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继续对钨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
总量控制指标起到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资源作用,2022采矿指标有增有减,体现了保供应,鼓励综合利用回收,保护资源的总量调控政策方向。
02
全国将打造四大钨产业基地
根据中国钨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钨工业十四五”规划,将在全国打造4大钨产业基地,包括赣州“中国稀金谷”、株洲先进硬质材料产业基地、厦门先进钨基材料产业基地、成渝钨基高新材料产业基地。
“中国稀金谷”位于赣州高新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围绕稀土永磁材料、新能源材料、智能装备制造、钨精深加工及应用4条产业链发展体系。拥有省级以上钨与稀土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39个。
株洲先进硬质材料产业基地位于株洲,拥有国内最大的硬质合金产业规模,处于国内钨及硬质合金行业的领导地位,目前正在加快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硬质材料及工具产业集群。
厦门先进钨基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厦门特区优秀营商环境和人才聚集优势,结合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打造以硬质合金棒材、矿用工具和钨合金等为主导产品的先进钨基材料产业基地。
成渝钨基高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结合成都、自贡地区钨产业基础优势,打造以耐磨材料、凿岩工具、钨合金制品及表面用于服务为特色的钨基高新材料产业基地。
通过四个基地的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钨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不断推进钨产业规范化集群化发展。
03
上期所加快推动钨、钴等品种的上市研发工作
2022年8月26日,第十九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于线上举行,上海期货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辉表示,将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方向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推动氧化铝、铝合金、镁、钨、钴等品种的上市研发工作。
我国拥有丰富的钨资源,储量、产量、出口量全球第一,但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还有待加强。钨期货对于钨产品定价,维护国内乃至全球有色金属产业链的安全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04
金刚线用钨丝市场前景广阔
国内主要企业纷纷新建或扩充钨丝产能。按照新增光伏用钨丝的扩产计划,厦门钨业在2022年和2023年将分别投产245亿米/年和600亿米/年的产能,计划总投资11.36亿元。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厦门钨业新增光伏钨丝200亿米/年产能已建成,公司已经具备245亿米/年产能。前三季度公司细钨丝销量174亿米,同比增长181%,带动公司钨钼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中钨高新是国内领先的钨全产业链企业,公司具备量产市场主流35-37μm线径光伏钨丝的能力,2022年初已实现每月1亿米左右的供应量。2022年第四季度中钨高新新增100亿米细钨丝产能建成,估计2022年内会有20亿-30亿米的产量。
与碳钢丝相比,细钨丝线径更小(可以做到35微米甚至更低),切割能力更强,线耗下降。碳钢丝为母线的金刚线仍占据当前主流市场,但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使用钨丝替代,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光伏用钨丝符合深加工发展方向,提高了钨产品的附加值,也将带动钨材的消费。
05
中钨高新扩建数控刀片生产线
中钨高新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22年2月24日审议通过了《关于自硬公司数控刀片生产线扩能改造项目的议案》,同意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自硬公司”)自筹资金9316万元,对其现有数控刀片生产线进行扩能改造,在原有1000万片年产能的基础上,再次扩充1000万片的年产能。此次扩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下游用户旺盛的需求,及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国内刀具领域的龙头地位。
加上株钻等公司,中钨高新数控刀片产量超过1亿片,约占国内总产量的25%,国内第一。公司采取“小步快跑”策略,逐步小批量扩能高端刀具,预计2025年公司可实现数控刀片产量2亿片。
数控刀片是机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是数控机床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化学成分主要有难熔金属碳化物粉末(如碳化钨、碳化钛等)和金属粘结剂(如钴、镍、钼等)。随着机床数控化的发展,近年国内数控刀片产量快速增长,预计2023年国内数控刀片产能将达到5亿片,中国成为全球刀片和刀具第一生产大国。
06
大湖塘钨矿及其产业链项目签约落户江西武宁县
2022年7月,总投资100亿元的大湖塘钨矿及其产业链项目签约落户江西九江市武宁县。
据了解,该项目将围绕大湖塘钨矿开发,旨在打造行业领先、安全环保的新型绿色矿山经济体。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以“矿区+园区”全产业链开发模式,其中“矿区”大湖塘钨矿项目投资50亿元,计划将大湖塘钨矿打造成全球一流的绿色示范矿山,预计年均销售收入可达25亿元,年均缴税4亿元。“园区”钨矿产业链项目投资50亿元,计划建设年产2万吨APT的智能化、绿色化冶炼示范工厂和钨精深加工产业园,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可达35亿元,年均缴税不少于1.5亿元。
武宁大湖塘钨矿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九岭山中,上世纪50年代发现,当时储量只有3000吨,经多年开采,矿区内资源已经枯竭。2010年初,江西省地矿局筹集资金近2亿元,在九岭矿集区开展整装勘查,随着整装勘查的深入推进,专家估计,赣北九岭矿集区钨及共伴生的铜钼资源储量还将大幅度增长,钨探明储量达106万吨。赣南钨矿经过多年的开采储量在减少,赣北大湖塘钨矿的发现及开采对维护国家资源安全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大湖塘钨矿钨矿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钨矿。本次投资由厦门三虹钨钼股份有限公司与武宁县政府签约,该公司由福建巨虹稀有金属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股47.46%,五矿控股18.04%,福建省稀有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控股14.17%,福建省潘洛铁矿有限责任公司控股20.34%。福建巨虹稀有金属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法定代表人是福建省国改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东是福建省稀有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和厦门钨业等。
07
中科院成功研制高强韧钼合金
钼(Mo)及其合金由于高熔点、高热导率、与碱金属相容性好等优点,是空间堆关键候选材料,但纯钼存在室温塑性低、高温强度不足、再结晶脆性和辐照脆化等问题。纳米结构Mo-ZrC合金在室温及高温下均具有优异的强韧性,与已报道的同类材料相比具有明显优势。高性能钼合金棒材、板材及薄壁管,为其在先进核能系统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08
《焙烧钼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顺利通过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讨论评审
2022年2月28日至3月1日,在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举办的稀有金属标准网络工作会议上,由金钼股份科技质量部、质量计量监测中心制定的行业标准《焙烧钼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顺利通过了线上专家组的讨论评审。项目组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编制了焙烧钼精矿产品中涉及的钼、锡、锑、铅、铜、钾等十二个金属含量测定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
该标准的制定具有很强的行业推广意义,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规范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09
金堆城钼矿总体选矿升级改造项目通过初步设计审查
2022年6月15日下午,金堆城钼矿总体选矿升级改造项目通过初步设计审查,为下一步开展施工图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早日实现开工建设创造了条件。
《金堆城钼矿总体选矿升级改造项目》是金钼集团重点项目之一,以建设设备大型化、智能化新型选矿厂为目标,通过淘汰原百花岭选矿厂22000t/d生产线及三十亩地选矿厂8000t/d生产线,新建30000t/d葵花园选矿厂,连同原百花岭选矿厂10000t/d生产线,形成选矿规模40000t/d。
该项目采用SABC碎磨工艺,“阶段磨矿、选别、铜钼混浮、粗尾选硫、硫尾选铁、精尾选铜”浮选等工艺,可实现两种不同品级钼精矿的生产和多元素的回收,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可进一步提升金堆城矿区选矿厂技术装备水平和企业市场竞争力。本项目的实施,目的是提升选矿厂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并不会明显提高钼精矿的供应量和改变市场钼精矿的供需关系。
10
宁德时代将入股洛阳钼业成为第二大股东
2022年9月30日,洛阳国宏、四川时代与宁德时代签署《投资框架协议》,洛阳国宏以其持有的洛阳矿业100%的股权向四川时代进行增资。本次交易完成后,洛阳国宏不再直接或通过其控制的主体间接持有洛阳钼业(简称“洛钼”)任何股份,四川时代成为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四川时代将通过洛阳矿业间接持有洛阳钼业5,329,780,425股股份,占洛钼总股本的24.68%,成为洛钼的第二大股东。
11
紫金矿业收购全球储量最大单体钼矿
2022年10月21日,紫金矿业与安徽金钼地矿签订产权交易合同,公司通过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摘牌的方式,以59.1亿元收购金沙钼业84%股权,揽获全球储量最大单体钼矿——安徽金寨县沙坪沟钼矿。
此次交易完成后,紫金矿业权益钼资源量将从92万吨大幅提升至290万吨,相当于中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大钼生产企业之一。
从资源体量看,沙坪沟钼矿达到233.78万吨,单体储量居全球第一位;从资源禀赋看,平均品位为0.143%,其中0.3%以上高品位钼金属约63万吨,资源价值巨大,而国内65%钼资源品位低于0.1%;从开发程度看,矿体厚大集中,见矿厚度平均660米,仅有一个形似“金苹果”的主矿体,约占总资源量的99.9%,适合大规模地下开采;这成为其未来实现低成本开发、高效投资回报、形成强市场竞争力的三大优异“天赋”。
根据中国恩菲工程设计公司的设计,矿山拟按照1,000万吨/年采选能力建设,建设期4.5年,达产后年均产钼精矿含钼2.72万吨,前期服务年限约57年;按钼精矿含钼15万元/吨(1500元/吨度)计算,建成后预估年均利润总额约10亿元,将构建全新增量空间。
沙坪沟钼矿是世界级超大斑岩型钼金属矿床,探矿权内钼资源量233.78万吨,按照设计1,000万吨/年采选规模,建成达产后年均产钼约2.72万吨。2021年以来全球钼供应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而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进步,未来我国钼消费率还有提升空间,钼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加剧。该项目如能顺利投产,对我国钼资源安全保障起到积极作用。
12
吉林大黑山钼业拍得吉林天池钼业52.1291%股权
2022年10月31日-11月1日,舒兰市人民法院对吉林市天首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所持有的吉林天池钼业有限公司52.1291%股权在阿里巴巴司法网络拍卖平台上进行公开司法拍卖,经过1303次竞价,最终吉林大黑山钼业股份有限公司以15.5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中标。
天池钼业的季德钼矿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22456.92万吨、钼金属量253931吨、钼平均品位0.113%,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矿石量7547.32万吨、钼金属量88645吨、钼平均0.119%。季德钼矿的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生产规模825万吨/年,矿区面积2.8038平方公里,设计选矿规模为日处理25000吨,矿山基建工程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采场、选厂厂房及尾矿库等工程都已基本建设完成,目前只剩部分机器设备暂未完成安装,预计2023年3月能够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根据其生产能力,预计吉林天池钼业顺利达产后可实现年产47%钼精矿17000吨以上的目标,天池钼业如能顺利投产,国内钼精矿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有所缓解。
13
金钼集团高纯钼酸铵制备设计获一等奖
金钼集团技术中心“基于TRIZ创新方法——高纯钼酸铵制备工艺的创新设计”项目,成功解决了以低品位高杂高溶氧化钼为原料生产高品质钼酸铵的行业技术难题。经过层层选拔,该项目从499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2年陕西省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
高纯钼是国家战略发展急需的重点材料,钼的高纯化主要依赖于原料钼酸铵的高纯化。钼酸铵中钾金属杂质在后续工艺环节中很难去除,制约了钼材料的高纯、高附加值化。基于TRIZ创新方法实现了钼酸铵高纯化工艺提升,为高纯钼的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对钼金属材料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14
多宝山铜业钼精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顺利投料试车
2022年12月27日上午,多宝山铜业钼精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火法系统投料试车正式启动“点火”键,标志着生产工艺主流程迈入新阶段,为项目下一步全面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紫金矿业集团内首个主导钼金属冶炼项目,黑龙江省“百大项目”之一,钼精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是深化节能增效,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该项目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运用高度集成化DCS控制系统,进一步推进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采用“钼精矿回转窑焙烧+焙砂预浸分离钼铼+氨浸回收钼酸铵+萃取回收铼+硫化沉铜”生产工艺,强化余热各种节能设备与材料的利用,对自产钼精矿进行进一步加工,回收钼精矿中钼、铼、金、银、铜等有价金属和贵金属,以实现资源最大化回收利用,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综合效益。多宝山铜业践行“开发矿业,造福社会”的企业宗旨,坚持“深化改革、跨越增长、持续发展”的紫金路线,发挥地方“头雁效应”,带动社会效益,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创“紫金新现象”。
多宝山铜(钼)矿床拥有铜资源量达400万吨,钼金属15万吨,还有丰富的金、银、铼等伴生贵金属资源。钼精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以多宝山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产钼精矿为原料,可实现钼精矿中钼、铼、铜、金、银的高效回收。建设规模为处理钼精矿7000吨/年,年工作330天,日处理钼精矿21.21吨。达产后可产四钼酸铵4807吨/年,高铼酸铵2.15吨/年,贵金属滤饼1186吨/年,沉铜滤饼465吨/年。该项目投料试车,有助于多宝山矿业提升综合效益,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形成具有特色的产品和品牌,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