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2022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评审结果,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级研究生李坤艳申报的《面向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机器人智能认知与实践》获批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类项目。
该项目是为搭建科普交流平台,促进科普专门人才成长,引导、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积极参与科普研究和实践,增强其对科普研究和实践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此次共有320个高校及科研院所推荐的申报项目1636个,经专家评审、公示,决定对其中100个项目予以资助,黄冈师范是其中之一,这也是该校研究生在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的首次立项资助。
项目《面向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机器人智能认知与实践》指导教师是黄冈师范学院黄克斌教授。项目尝试使用虚拟仿真的形式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在目前的开源硬件教育研究中,还未发现采用纯仿真形式来开展的案例,而Linkboy是一个功能完善的仿真平台,它支持多种类的元件,能够满足极大多数作品的制作要求。因此,本研究前期阶段设计的基于Linkboy仿真平台的教材《机器人智能认知与实践》,在充分借鉴了国内外现有的Arduino教育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借助Linkboy仿真平台讲解开源硬件知识,基于该平台仿真制作运行各类现实生活中的物品,进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通讯员:肖冰洁)
附件1
中国科协2022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资助名单
一、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类(排名不分先后)
编号
学校
姓名
项目名称
项目周期(年)
资助金额
(万元)
KXYJS2022001
北京大学
吴一波
健康传播类公众号的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1
2
KXYJS2022002
中国人民大学
马荟
农村健康科普可以改进老年人健康水平吗?
KXYJS2022003
清华大学
冯溪歌
对科幻定义及其争议的科幻史编史学研究
KXYJS20220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代春全
基于工程思维的小学生无人机科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KXYJS2022005
周钰清
“金属花开会有时”——基于STEAM的跨学科活动设计与实践
KXYJS2022006
北京理工大学
乔晚馨
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健康科普需求研究
KXYJS2022007
北京化工大学
曹文静
外籍专家的科学家精神研究——十余年热衷科普的英籍戴伟教授
KXYJS2022008
北京师范大学
汪卓聪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海洋生态科普游戏设计与开发
KXYJS2022009
康路遥
融媒体时代提升中学生科学媒介素养的实践策略研究
KXYJS202201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姜天海
开放科学促进科学普及和公众参与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KXYJS2022011
天津大学
王云
基于环境教育的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与评估研究
KXYJS2022012
山西大学
康璐璐
周培源秉真求实、坚锲求索的科学家精神研究
KXYJS2022013
东北农业大学
张鹏鹏
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小院”科普服务模式构建与优化研究
KXYJS2022014
上海师范大学
尚晓晶
体验式学习对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与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研究——以《智能无人机科普课程为例》
KXYJS2022015
苏州大学
张瑞芬
科学家参与科普创作的评价引导机制研究——以新冠科普创作为例
KXYJS2022016
东南大学
朱金涛
农民数字素养驱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研究
KXYJS202201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黄佳庆
KXYJS2022018
南京师范大学
娄亚露
初中生技术与工程教育科普剧的开发与教学研究
KXYJS2022019
苏州科技大学
张元申
基于虚拟现实的数字孪生科普展厅的研究
KXYJS2022020
浙江大学
胡凯悦
科技馆线上教育资源建设的研究
KXYJS2022021
朱钰婷
《科幻世界》与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关系研究(1991-2021)
KXYJS20220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胡婷
基于社交媒体健康信息劝服策略建构
KXYJS2022023
朱雨琪
社交媒体时代科学类虚假信息的传播与识别研究
KXYJS2022024
华中科技大学
胡琦
幼儿科学素养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建构
KXYJS202202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朱鑫卓
科普内容对公众态度转变的影响研究——基于Rasch模型
KXYJS2022026
陈燕
KXYJS2022027
黄冈师范学院
李坤艳
面向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机器人智能认知与实践
KXYJS2022028
湖南大学
李肖楠
KXYJS2022029
广东医科大学
张茜
基于“医防融合”医学生科普能力评价模型构建及培养策略研究
KXYJS2022030
广州大学
严丽玲
亲自动手操作一个诺奖物理实验——基于高校实验室开展科普活动的
KXYJS2022031
重庆师范大学
陈丽佳
长视频与短视频在科普中的作用对比研究
KXYJS2022032
西南科技大学
马艺嘉
《中国日报》中能源科技报道的话语分析研究
KXYJS2022033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韩立祥
面向小学生的无人机科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KXYJS2022034
西北工业大学
李丽
公民科学素质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
KXYJS2022035
兰州大学
李姝阳
基于辐照食品安全科普的动画短片设计与创作
KXYJS2022036
中国中医科学院
刘胜京
以“青蒿素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家精神研究
KXYJS2022037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胡吉
基于科学家精神的科学家人物研究——陈景润的“科学英雄”形象
KXYJS2022038
程陶朱
生活方式对中国老年人认知影响及健康科普需求研究
3
KXYJS2022039
罗建章
巡数善治:科普下乡如何促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
KXYJS2022040
罗昊雯
“开放科学”促进科学普及和公众参与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KXYJS2022041
余国升
基于馆校合作的火星探索STEM课程开发——以中国科学技术馆为例
KXYJS2022042
刘鑫月
“舌尖上的双碳”:可持续饮食科普主题交互产品与体验设计研究
KXYJS2022043
刘欣
可解释性对医疗智能系统中伦理风险型技术的普及作用
KXYJS2022044
北京科技大学
张馨予
食品安全问题“塔西佗陷阱”的科普应对策略研究
KXYJS2022045
马燕洋
近代女子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与塑造科学文化的关系研究
KXYJS2022046
李亭亭
中学科学课堂中科学论证的特征刻画研究
KXYJS2022047
李秀婷
数字时代的科学传播新模式研究
KXYJS2022048
首都师范大学
董贝贝
KXYJS2022049
中国传媒大学
卫玎
食品安全问题“塔西佗陷阱”的科普应对策略
研究
KXYJS2022050
中央民族大学
段伯渊
日本公民数字素养教育发展研究
KXYJS2022051
中国政法大学
刘冬雪
恩格斯科学技术与法的思想研究
KXYJS2022052
王雨荍
基于科学家精神的科学家人物研究——周培源
KXYJS2022053
南开大学
杨奎
科学普及与中国科学体制的形成与治理结构研究
KXYJS2022054
大连理工大学
胡启尧
基于科学家精神的科学家人物研究——弘扬李四光精神的路径研究
KXYJS2022055
东北大学
阚予心
全媒体时代提升媒介科学素养的实践策略研究
KXYJS2022056
李伟
基于科学家精神的科学家人物研究——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思想研究
KXYJS2022057
米杨
“以人为本”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共享智慧城市的策略研究
KXYJS2022058
上海交通大学
张传剑
中国基础教育教师科学素质及其与区域教育质量的关系研究
KXYJS2022059
王珂
科技资源科普化研究
KXYJS2022060
华东师范大学
武慧贤
流媒体时代下科学家形象的构建与公众认知研究
KXYJS2022061
胡若楠
科普游戏的教育性和游戏性融合机制与路径研究
KXYJS2022062
南京大学
封丽
科学传播中科学家形象构建与公众认知研究
KXYJS2022063
张耀天
科普信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播及其对社会动员的影响
KXYJS2022064
南京林业大学
徐煜晖
伦理风险型技术的科普解读与社会感知研究——以人工智能医疗技术为例
KXYJS2022065
董淑童
中国科普国际交流合作的发展历史研究
KXYJS2022066
陈登航
KXYJS2022067
张欣宇
基于虚拟现实媒介的科普叙事模式研究
KXYJS2022068
张啸宇
乡村振兴视角下基层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服务模式与对策研究
KXYJS2022069
汤欣雯
全媒体视角下“双碳”科普模式与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KXYJS2022070
王晨阳
伦理风险型技术的科普解读与社会感知研究——以人工智能医疗技术
KXYJS2022071
山东中医药大学
江丽莎
科学传播之影视剧中科学家的形象构建——以李时珍影视剧的演变为例
KXYJS2022072
河南大学
贾琪
科学传播类公众号的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KXYJS2022073
武汉大学
黄雨婷
国外公民数字素养发展研究
KXYJS2022074
华中师范大学
赖淑慧
KXYJS2022075
白旭青
社交媒体时代下个体网络科学谣言的真假判断特点与干预研究:来自认知加工的视角
KXYJS2022076
中南大学
敖思敏
健康科普游戏教育性与游戏性的融合路径研究
KXYJS2022077
西安交通大学
信博
慢性病防控科普对西部乡村健康养老的影响研究
KXYJS2022078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贺舒凝
大学生健康科普类公众号的持续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二、科研成果科普化类(排名不分先后)
KXYJS2022079
马元元
见微知著——生物传感器系列科普微视频
KXYJS2022080
李子贤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成果科普化
KXYJS2022081
吉林大学
杨栎
走进恐龙的头脑世界
KXYJS2022082
陈倩
气象万千——中国近代海关气象观测网科普图文
KXYJS2022083
中国海洋大学
陈天
基于“复杂深海工程地质长期观测设备”的实践型海洋地质科普研究
KXYJS2022084
郑翔
基于书目提要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文献数据挖掘与知识图谱呈现
KXYJS2022085
向珏
基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工业智能机器人的科普化研究
KXYJS2022086
中山大学
段琴
探索科普视频传播的最优模式——基于社会神经科学视角
KXYJS2022087
汕头大学
谢任贤
宫颈癌:我是如何一步步被人类“消灭”的
KXYJS2022088
华南理工大学
唐志贤
防潮攻略——基于新型高效除湿技术科普活动
设计
KXYJS2022089
四川美术学院
史梓蔚
古动物科普资源数字化与产业化探索研究
KXYJS2022090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苏明清
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的“碰撞”——走近Na-Tech事件
KXYJS2022091
天津工业大学
林志琳
“走进光子芯片,铸就科技强芯梦”——光子集成芯片技术科普平台
KXYJS2022092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刘松
面向培训与挑战的藏族“久”棋博弈研究
KXYJS2022093
厦门大学
古海玲
基于实现博物馆“云逛展”的水声数字语音通信演示系统的科普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