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周供应端消息面带动了市场价格以及对于后续国内供应的担忧,国内看涨情绪也来到一个峰值,铜价刷新近两年来的新高。宏观层面上依旧是围绕着6月美联储的降息展开,部分市场部分投资者认为或许欧洲的降息会更早一些,对于铜价而言也是利好。基本面上,供应的扰动被市场抬上了议事桌,未来供应短缺的话题开始深入,带动了价格走高,但下游在这波涨势下显露出了对高价的抵触情绪,需求释放或许有所受限,另外在价格波动较大的背景下,市场毁约的事件可能也有增多的风险,现货交易难度在加大。整体来看,目前铜价的看涨情绪还在延续,不过进入下周后,随着情绪的陆续消化,需求的隐患难以支持铜价连续的上行,铜价可能会迎来阶段的回调,不过整体依然是在高位震荡运行,预计下周铜价运行区间在71000-73500元/吨,振幅明显。
二、市场成交
上海洋山港现货市场:上海洋山港现货市场仓单提单溢价表现下调,主要是市场贸易商活跃度较弱,部分到港的货物由于高价格不得不进行降价处理。截止本周五仓单升水48~62美元/吨,均价55美元/吨,环比下跌;截至本周铜现货提单升水48~60美元/吨,均价54美元/吨,环比下跌2美元。
佛山市场:广东市场库存小幅下降,主因市场到货减少,虽下游消费同样表现一般,但仓库出库较多入库偏少,库存走跌。本周恰逢交割换月,铜价受宏观利好大幅上涨,沪铜盘面突破72000万元整,社库小幅回落,但持货商并未积极降价出货,反而挺价意愿较强,多数报价平水出货;下游畏高情绪较为浓厚,加之加工企业新增订单有限,有少部分下游加工企业表示有停炉意愿,整体成交表现清淡。本周铜价大幅上涨,突破近年来新高,加之持货商积极挺价,下游畏高情绪升温,入市采购意愿不高,大都观望为主。本周市场受铜价上涨影响消费表现异常疲软,市场需求表现疲软。下游拿货意愿不高,高铜价对于当前疲弱的消费市场造成较为明显的冲击;从具体市场反馈来看,多数铜杆企业表示早间报出加工费后市场毫无反应,且部分下游企业表示长单需要移仓,高铜价抬升下游采购成本,且弱消费致使线缆企业厂内成品库存仍处于累积状态。预计下周铜价仍维持高位震荡运行,现货贴水运行,成交难有明显起色。
三、电解铜库存变化分析
本周(3.7~3.14)国内市场电解铜现货库存37.00万吨,较4日增3.72万吨,较11日增1.85万吨;本周上海市场继续增加,周内进口铜清关流入较多,加之下游消费受高铜价抑制明显,库存因此继续大幅增加。广东市场库存小幅下降,主因市场到货减少,虽下游消费同样表现一般,但仓库出库较多入库偏少,库存走跌。保税区库存:本周上海、广东两地保税区电解铜现货库存累计5.07万吨,较7日增0.93万吨,较11日增0.43万吨;周内进口比较走弱,亏损幅度有所扩大,仓库仍有入库,库存因此继续增加。
四、电解铜周度产量分析
本周(3.7~3.14)国内电解铜产量24.3万吨,环比增加0.1万吨;3月检修企业较少,影响产量不多,其中西南某冶炼厂搬迁影响量最为明显,市场一直在传播的提前检修的企业,目前已经开始进行提前检修不多;少数部分冶炼企业受原料影响小幅减产,其他企业维持正常高产。国内铜冶炼企业电解铜成品库存8.6万吨,环比减少0.4万吨;临近交割换月,加上盘面铜价大幅走高,市场成交不多,冶炼厂积极积极发货交割,因此厂库环比减少。
五、市场总结
本周铜价重心较上周五上移明显,电解铜现货库存继续大幅垒库。由于后半周盘面强势突破7万元/吨整数关口,下游畏高情绪浓烈,加之临近交割换月,虽Contango月差窄幅波动于100-160元/吨,持货商周内有意挺价出货,然高铜背景下,现货成交氛围低迷,升水再度表现承压。
六、一周热点
1.河南省出台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明显优化,低碳工艺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品种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495万吨以上。到2030年,有色金属行业清洁能源占比大幅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铝、铅、锌、铜等工业梯次达峰,确保2030年前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
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冶炼企业将控制新增产能
3.江西贵溪市2023年规模以上铜企业完成铜产量395.4万吨
据媒体报道,2023年,江西省贵溪市规模以上铜企业完成铜产品产量395.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750.76亿元。贵溪市深入实施铜产业升级科技攻关行动,持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进行产学研合作,重点推动高精黄铜带、高纯半导体级硫酸铜等关键技术研发,力争铜产业核心发明专利20件以上,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占比达40%以上,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9%以上。贵溪市以实施项目带动年为契机,加快推动云盛新材料、众安铜业等项目建设,力争铜产品产量达到45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超500亿元铜企业1家、超100亿元企业4家、超50亿元企业11家。大力推进新越集团、中臻科技等企业与江铜集团、有色集团、西部矿业等开展合作,推动铜产业向铜基新材料、新能源应用等领域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