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理念挑战:提升政治站位,体现理财业务人民性
挑战之一:传统的银行理财发展思维,与践行新发展理念要求相距甚远。一些中小银行容易把理财业务单纯设定为利润考核,在发展定位、考核导向、价值贡献等方面,习惯以追求规模与利润贡献为业务导向,与金融为实体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新时代新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由“规范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更高层次迈进的过程中,理财业务需要主动更新思维,转变理念,拥抱新时代。而在这一方向性挑战面前,一些中小银行往往准备不足或准备不充分。
应对之策: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重塑中小银行理财业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新时代中小银行理财业务挑战与机遇并存。要在危机中育新机,必须首先转变理念。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摒弃“唯规模、唯利润”单一考核导向,做到“源之于民、用之于民、馈之于民”。
实现路径挑战:多元发展,突出理财业务区域性
挑战之二: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空间呈现被持续挤压态势。2023年6月末,国有行、股份制银行理财存续规模19.51万亿元,占全市场74.02%、较2022年末继续上升0.1个百分点;同期国有行、股份制银行总资产规模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例合计59.30%。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凭借全民性品牌优势、全国性网点优势以及综合服务能力比较优势等,长期占据理财市场绝对主体地位。
应对之策:立足本区域,分类施策努力实现多元发展。
一是已成立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上。通过母行以外渠道代销产品,适当跨出本区域,在相邻区域市场争取充分竞争。不同于国有行、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端缺乏遍布全国的实体网点支持,要紧紧围绕“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的发展要求和方向,将本土优势和理财子公司比较优势有效叠加,做深做透本区域及相邻区域市场。
二是尚未成立理财子公司但具备较强理财能力的中小银行,要持续投入、练好内功。应立足区域优势不断强化头部地位,争取获批理财子公司牌照;也可考虑联合区域内或相邻区域其他机构尝试共同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进而更好地支持区域实体经济发展及满足居民多层次财富增值需求。
三是其余不具备条件申设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抱团取暖,联动发展。要有效解决金融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理财业务管理能力,可先把代销业务做好做强,通过培育提升选品能力来有效满足区域客户多层次财富增值的需求。
投研能力挑战:充实货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挑战之三:新时代客户需求之变考验中小银行投研能力。资管新规发布后,以往中小银行依靠资金池运作和摊余成本计价,“轻松”满足投资者对产品“高收益、低波动”需求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在净值化、降低期限错配、消除多层嵌套的监管规范要求下,以及市场无风险利率长期下行的趋势下,要充分满足投资者多层次财富增值需求,必须充实产品货架供给,这也对中小银行理财业务投研能力提出新考验。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专注提升“三项能力”:一是产品设计能力。理财产品差异化竞争需要精细设计和充分提供理财产品,以满足投资者多层次需求和满足高净值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同时,现代金融市场资产投资观念的革新,也有待提升与之匹配的产品设计创新能力。二是资产配置能力。破除刚兑、禁止资金池运作之后,资产配置难度加大,需要兼顾信用、久期、收益及效率等多种因素。投资品种单一问题也日益凸显,城投债长期看供给无法满足需求,需要拓宽产业债、ABS、Reits等投资品种。此外,新时代下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投资新兴领域资产的能力也有待提升。三是控制波动能力。理财净值化管理采用市价法计量,收益不可避免存在波动,投资者持有体验较过往“变差”,因此在挖掘较高收益的同时,需要采取多策略平滑产品净值波动,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
应对之策:完善四“专”机制,全面提升投研能力。
一是专设组织架构。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合规、高效、灵活的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打破设计、研究、投资和交易等环节的内部屏障,针对不同产品系列,打造“投研一体化”机制。
二是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内部培养”和“重点引进”相结合。建设学习型团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定期开展培训,加强同业交流,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队伍。
三是专注区域投研。充分利用银行分支机构直接触达中小实体和个人客户的阵地优势,和专注本土做精做透的特色业务优势,建立区域投研能力“护城河”,全方位强化区域头部地位。
四是专属定制产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帮助不同类别客户选到符合自身风险认知及承受能力的产品或组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搭建风险收益定位精准的产品货架,精准匹配客户需求,为客户定制专属产品或组合。
风控能力挑战:科技赋能,实现全流程管理
挑战之四:防控金融风险的规范要求考验中小银行风控能力。随着理财产品服务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提升,特别是资管新规要求“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对理财业务风控管理的宽度和精度都提出更高要求。相较于国有行和股份制银行,一些中小银行数字化风控建设相对滞后,风控管理制度化、精细化程度不高,风控系统人工干预,欠缺前中后台严格分离、职责明确、有效制衡机制,这种状况不同程度存在,都会制约中小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稳健、可持续发展。
防控风险一直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提升理财业务风控能力,是中小银行筑牢发展根基,严守风险防线的关键。当前,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家银行全面应对理财业务风险挑战的重要路径。依托蓬勃发展的数字金融,着力提升信息科技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有效赋能理财业务管理全流程、风控全过程,才能筑牢中小银行理财业务风险防线。
应对之策:全流程管理,加快推进理财业务数字化风控。
一是制度建设护航。以制度建设为理财业务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保驾护航。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全面风险管理,和理财产品设计、销售、投资、交易、估值、信披等全流程管控,有效提升中小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二是强化智能风控。持续加强系统建设,将基础风控指标嵌入理财业务系统,降低人工干预可能带来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同时加强系统在风险识别、预警、应对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数据大模型开发、接入市场讯息等手段,提高风控准确性、及时性、高效性。
三是赋能资产选择。通过科技赋能,强化风控为投资“精准划线”功能。通过持续信评研究、信用监测及市场监测,严控风险基础上确保可投主体充足。精准筛选行业头部企业,保障产品配置资产信用风险可控。
消费客群挑战:回归本源,提升需求满足适配度
挑战之五:中小银行理财业务的供需矛盾如何熨平难以回避。当前,中小银行理财业务的供需矛盾突出反映为理财产品和服务供给与客户需求不相匹配,具体表现在:一是客户收益预期不匹配。理财产品从“预期收益型”转向“市价法”计量后,部分客户对理财收益预期仍停留在“保本保息”上,刚兑需求仍然强烈。二是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全国理财市场理财客户中,中低风险偏好客群比例近八成,中小银行中低风险偏好客群比例更高,不少银行在理财产品结构定位和设计上,存在与客群风险偏好不匹配的情况。三是客户风险认知不匹配。客户对于同一等级的不同产品的风险认知存在偏差,也影响理财产品供给与客户需求的适配性。
应对之策:供给侧与需求端双向发力,提高理财产品服务供需适配性。
一是精准画像,细分客群。提升客户画像精准度,熟悉客户,细分目标客群。完善理财客户风险等级评价体系,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倡导一线销售秉持实事求是原则,避免刻意引导客户上调风险偏好;在现有R1-R5等级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分层,进一步细化客群分类,提升客户画像的精准度和风险偏好划分的准确性。
二是精准营销,匹配客户。强化差异化营销和适配性服务,有效提升把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客户的能力。检视理财业务考核指标体系设置,改变以销量为主导的考核方式,防止由此可能引致的营销行为变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围绕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一揽子财富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是落实投教,提升客户认知。不折不扣落实投资者教育工作,丰富投教内容传播形式,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触达客户。坚持理财业务办理“双录”,引导客户准确感知自身的风险承受水平、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产品运作透明度、信息披露可视度,降低客户风险认知偏差。建立管理人、营销渠道及客户三方之间畅通的沟通渠道与对话机制,及时呼应客户需求。
发展愿景挑战:练好内功,实现资管业务转型
应对之策:加快转型,推进中小银行理财业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实践。
面对大资管时代转型浪潮,中小银行必须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围绕理财业务进一步明晰财富管理发展愿景和规划,并探索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加快推进资管业务转型。虽然中小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尚属“新兵”,但仍可依托母行资源,挖掘潜能,顺势而为。一是把握账户优势。银行是所有金融机构中唯一拥有“账户”的机构,资产配置、资产交易、资金流动等都依托银行账户开展,相比非银机构具有信息数据资源获取优势。二是发挥渠道优势。相比其他的非银机构,中小银行在区域内具有渠道布局广、服务半径宽的特点,渠道阵地优势明显。三是利用地缘优势。作为区域性银行,立足本土,贴近本地客户和产业,也能争取到区域内重点建设项目和客群的支持便利。
中小银行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中小银行资管业务方面的转型实践,必将成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样本,助力金融强国建设。面向未来,中小银行理财应直面挑战,练好内功,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数字化发展之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要深耕区域,专注做精,构筑具有区域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独具特色的区位竞争优势。要坚持金融为民,以客户为中心,强化理财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丰富充实产品货架适配客户多层次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化、定制化服务。要扛牢责任,回归本源,坚持服务地方、服务实体、服务市民定位,转理念,转路径,强投研,强风控,奋力推进中小银行理财业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