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也会遭遇“挂羊头卖狗肉”的套路吗?
答案是会!
众所周知,公募基金在招募说明书或者基金合同中,会对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以及风格进行明确约定。但在运行过程中,却常出现“此一时,彼一时”的现象:
策略风格改弦更张,比如蓝筹价值秒变小盘成长。
以上种种,皆可视为公募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在真实的投资实践中,往往会令持有人蒙受损失。
15只“风格漂移”的基金,有你持仓的吗?
第三方基金评价机构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下称“济安金信”)发布了《关于2024年第三季度公募基金不予评价的说明》,认为有15只基金产品存在“风格漂移”现象。济安金信指出,当产品的实际投资风格与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风格发生偏离时,可能会给对基金合约保持信任的投资者造成额外的损失。
“风格漂移”基金今年以来业绩表现
为什么中途会“跑偏”?
从整理的表格中可以看到,“漂移”的基金在名称中反而有着非常明确的“主题”“行业”导向,但“货不对板”就这么真实地发生了。
譬如,国泰大健康连续多个季度被质疑风格偏移。在其招募说明书中,明确列示投资目标为:本基金主要投资于大健康主题股票,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
国泰大健康重仓持股行业分布
(按申万一级行业指数)
10月以来,市场行业轮动速度明显增快
基金“不稳重”,投资者“要遭殃”
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喜欢做“追风跑”的人,那么大概率会迎来可悲的结局。
恰如上文表格中披露数据显示那般,“跑偏”的基金在业绩表现上并不占优,绝大部分未能跑过沪深300指数,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更有甚者在今年现象级行情的加持之下,依然困顿于负收益,同类基金排名挂车尾。
正如济安金信指出,公募基金作为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的工具,当产品的实际投资风格与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风格发生偏离时,可能会给对基金合约保持信任的投资者造成额外的损失。具体来看:
风格漂移可能导致基金短期内实现较好的业绩,但长期来看会增加投资风险;
风格漂移使得持有人难以真实地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与投资策略,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投资决策,平添投资难度;
从长期来看,风格漂移会对基金业绩表现的稳定性形成较大冲击,降低投资者的持有体验,更摧毁投资者的信任。
如何精准识别,避免投资“踩雷”?
在投资过程中,还请保证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性”,譬如充分参考权威机构发布的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