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作为云南安宁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之一的冶金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安宁产业园区正在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特别是在冶金产业方面,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园区在产业优化升级工作中,一直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深挖节能降碳潜力,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推动冶金行业中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区。在重点行业碳达峰方面,园区正全力推动重点行业碳达峰,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控新增产能,推进存量优化。提高行业清洁能源应用比重,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升工业电气化水平,提高行业能效水平。
园区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及循环化发展工作中,加大了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突破关键技术,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和示范工程建设。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优化提升和提质增效,推进园区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
今年以来,安宁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多个大项目、好项目入驻,对园区乃至安宁经济发展起到带动示范作用。园区通过“招大引强”,确保前期涉及商务谈判、政策配套、规划建设、安全环保等事项研究或需求服务“短平快”,全力做到有效线索“不外流”、跟踪项目“不丢失”。
冶金产业链在园区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更是表现优异,冶金产业链已汇聚项目54个,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27个,正在建设推进项目19个,已签约计划开工8个。冶金产业链2023年实现产值456.68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冶金产业已实现产值456.35亿元,预计到2025年,园区冶金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有色之王”云南铜业落户园区,铜作为气候转型中最为重要的工业金属之一,在可再生资源、电动汽车、电力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发挥的支柱作用正成为全球共识,新兴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将提振铜需求。
为更好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造“清洁、节能、高效”的铜冶炼企业,企业在云南安宁产业园区投资64.24亿元建设西南铜业分公司搬迁项目,实现年产阴极铜55万吨、硫酸140万吨、金锭11.28吨、银锭650吨的产能,同时生产其他有关副产品。该项目有助于云南铜业实现铜冶炼产业千亿战略目标,是企业完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有助于公司优化冶炼布局,符合建设西南、东南、北方三个铜冶炼基地规划的需要。项目采用世界先进铜冶炼工艺和装备,可实现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企业2024年1—11月实现产值186亿元,预计全年至少实现产值200亿元。
伴随着云南铜业的落地,云铜锌业也在园区相继落户,云铜锌业成立于2001年9月20日,公司隶属于中国铜业,前身为云南冶炼厂,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之一。
在园区落地的云铜锌业搬迁项目总投资21.15亿元,建设年产15万吨锌锭、30万吨工业硫酸的生产线,综合回收铅、铜、银、铟、钴等有价金属。项目着力于打造“绿色低碳、数智高效、创新驱动、成本领先”的世界一流的锌冶炼企业。项目以数字化正向交付、六大应用系统建设和智能装备配置等新质生产力转化应用为基础,致力实现单位建设投资行业最低、单位产品占地行业最小、集中控制率行业最高、实物劳动生产率行业最高,成本进入前1/4分位优秀水平的“四最一优”行业标杆企业。企业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提高认识,明确锌冶炼渣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锌冶炼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锌冶炼企业要牢固树立“冶炼渣是资源”的理念,尤其要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强化科技创新,继续不断创新渣处理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实现锌冶炼绿色低碳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三是探索跨界合作的路径,积极推动锌冶炼渣综合利用上下游协同、跨产业联合,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
在园区落户的另一大有色金属企业为云南滇金投资有限公司,公司隶属于云南黄金集团,是黄金、白银提纯精炼加工企业,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1.5亿元,是昆明市工业企业经济贡献前10企业、昆明市百强企业,获“昆明市知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等荣誉。
在园区落地的云南黄金产业园区项目已累计精炼加工生产入库黄金400吨,2024年1-11月实现产值170亿元,预计全年实现产值190亿元。
为达到“十四五”末的发展目标,园区的冶金产业链的招商引资将继续发力,为园区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一是明确园区的产业定位,聚焦有色金属产业的特定领域,如铜、锌等,以及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和新材料研发,依托园区的资源优势,整合有色金属上下游企业,建设绿色循环有色金属智造园,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为导向的招商引资,打造完整的有色金属产业链。二是继续加强企业服务,提供从项目报规报建到政策适配、奖扶申报等全方位服务,并通过整合园区内外的资源,构建产业生态圈,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降低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三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园区营商环境的“硬”环境,加速构建综合管网,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公交线路等,提升服务“硬”实力,为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创造更好条件。四是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新材料和高端材料领域,帮助企业积极拓展有色金属的市场应用,特别是在新能源、电子信息、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提升园区的营商环境,吸引和留住企业,促使园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