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们集体迈入了大学时代,两年之后他们会遭遇一个挑战:性别比失衡。据统计,00后男生比女生多将近1300万。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大学生们该如何做好各方面的规划?
性别比例失衡加剧男多女少或致结婚率继续下降
刚刚集体步入大学校园的第一批“00后”,将在两年之后陆续迎来适婚年龄,然而,他们将遭遇一个挑战:性别比失衡。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进行的人口普查数据,00后总人口大概1.46亿左右,其中男生比女生多将近1300万。其中,每一个年龄段男生大约比女生多100万左右,甚至更多。
北京大学人口学教授陆杰华指出,男性人口基数多于女性,使得婚姻挤压问题将更加严峻。“一方面整体男性多,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出现很多难以找到结婚对象的男性。加上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等因素,均会影响未来社会婚姻状况。”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根据各地发布的统计报告,不少地区男性与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超过30岁。
“00后”男女比例失调
2000年出生的00后,现在正好18岁,大多数在今年正式步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他们也即将进入适婚年龄。
然而,根据国家人口普查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出生的人口,男女比例大概为118.23(女=100,以下同),其中男生783万,女生662万,男生比女生多121万。
此后几年,男女比例一直在117-121之间。2001年出生的男女比例为118.45,男生773万,女生652万,男生比女生多120万;2002年出生的男女比例为118.9。而到了2009年,出生人口男女比例达到了121.06,男生为858万,比女生多150万。
这一数字远超“80后”的水平,80年代出生人口男女比例基本在102以下。然而,进入90年代之后,这一数字快速上升,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1995年之后出生人口男女比例超过了110。
这一男女比例不平衡并未在进入2000年后止住,反而有上升的势头。其中2001-2005年出生的男女性别比为118.66,2006年到2010年出生的男女性别比为119.12。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2010年出生的总人口大约1.46亿,其中男生7952万比女生6688万,多出1264万。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认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在106,也就是100个活产女婴,大概对应于106个活产男婴。
但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在1980年代以来逐渐升高。普查数据显示,到1990年出生性别比超过了110,也就是男生比女生比例是1.1:1。而2000年出生性别比数据在120左右,也就是男女生比例接近1.2:1.。
“正常情况下,出生后男性比女性的死亡水平要高一些,但中国的情况相反,反映了社会对男孩的偏好和对女孩的歧视。‘00后’性别比大幅失调的结果是男多女少,使得男性选择配偶的竞争激烈起来,有部分家庭贫穷的男性没有办法成婚。这对社会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姜全保说。
结婚率会受到影响
那么,会对社会产生何种影响呢其中一个直观的影响可能是结婚率下降。
大学生该怎么做?
——“应该有挺身任事的担当”
连日来,在各大高校的开学典礼上,大学校长们的“开学第一课”,向这些“00后”们阐释大学精神,传授修身治学的道理。
从苏轼的《晁错论》到《墨子·修身》,为上好2018年新生的“第一课”,校长们引经据典,用古人的智慧告诫着每位学子修身治学之道。
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在开学典礼的致辞中,引用了《墨子·修身》一文里的“志不强者智不达”一句,告诫同学们做学问需下苦功夫。
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鼓励同学们要把读书学习作为大学的第一要务,他用陶渊明《杂诗》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以此说明,求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切不可有松散之意、懈怠之心。
此外,他还引用苏轼《晁错论》名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要求学生回归本位,始终发扬勤奋拼搏的治学精神,勉励大家勤奋拼搏一直是改变人生命运、成就人生梦想的“奠基石”。
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则用《逍遥游》的一段古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他对新生们说:“在南京大学,你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舒展的愉悦和成长的收获,发现自己,学以成人。”
要做什么样的人?
——“说真话、做真人、求真理”
对于走进大学课堂的新生们,如何以德育人、以德为先,成了校长们多次挂在嘴边的叮咛。
面对清华大学2018级3800余名新生,校长邱勇在开学致辞中就告诉新生,要“说真话、做真人、求真理”。
他以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著作《物种起源》为例,讲起达尔文遭受污蔑,仍不畏强暴,始终坚守自己的学术观点。以此激励新生们追求真理、拒绝虚假、恪守诚信。
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也在开学致辞上,为新生们的处世之道提出建议:“在大学里,你们将面对更加强力的竞争对手,以后可能碰到的困境或许比预想的还多。你们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强健身体、强韧心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融入集体、与人为善。成为人格更加独立,身心更加健康,学习更加主动,行动更加合群的大学生。”
浙江大学开学典礼现场。浙江大学官方网站
如何做学问?
——“审视自身,学习要变被动为主动”
告别初高中课堂,走进大学之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在专业领域做出成绩来,是不少新生迷茫的一点。别急,校长们在开学“第一课”就把一些学习方法传授给了大学新生。
8月24日晚,浙江大学2018级6000余名本科新生迎来了开学典礼,校长吴朝晖发表题为《构建自主学习的卓越能力》的讲话。
他告诫新生们,进入大学,首先要做的是审视自身,寻找内心的学习激情与创造活力,摆脱传统学习路径的依赖,从“被动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的大学生。
围绕自主学习话题,吴朝晖向同学们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浙大主张四课堂实质性融通,大家可以在第一课堂聆听名师授课,在第二课堂从事科研创新,在第三课堂投身社会实践,在第四课堂参与国际交流。”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也鼓励新生,学会主动做事。他建议大家一定要采取主动和积极的态度对待任何事情,理解它,了解它,并且主动参与其中,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之道。我希望大家努力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而不要做被动的接受者。
并且,陈十一以美国作家唐娜·莱文《今天是新的一天》中的诗句与同学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