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主营产品价格上涨,锡老大锡业股份(000960.SZ)再交亮眼成绩单。
8月22日,锡业股份披露2022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41亿元,同比增长4.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0亿元,同比增长58.38%。
钛媒体APP注意到,作为全球锡铟双料龙头,锡业股份正通过采选、冶炼、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布局打破有色金属行业固有的周期性波动,进一步实现“逆周期可调节,跨周期可持续”。
锡业股份前身始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朝廷拨官款建办的个旧厂务招商局,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经过139年的发展,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为锡、锌、铜、铟等金属矿的勘探、开采、选矿和冶炼及锡的深加工。
中报披露,2022年上半年,公司有色金属产量17.67万吨,同比增加1.20%,其中,锡锭4万吨、阴极铜6.61万吨、锌锭6.94万吨、铟锭35.76吨。
锡业股份的业绩的增长,主要是产品价格同比增长带来的,尤其是锡金属价格的变动。
但二季度以来,国内疫情反复消费电子需求萎缩导致用锡量减少,叠加内外价差进口锡锭超预期等因素影响,锡价快速下行。二季度LME锡期货均价36412美元/吨,同比增长25%,环比下跌15%;沪锡期货季度均价28.66万元/吨,同比增长47%,环比下跌13%。
上半年,在自产产品营收结构方面,锡产品收入占比达到61%,其中锡锭、锡材、锡化工各贡献营收60.86亿元、34.62亿元和14.17亿元;毛利构成方面,锡产品(包括锡锭、锡材、锡化工)毛利26.41亿元,占比达到69%,锡主业的核心价值和贡献度进一步凸显。
对于锡业股份业绩的持续性,关键还得看有色金属价格未来的走势。国泰君安期货最新研报指出,供应侧来看,由于缅甸政府不再抛储、锡价下跌导致矿商利润微薄等问题,目前进口锡矿资源较为紧缺,未来可能面临缺矿的问题。需求层面,电子行业环比有所好转,但是整体消费难以回到去年同期水平,汽车、光伏等领域对消费有所支撑。“整体来说,我们对锡价维持中性偏多的观点,但现实情况锡锭市场仍属于较为宽松的状态,锡锭确立向上突破或仍需时日。”
锡业股份对未来锡金属价格的走势则颇为乐观。公司表示,从全球锡行业发展来看,中长期锡金属供给弹性仍偏低。同时,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在国内各项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国内集成电路、半导体、电子产品等需求有望企稳回升,进而带动精锡需求逐步恢复,叠加光伏等行业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进一步提振锡消费。
实际上,为进一步实现“逆周期可调节,跨周期可持续”,锡业股份提了利用全产业规模优势,不断优化新材料和精深加工产品结构,提升下游产业竞争力的策略。以锡为例,锡材将持续发展中高端锡料产品,锡化工将围绕无机锡及有机锡中高端应用领域展开布局。
锡业股份持续加大对华联锌铟的持股比例,主要还是后者资源禀赋好,盈利能力强。
资料显示,华联锌铟有4个采矿权,4个探矿权,矿区面积达41平方公里。稀贵金属铟储量5693吨,居全国第一,锡金属储量28万吨,位属全国第三,锌金属储量315万吨,位属全国第三。目前,公司有铟冶炼产能60吨/年,计划2023年扩产至100吨/年。
锡业股份控股后,华联锌铟盈利能力蹭蹭蹭上涨。2014年,华联锌铟营收9.26亿元,净利润2.05亿元。而2015年-2021年,华联锌铟分别实现营收16.40亿元、18.41亿元、23.30亿元、25.15亿元、23.22亿元、21.52亿元、27.57亿元,净利润4.98亿元、5.93亿元、8.05亿元、10.08亿元、9.54亿元、8.06亿元、11.55亿元。
今年上半年,华联锌铟业绩再次增长,营业收入达到15.81亿元,净利润7.64亿元。
上述行业分析师告诉钛媒体APP,“铟的应用相对较为单一,上半年铟金属价格较为稳定。目前铟金属整体库存较为充裕,所以下半年整体价格预计将继续保持平衡。”安泰科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粗铟均价为1420元/千克,精铟均价为1536元/千克,同比增长分别为20.48%、20.05%。
东北证券分析师曾智勤则指出,铟全球需求为1700-1800吨/年,此前供需保持紧平衡,其中70%用于ITO靶材,11%用于半导体化合物。2021年以来,光伏异质结电池需求爆发,由于在TCO沉积环节必须用到氧化铟掺钨(IWO)或氧化铟锡(ITO)作为溅射靶材,故铟需求水涨船高。其预计,2021-2025年异质结新增装机量增长到170GW,光伏用铟增长至595吨,4年CAGR达到83%。
面对新增的市场需求,锡业股份控制更多华联锌铟股权后,也将持续加码铟产业。此前公司在接待投资者调研时明确,“公司将依托大股东技术储备,围绕铟基新材料等终端应用市场积极拓展铟的深加工。”(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苏启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