿宇众多,僧众繁盛,本焕长老的重兴祖庭的愿望是达到了。

天王殿连天王殿都修成面阔七间的重檐歇山大殿,你说这得多有实力啊。

大雄宝殿

殿前宽大的平台

殿前檐廊

大雄宝殿倒座海岛观音

大雄宝殿檐角

观音殿中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慈航普渡。

四祖殿

四祖道信大师坐像

道信大师,一代宗师,禅门泰斗。

法堂、藏经楼1995年12月,释本焕长老担起重兴大业,历时五载,建成殿堂楼阁200余间,昔日祖庭,重现辉煌。2003年9月12日,本老功成身退,释净慧大和尚继任方丈。誓以重振四祖禅风为任,倡导生活禅法,加强僧制建设,继办《正觉》期刊,举行以禅修为主旨的四众共修法会及禅文化夏令营等活动,寺前停车场、“慈云之塔”石牌坊、传法洞、寺院至毗卢塔及传法洞朝圣台阶、本寺至芦花庵的盘山公路(本公路)等工程相继竣工。千古禅刹,生机焕然。如果你心静不下来,亦或你想体会一下禅宗的精髓,可以参加四祖寺举办的禅文化夏令营,定会受益匪浅。

大金塔与静安寺效果图中华禅宗佛祖大金塔坐落于四祖寺西侧,楼阁塔造型,7层,通高53米。塔身主体钢筋混凝土构建,内外包以鎏金铜板。塔身内壁采用錾铜工艺,一至七层分别镌刻历代禅宗祖师圣像、禅宗公案、禅宗祖庭及重要传法经典等内容。此专奉禅宗佛祖为本尊之塔,在中华尚属首创。大金塔由净慧长老于2012年倡缘兴建,长老2013年圆寂,大金塔也成为了长老人生中所筹划的最后一项宏愿,大金塔建成后必然会成为禅宗一大圣境。

山东济南历城柳埠镇青龙山麓神通寺四门塔,建于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为我国现在最古老的单层石塔,被誉为“华夏第一石塔”,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安阳修定寺塔,建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到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之间,素有“中国第一华塔”之称,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一说修建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之间,故称“唐塔”。

同光禅师塔,为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所建,位于少林寺常住院东北墙外50米处。

平顺县城东北苤兰岩乡虹霓村海会寺,建于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的明惠大师塔,全塔雕刻精致,比例适当,是一座精美的唐代单层方形石塔,反映唐朝建筑与雕刻相结合的高超水平。塔身石碣记载了高僧明惠大师在明知被害情况下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僧人气概,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柴泽俊古建筑文集》中曾这样描述:“与我国同时期单层方形石塔相比,如北京房山云居寺小西天中台小台塔、甘肃永靖炳灵寺第3窟中石塔、山西晋城青莲寺慧峰禅师塔、高平开化寺大愚禅师塔等,其造型之美,雕刻之精,皆高出一筹。”“在已知的唐代石塔中,塔刹精致而保存完好者,此为最佳。”“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代——唐代时的佛教石雕艺术已达到了高峰。尽管地处平顺山区,交通不便,但匠师们想象丰富,构思巧妙,加上他们的辛勤劳动和非凡技艺,才创造出这样精美的作品,使之成为我国唐代单层石塔中的代表作”。

炳灵寺石窟第3窟唐(公元618~907年)珍贵独一无二的整块石料雕凿的唐代石雕塔

高平开化寺大愚禅师塔,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

江西宜丰县太子塔僖禅师墓塔,僖禅师名李僖,为唐肃宗第十四子,安史之乱后随高僧南阳慧忠出家,在宜丰逍遥山一带定居,逝后真身葬于此,是一座亭阁式墓塔。约建成公元9世纪初,用花岗石雕琢叠砌。塔高4.5米,平面四方形,塔座为双层须弥座。塔座、塔身、塔刹均刻有罗汉像。

江西赣县宝华寺大宝光塔,又名玉石塔,宝华寺大觉殿内,为唐穆宗亲御塔名,塔高4米多,底宽2.99米,塔身为红褐玉石雕成,刻有动物图案,带翘飞天,雅致美观,做工精细,被誉为“江南第一塔”。该塔为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始建,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毁,咸通五年(公元877年)重建。国保碑名“大宝光塔”,省保碑名“玉石塔”,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灵岩寺塔林海会塔,位于墓塔林东区的北部。海会塔,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妙空禅师为众僧筑造,亦称普同塔。该塔具有造型古朴、轮廓明快、雕饰简洁无堆砌之感的艺术风格。墓塔平面呈正方形,塔身东西南三面开有龛洞,而北面则刻有北宋宣和五年的《海会塔铭》石刻。

济南灵岩寺祖师塔,位于寺塔林中央甬道北端,塔林中唯一的砖塔。传说是为了纪念北魏时期的灵岩寺创建者高僧法定而建,具体建造年代不详,一说“祖师塔”是北魏原物,按其造型风格修建年代约在唐代中后期到北宋中期之间。造型为平面方形重檐亭阁式,高5米。底部高大方形石质基座,平素无饰。上设一层束腰,每面刻八个壶门。塔身南面辟拱券门,塔心室内供奉三座像。塔身之上为涩叠十五层出檐,再上反涩叠九层。第二层檐部隐出卷云纹,其下有束腰,每面刻九个壶门。塔刹为尖顶宝珠,坐落于六角底座上。

河南嵩山法王寺二号塔,建造年代不详,推为唐塔,作为单层亭阁式塔来说显得挺拔修长。未设塔基,这也是唐代砖塔的常见作法。叠涩出檐,出檐深远,并带出优美的弧度。上面再反叠涩承塔刹,塔刹体量硕大,蕉叶围绕覆钵,覆钵上再作蕉叶、莲座,最上层为葫芦刹。蕉叶上雕刻有各种图案,非常得精美。

河南嵩山法王寺三号塔,建筑年代无考,推断为唐塔。塔高约8米,边长4.25米,塔基很高。南面券门已封死,塔基宽出塔身。叠涩出檐,伸展很大,顶部砖砌蕉叶莲座,上置塔刹。

法王寺四号塔东临二号塔,推断为唐塔。塔高约7米,方形单层砖塔,底部塔基宽大,塔身南面开券门。叠涩出檐伸展较小,塔檐之上部分残损严重,顶部石刹较简洁。

灵岩寺慧崇禅师塔,位于塔林北端最高处,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石砌单层重檐亭阁式塔,高5.3米。塔下束腰须弥座,座上砌方形塔身,南面辟券门,东西两侧作假门,皆作一妇人半露状,东面作进入状,西面作外出状,形象极为生动逼真。门楣雕有狮头、伎乐、飞天、武士等浮雕图像。塔室内顶部作覆斗状,原置慧崇造像,今已不存。塔顶出檐三层。以石板叠涩出挑又逐层叠涩内收,每层塔檐之间均有素面方形塔身,顶上置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塔的整体造型稳重而秀丽,尤其塔门上的火焰形尖拱及雕刻极为雄劲有力的武士造像,为典型的盛唐时期艺术。

泛舟禅师塔位于运城市西北五公里寺北村,报国寺的遗址上,距运城市区西部约8公里。塔创建于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为一座保存完整的亭阁式塔,是圆形唐塔的典型实例。塔为正圆形,分为塔顶,塔身、塔基三部分,高约10米。塔的铭文有自己特色,是从左到右排列竖写,在全国属于罕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泛舟禅师塔现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登封少林寺法如禅师塔,建于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单层亭阁式砖塔,平面方形亭阁式塔,建立在一座高约3米的石砌基台上,塔本身高6米左右,正面辟拱券门,塔檐为九级涩叠,以上为方形砖砌刹座,塔刹为山花蕉叶、四级相轮及摩尼宝珠。

河南登封少林寺法玩禅师塔,单层亭阁式方形砖塔,建于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十月。砖砌,高约6米,塔身单层,涩叠11层出檐,塔檐的上部应还有一层重檐,虽破损得非常严重,但仍能看出原有的形制。南面设拱券门,门内镶嵌拱形石门一块,浮雕非常精美,包括二飞天、二妙音鸟、二金刚以及门钉门锁等。砖雕门楣已毁,似为火焰型。塔身背面嵌石板塔铭,记载法玩禅师生平以及建塔历史。塔刹为五层石雕,由云盘、仰莲及宝珠组成。

河南登封少林寺萧光师塔,建于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单层亭阁式六角形石塔平面呈六角形,用规整磨光的青石砌成,高3.97米。塔之下部为87厘米高的基台,基台上的塔身高1.79米。室顶叠涩上收,中心为石雕的莲花藻井。塔门上方,题“萧光师塔”四个字。

陕西户县草堂寺鸠摩罗什塔,单层亭阁式八角形石塔,俗称八宝玉石塔,位于陕西西安市西南30余公里户县的草堂寺内,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的舍利塔。塔建于唐代,具体建造年代不详,玉石结构,单檐亭阁式,高2.33米。全塔用玉白、砖青、墨黑、乳黄、淡红、浅蓝、赭紫、深灰等八种颜色的玉石雕刻镶嵌而成。此塔的造型、雕刻,均极雄健精美。体形虽然不大,却是一件极为精美的唐代建筑雕刻品。黄梅县城有一古塔,由于距离四祖寺15公里,距离不远,特地去看了看。

黄梅高塔寺塔高塔寺塔又名百尺塔,俗称春笋塔、乱石塔,位于黄梅县城区古塔西路东。唐守中兄弟于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建于高塔寺内,故名。今寺已不存,独存塔。平面八角形,多层密檐式,仿木结构,青砖筑砌而成,共13层,通高33.4米,为湖北境内大型多层密檐砖塔之冠。1956年,高塔寺塔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塔身的立面、檐面均为内(凹的异体字,音义同),称“双”结构,全国仅存二例,实属罕见。

塔身一层南面入口上方的石碑塔底层南面设一拱券石门,原有铁铸四大部洲菩萨,今已不存。

塔室入口塔身一层南面开一拱券门,有甬道可入塔室。

室长方形,面积约十平米,室顶作叠涩圭首顶。

一层塔室顶

各层设有佛龛、直棂、格眼窗,出檐及墙体均呈内凹形,整个塔身华美、庄重圆和。

塔身一层最高,二层以上逐层收分。

密檐塔多为实心塔,多不能攀登,最上层为叠涩攒尖式。

塔身第三层每面外壁券门两侧各置两块刻字砖,正南阴刻“皇帝万岁”,其余刻文由西向东依次为“重臣千秋、雨顺风调、民安物泰、下及有情、同沾功德、共成佛道、上祝当今”。

该塔之建筑结构颇具匠心,全塔不用其他材料,全部用砖石叠砌而成(故又称乱石塔),历经千年依然基本完好。鉴于年代太久,五层以上檐角有所风化,为保护古迹,1986~1988年国家文物局文保所对该塔进行修葺。5~13层落架修复,塔顶新置仿宋青铜塔刹一具和避雷针,塔身外表全部施行化学处理,建塔盘、台阶及排水系统等。

THE END
1.拟禅月大师窟中罗汉^^LohanintheCave饶宗颐作品拟禅月大师窟中罗汉 ^ ^Lohan in the Cave在线作品展览,饶宗颐官网在线展厅为您查询饶宗颐资料及了解艺术作品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https://raozongyi.artron.net/works_detail_brt000010504018?keyword=%E5%A4%A7
2.走出来的高僧虚云人物春秋虚云大师大规模行脚参学,朝拜禅修,结识了国内外许多高僧大德,道业大增,见识大增。 56岁的虚云大师在九华山,遇见扬州高旻寺住持月朗,得知高旻寺要打十二个禅七法会,就决定参加。 在高旻寺静静禅堂中,第八个禅七第三晚,第六枝香开静时,护七僧照例倒开水,沸水烫了虚云大师的手,茶杯落地,脆响之中,虚云大师顿http://fjsyhzh.com/zh/rwcc/4607.html
3.当代南传佛教内观禅修四大体系之对比性研究但是它却不能够产生内观智慧,只有内观才能获得智慧,并以此来洞见事物无常、无我、空的本质,真正地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豪特曼就说:“奢摩他创造了世间智慧,而内观打破它们并洞见它们的实相。”[11]智者大师也说,“止观者,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12]。http://www.zgfxy.cn/ztjj/zgfx/x/zdesjqeyn/2012/03/13/162249724.html
4.aso优化师是什么2020年国内海外ASO实用工具推荐!4、 禅大师(http://chandashi.com) 蝉大师是国内最早同时提供苹果和安卓各大应用渠道数据的数据平台,国内首家提供全球155个国家与地区的榜单、关键词、热搜以及苹果搜索广告数据并提供海外ASP与ASM优化服务的公司,同时还是国内首家实现全球59个国家地区ASM竞价搜索广告数据查询的公司。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664746/article/details/111673345
5.星云大师2014年5月3日,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禅宗临济宗第48代传人星云大师访问同济大学,受聘担任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并为同济师生作题为“禅的故事”的主题演讲。星云大师表示,很高兴担任具有100多年办学历史的同济大学的名誉教授,佛教对教育也非常重视,早在唐代就拥有众多的学生。他说,教育能够救国,可https://www.fzzjgs.cn/m/view.php?aid=374
6.西黄寺:达赖和班禅的帝都旧居想拍照是因为内部的陈设太不寻常了,其他寺院大雄宝殿的主尊一般供奉的都是释迦摩尼,但西黄寺不是这样,殿中央供奉的是班禅大师的法座——左为九世,右为十世,居中者则是十一世。猜测可能是因为西黄寺与历代班禅的渊源极为深厚的缘故,六世班禅在此驻锡圆寂,十世班禅在此创办佛学院,而在历史上,西黄寺也正是由班http://www.meiwen.com.cn/subject/txbevftx.html
7.要求“万无一失”新西部网《新西部》杂志官网班禅从2010年首次亮相“两会”,至今已七次 “从容参政”。身为最年轻的全国政协常委,他一袭藏红色僧袍总能成为焦点。与班禅有过接触的委员们,对班禅一致印象是“笑容亲切、表情谦和”。用时下最流行的话说,“暖男”一枚。看来,不是班禅大师“高冷”,而是负责安保的警卫比较“高冷”。 http://www.xxbcm.com/info/1008/40504.htm
8.天台山慈恩寺官网天台慈恩寺是一座1400多年的洞窟古刹,永慈大师在此成就了肉身菩萨,现任住持释智渡法师,发愿将天台山慈恩寺建设为有缘来转转也能成佛的江南敦煌;慈恩寺-止观禅修-2019年。https://www.ciensi.net/
9.从前一位禅师遇到一位理科生,后来禅师疯了(下)14、青年问禅师:大师,为什么我有很多优点,可是别人看到的全都是我的缺点呢? 禅师微笑道:这就像一面镜子,你只能看到自己的容貌,却看不到镜子后的他人。你能找到一面不一样的镜子吗? 青年略一沉吟,把迈克尔逊干涉仪里的半透半反介质拆了下来。 (迈克尔逊干涉仪里的半透半反介质在反射一部分光线的同时,也可以和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6790937_1.html
10.装机大师帮你组装电脑100%正品行货京东装机大师提供组装电脑配置单和组装电脑服务,在线自助装机,满足游戏娱乐办公需求,装机宝典拥有大量配置方案,为小白用户提供高性价比配置单,硬件自动兼容,买的越多越便宜,京东自营正品行货,物流售后有保障,提供DIY组装一站式服务。http://diy.jd.com/
11.赛博朋克2077禅学大师介绍游戏问答F_n = F_{n-1} + F_{n-2}, F_1 = F_2 = 1,这四个数分别是数列的第12到15项 https://www.9game.cn/wenda/580309.html
12.新闻网古都随州华人圣地频道专题这种隐迹山林,深入民间,远离政治,贴近平民的禅门活动,与北方禅师拼命跻身上层追求显达有极大的区别,它表明六祖以后的禅宗在民间社会的广泛渗透和强大活力。 慈忍(善信)大师在大洪山向民众传播佛教禅宗信仰和文化,他的幽济禅院成为百姓祈祷求愿的场所,从一个侧面迎合了平民百姓“力不足者取乎神”《柳宗元集》卷44《http://www.suiw.cn/article-52577-1.html
13.接口大师v3.8.0版本更新,首页改版+组合套餐+微信登录+独立App接口大师,可以用于即刻搭建接口开放平台。除此之外,本软件产品还可用于快速搭建:接口平台、API开放平台、数据平台、PaaS平台、SaaS软件等。 接口大师官网:http://pro.phalapi.net/ 接口大师有以下特点: 产品软件 + 源代码 + 技术服务 + 免费升级 + 文档齐全 https://blog.51cto.com/u_13573153/4600504
14.太极1从零开始CCTV节目官网电影类型:动作,冒险 集数:1集 导演:冯德伦 简介:这是一段发生在中国陈家沟的传奇功夫故事,怪咖杨露禅头生异角,在陈家沟历尽艰辛吃尽苦头,最终成为一代太极拳大师,并抱得美人归。 立即观看 精彩看点 电影《太极1从零开始》精彩看点1 电影《太极1从零开始》精彩看点2 https://tv.cctv.com/2013/12/18/VIDA1387337105318145.shtml
15.文化基金会理事长曹耘山一行曹耘山首先向班禅大师敬献哈达,班禅大师赐福后将哈达和红色金刚结一并回赠。班禅大师同曹耘山亲切握手,并赠送其书籍、照片、录音和像章等。曹耘山向班禅大师赠送了自己撰写的《革命与爱》一书。 班禅大师赠送的《班禅额尔德尼 ·确吉杰布坐床二十周年》一书 https://m.hsjyjjh.com/nd.jsp?id=187
16.兴福寺官网—传临济正宗第46世堂上第4代上震下华实公禅师塔1942年,弘一大师在福建泉州的温陵养老院示寂,震华为纪念大师,成立了“弘一大师纪念会”,还附设了一所图书馆。他为便于佛学院师生进修及参考,特从日本请购得《大正新修大藏经》一部。同时也募款为镇江竹林寺请得《大明藏经》、《频伽藏经》及《续藏经》各一部。http://www.csxingfutemple.org/Spring/Tallinn/2012-12-18/132.html
17.国学迷国学大师网国学古籍网诗词资料古籍善本古籍在线国学迷,国学大师,国学大师网,国学大师官网,国学古籍网,古籍善本,诗词资料,古籍在线,国学经典,历史知识https://www.guoxuemi.com/
18.出家受戒前星云大师为何送弟子去拉斯维加斯?赵师台湾游学特别篇觉培法师:(维摩诘居士)出入声色场所,但是他又把这些人度进来了,为了教化这些人,他也不拘泥于形式。他是非常活泼泼的一个禅者的风范。 难以相信觉培法师已经五十多岁了 我为什么会想到?大师对我们是什么样的教育?三坛大戒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有一年,我们去美国受戒的那一期的戒子,非常庄严地经过三坛大戒的洗礼https://www.zensinology.com/newsinfo/5396152.html
19.蝉大师厦门立马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地址:前往官网 办公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 厦门市软件园三期诚毅大街366号0410单元 公司简介 厦门立马耀网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蝉大师是中国最先进的App大数据分析和渠道优化服务提供商, 也是唯一一家全面涵盖了安卓和苹果各大应用渠道。每天全球上百万款app,积累海量的app数据,帮助客户更好的了解他们app产品是如https://www.yfchuhai.cn/enterprise/9311.html
20.六祖惠能大师:肉身端坐1300年——蝉友圈六祖圣迹游学与初祖至五祖圆寂后传闻、迷雾重重不同,六祖惠能大师圆寂及真身舍利形成详尽地见于《坛经》记载。当年六祖惠能大师圆寂后,留下肉身。当年惠能大师出生的新兴县,落发剃度的光孝寺,还有其弘法37年的曹溪南华寺,都希望迎请真身供奉,大家争持不下,这时有人提议:“燃一炷香,看香归何处,真身就归于何处,”结果燃起的香http://www.china84000.com/106668.html
21.中华玉网华玉汇翡翠和田玉独山玉水晶玛瑙岫玉绿松石彩宝3“玉+”战略,打造千亿级玉产业… 4获省赛优胜奖!31件玉雕作品带… 5那条1000万的籽料手串 ,如今怎… 品牌玉商 希望入驻?点击了解 友情链接 更多友情链接>>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 河南省玉石文化产业协会 88古玩网 紫砂之家 玉雕大师官网 瑞敏玉雕https://www.jades.cn/
22.冥想—以禅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乌巴庆多年来运用冥想训练专注力,是在家禅修大师的典范。他是缅甸政府内阁级资深官员,曾经兼任三个部长的职位,公务非常繁忙。公务之余,他研习并精通多种冥想。他曾请假去静坐中心学习,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有一个信封。他担心信封里面是开除他的通知,然而令他惊讶的是,这是一封升迁的通知。冥想练习看似消耗了他的https://www.jianshu.com/p/c7ca9435f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