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色金属回收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二手物资行业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各部门政策扶持力度较大,但由于各个部门对二手物资行业实行分段、分块、分类管理,每个部门出台的政策只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政策连续性、协调性、配套性较差,尚未形成统一、高效的行政监管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副总工程师黄崇祺指出,我国废杂铜直接再生制杆利用方面,由于质量管理系统严重失控,必要的监测手段没有或者残缺不全,造成在下游产品使用中浪费大量能源与资源。
黄崇祺认为,我国再生铜制品质量低下的原因在于,再生铜作为一种二次利用的产品,它需要质量管理中心进行在线质量跟踪、检测,“这一步骤对再生铜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恰恰没有。而且往往是有标准也不执行,生产大量不合格的非标产品。”
废杂铜行业的质量问题,也直接影响着铜制品。上海延鎏科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沈旦华告诉记者,包括全国最大的铜材交易市场——温州乐清市柳市镇铜材市场在内,大量铜制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属于不合格产品。“由于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了电厂发电量被大量发散,由此每年在电网上的损失达上千亿元。”
2015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4417万吨,同比增长7.2%,再生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品种(铜、铝、铅、锌)总产量约为1153万吨,同比增长7.5%。其中再生铜产量约295万吨,同比增长7.3%,占精铜产量的37%;再生铝产量约565万吨,同比增长8.7%,占原铝产量的23%;再生铅产量约160万吨,同比增长6.7%,占铅产量的38%;再生锌产量133万吨,同比增长3.9%,占锌产量的23%。
2015年国内主要废有色金属回收量约为798万吨,占再生金属原料供应量60%以上,其中废铜回收量约为135万吨,废铝回收量约为370万吨,废铅回收量约为160万吨,锌回收量约为133万吨。
2015年,中国共进口含铜废料387.5万吨(实物量),同比下降11.4%,金额为110.8亿美元,同比下降19.7%,连续两年大幅下降。进口含铝废料230.6万吨(实物量),同比下降7.9%,金额为34.6亿美元,同比下降11.6%,自2011年以来已连跌四年。含铜废料和含铝废料主要来自美国、香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主要从广州、宁波、杭州、天津、青岛等关区进口。
上海良玉金属回收有限公司指出:虽然废有色金属生意难做,但整体来看这个生意还是能做的。这就需要废有色金属商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创新经营模式。未来再生资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将进一步加快,对于化解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的个人而言,必须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互联网+回收”或将是应对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