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张大规模对内减税,年均减税规模近万亿美元:特朗普2.0的减税政策主要包括三项:(1)让《减税和就业法案》(TCJA)永久化,减税力度进一步加大,将企业税率从21%进一步降至15%。(2)免除小费税。(3)免除加班费所得税。预计特朗普会将财政预算法案与减税政策、住房政策以及解雇联邦雇员的法案绑定,减税和住房补贴势必扩大财政赤字,但其会从减少联邦雇员薪酬的刚性支出以及潜在的关税政策中部分弥补。
三、气候政策全面倒退,扩大化石能源生产。共和党竞选纲领呼吁“释放美国能源”,支持化石能源、反对清洁能源新政。废除拜登清洁能源新政以及签发油气钻井许可均在总统行政权力范围内,或是特朗普2.0时代早期付诸实践的政策之一。
四、加大边境安全投入,或开展最大规模驱逐行动。特朗普一向对于移民政策保持强硬态度,共和党政纲中写到要实施“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驱逐计划”。预计特朗普上任之后,将会再度加强边境管控并命令移民和海关执法局、边境管理局驱逐非法移民。大规模驱逐可能会导致职位空缺率再度上行,短期内失业率可能有所下行,但会进一步加大“薪资-价格”螺旋通胀压力。
五、大力支持加密货币,继续推动AI进程:特朗普和共和党在科技领域大力支持加密货币、人工智能以及商业航天。首先,共和党竞选纲领中写到“捍卫挖掘比特币的权利”,特朗普也表示要把美国变成“全球加密货币之都”。其次,在人工智能领域,特朗普也表示将废除拜登限制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最后,共和党竞选纲领中强调发展商业航天,结合马斯克全面支持特朗普,商业航天有望得到重点支持。
七、营造低利率环境,试图加强对于美联储的控制。特朗普在10月重申他将大幅降低利率,减轻家庭的住房负担,但并未给出详尽措施。在上一任期他的特征就是崇尚低利率环境,并尝试加强对于美联储的控制,不过当时特朗普推动更多党派成员加入美联储董事的提名并未通过。预计美联储仍将保持相对独立性。
特朗普的承诺兑现度如何?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内,在总统权限较大的贸易、外交等领域能够良好兑现,在需要国会立法支持的经济政策方面兑现度一般,其中减税政策能够部分兑现,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制造业回流等方面兑现情况相对糟糕。
美联储何去何从?如何应对未来的关税?特朗普的胜选意味着(1)赤字扩张下二次通胀的风险可能加大;(2)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一定冲击;(3)需要考虑应对特朗普对外国加征普遍性关税并加剧贸易战的情况。虽然这三类风险不会影响美联储11月降息25BP,但如果10月和11月通胀数据以及11月劳动数据中有大幅超出预期的情况,美联储可能在12月暂停降息并观察数据变化。参考2018年美联储对于普遍性关税的情景假设,当前美联储可能更倾向于对关税引发的一次性通胀采取偏温和的货币政策。在通胀整体仍在缓和、劳动市场继续缓慢弱化的情况下,放缓降息节奏并观察特朗普带来的不确定性似乎是更好的选择。因此,美联储在2024和2025年的累计降息幅度可能都将从9月FOMC引导的100BP压缩至75BP,但2025年加息的风险仍不高。
美国若加征60%关税,对我国影响几何?
GDP:根据测算,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的关税弹性约为-0.82,假设该弹性保持不变,若美国加征关税至60%,我国对美的出口增速将下行34个百分点,对我国整体出口的拖累约为4.8个百分点,对GDP的影响为0.4~0.5个百分点。
汇率:汇率可能再次面临压力,但我们认为压力可能远小于2018年-2019年,一是2018年美国为加息周期,二是我国较低的通胀水平消化了一部分名义汇率需要贬值的压力,三是中国的出口结构在2018年贸易摩擦之后已经完成了明显的升级。
就业:预计短期内出口依存度较高行业的就业情况仍会受到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我国对美出口已逐渐下降,同时我国可以与欧盟、东盟和其他贸易伙伴可以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对冲对美出口下降产生的外向型行业就业流失。
中国资产:贸易摩擦导致出口链承压,中国资产短期受大选风险释放扰动,但特朗普当选也会使国内政策刺激力度可能加强,进一步提振国内经济,增强市场信心。
二、风险提示
1.美国通胀在财政和关税刺激下反弹的风险;
2.美国劳动市场失业率超预期上行的风险;
3.美国银行间意外出现流动性问题的风险;
4.对特朗普较为模糊的政策表述理解不充分的风险
策略: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对资本市场影响几何?
杨超丨策略分析师
S0130522030004
地缘因素扰动风险;国内政策效果不及预期风险;市场情绪不稳定风险。
固收:“特朗普交易”下,国内债市影响几何?
刘雅坤丨固定收益分析师
S0130523100001
周欣洋丨固定收益分析师
S0130524080001
1)2016年特朗普就任后,多项资产市场表现发生反转或大幅变动,美元、美债利率向上脉冲,国内债市收益率亦上行;2)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时期,美元再度大幅走强,美债利率边际向上,但国内债市承压有限。
通过对两次“特朗普交易”的复盘能够发现,我国债市的反应不尽相同,十债收益率走势分化的主因是同期国内经济基本面状态不同。2016年的宏观背景是国内年底经济复苏较为明确叠加特朗普上任后人民币承压、中美利差缩窄都对债市形成空头压力带动收益率上行;而2018年的宏观背景则是国内基本面面临下行压力,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出口承压拖累经济,货币明确宽松导向下央行4-10月连续降准三次,带动债市走牛。
债市短期逆风,中长期定价仍看国内。
货币层面:短期稳汇率约束下降息掣肘,中期中美政策仍顺周期。本次大选落地前,市场已经提前交易特朗普上台预期,过往两轮资产表现特征已显现。10月初以来,海内外市场已经对特朗普赢得选举有预期定价,美元、美债等资产已出现较明确的拐头向上,人民币贬值压力在明显提升。汇率承压+美债利率脉冲+中美利差下降,本次外围扰动以及相应资产走势已经显现与前两轮相似的表现,短期对于债市影响偏逆风。
特朗普上台后在其保护主义的政策主张下,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加剧,央行可能阶段倾向稳汇率,对货币政策上降息或短期有掣肘。预计后续央行可能会开启逆周期调节助力汇率企稳,但是短期来看汇率贬值压力下,外围对于央行降息的掣肘短期可能会加大,预计观察窗口可能会在明年一季度视经济情况以及使用降息工具支持经济的必要性而打开。
但与此前不同的是当前中美货币处于顺周期,美联储降息周期和国内宽货币导向下,外围对国内资产的影响相对可控。特朗普当选后央行或采取行动对冲汇率贬值,汇率短期冲击但整体压力可控。在此基础上,美联储降息周期下长期美债利率呈温和下行趋势,叠加今年4月以来中美利差倒挂已出现收窄趋势,后续对国内债市的利空影响也会有所收敛。此外,国内央行宽货币导向也将支持市场流动性。
基本面:经济承压下债市主线不变,财政发力短期或有扰动。特朗普上任后若加关税政策落地或拖累我国出口,加剧经济承压,基本面偏弱的中长期债牛主线逻辑延续,参考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时国内基本面较弱主导的债市利率下行情况,十债5-10个交易日下行幅度可能在10BP左右。
同时,在外围因素加剧国内经济压力的情况下,财政有可能发力逆周期调节支持经济,或对债市有短期供给扰动。若中央财政发力增加赤字,短期产生一定供给冲击,流动性不足将放大债市波动。但后续随着央行流动性管理工具的使用,及海外对国内降息掣肘逐步缓解,供给冲击将逐步缓释,中长期利率中枢或仍向下。
1.经济基本面超预期回升影响债市主线风险
2.美联储降息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
3.国内财政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科技:美大选尘埃落定,自主可控助AI技术变革
赵良毕丨通信中小盘首席分析师
S0130522030003
高峰丨电子首席分析师
S0130522040001
岳铮丨传媒互联网行业分析师
S0130522030006
事件:新华社快讯,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6日凌晨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
二、投资建议
三、风险提示
人工智能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国际形势变动不确定性风险,量子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建筑:美国大选尘埃落定,逆周期调节有望加强
龙天光丨建筑行业分析师
S0130519060004
张渌荻丨建筑行业分析师
S0130524060002
事件:据新华社快讯,美国媒体测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已获得至少270张选举人票。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
逆周期调节工具或将强化。根据银河宏观测算,保守估计美国加征60%关税对我国GDP的影响约为0.4-0.5个百分点。特朗普胜选有望使我国逆周期调节工具强化。房地产行业将延续当前宽松政策,依然是“止跌回稳”;政府对基建投资的可控性较强,特朗普执政或将促使我国基建投资提速,对应的专项债额度及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力度均有望加大。此外,特朗普促进制造业回流,限制对中国投资,中国国产替代有望加强。
出海打开成长空间,低空经济助力内生增长。为了对冲对美国出口下降的压力,我国企业将加强对非美国家出口,“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特朗普主张结束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通过与俄罗斯谈判结束俄乌战争。陆上“丝绸之路”将更加通畅,中欧之间的合作有望加强。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也是需求侧改革的典型。低空经济获得国家政策积极支持,有望打开我国经济内生增长空间。
新签订单下滑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金工:融资余额持续增加,创业科创ETF融资净买入
马普凡丨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
S0130522040002
拓展美林投资时钟应用,构建宏观择时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我们改良美林投资时钟并将其应用于大类资产配置,以大类资产指数代表大类资产的表现,构建宏观择时策略。我们构建经济指数与流动性指数,并将经济状态划分为四个周期,以指数在不同周期的历史均值收益作为观点矩阵输入Black-Litterman模型计算大类资产的配置权重,该策略可获得稳健收益率。模型结果显示当前应超配债券类资产,增配境外资产。
两融市场回顾:10月融资余额持续增加,电子、计算机、非银金融融资净买入:截至10月31日,融资余额16892.67亿元,环比+18.97%;融券余额98.53亿元,环比+3.80%。所有板块融资净买入;北交所板块融券净卖出,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和ETF板块融券净偿还。电子、非银金融、电力设备等行业的融资及融券余额最高;所有行业融资净买入,电子、非银金融、计算机、电力设备等行业融资净买入额较高;除美容护理外所有行业融券净偿还,医药生物、银行、基础化工等行业融券净偿还额较高。
两融ETF市场回顾:创业/科创ETF融资净买入,券商ETF融资净偿还且融券净卖出:截至10月31日,沪深两市两融类ETF共322只,环比+14只,资产管理总规模约31283.25亿元,环比-0.43%。10月股票ETF净赎回114.86亿元,债券ETF净申购40.11亿元,跨境ETF净赎回37.86亿元,商品ETF净申购114.50亿元。2024年10月创业板ETF、科创板ETF、电子ETF、沪深300ETF等融资净买入额较高,中证1000ETF、券商ETF、中证500ETF等融资净偿还额较高。中证500ETF、医药ETF、券商ETF等融券净卖出额较高,中证1000ETF、创业板ETF等融券净偿还额较高。
根据宏观择时策略,建议当前超配债券类资产;TED利差处于上行区间,应增配境外资产。基本面与流动性双重利好下A股已完成底部确认,后续有望反弹延续;11月预计政策将进一步加码发力,但美国大选等事件不确定性较高,有待持续观察。
报告结论基于历史价格信息和统计规律,但二级市场受各种即时性政策影响易出现统计规律之外的走势,所以报告结论有可能无法正确预测市场发展,报告阅读者需审慎参考报告结论。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业绩表现,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医药:行业经营持续承压,期待诊疗修复
程培丨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
S0130522100001
医药行业持续调整,细分板块分化明显。2024年1-9月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1.1%,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5.2pct;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1.9%和0.5%,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和3.5%。前三季度行业收入增长放缓,利润为负增长,主要系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叠加DRG支付政策持续推进,医药行业整体阶段性承压;但较上半年已有好转。细分板块来看,化学制剂板块反腐和集采影响进一步出清,处方药销售较好;医疗器械板块高值耗材集采持续推进,医疗设备招标持续较冷、期待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商业板块随行业调整整体基本持平;生物制品、诊断板块逐渐从疫情高基数恢复至常态;医疗服务板块诊疗服务需求有望触底,研发外包服务订单有所好转;中药板块感冒退烧药进入去库存周期,OTC院外消费品市场景气度下降。
医药行业盈利能力和运营质量位于底部区间。2024年前三季度医药行业平均毛利率49.8%,平均净利率15.3%,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0pct、2.3pct,行业盈利能力降至历史低位。销售费用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5pct,研发费用率提升0.5pct,医药公司实施降本增效战略,将资源倾斜至创新研发领域。在运营质量方面,前三季度行业净资产收益率ROE为6.5%,较去年同期下降1.0pct,位于历史底部区间,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91.5、211.3天,较去年同期延长5.4、14.3天,反映医院端经营压力仍较大。
2024Q3医药行业重仓持仓占比持续下降,已至历史低位。截至2024Q3公募基金医药生物行业重仓持仓总市值为3,020.24亿元,持仓占比为9.78%,较2024Q2下降0.26pct,在31个SW一级行业中排名第4,较2024Q2下降1位。从医药行业持仓结构来看,在医药行业子板块中,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持仓占比环比提升,医疗器械和中药持仓环比下降。在持仓总市值前30名的股票中,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等头部医药股票重仓基金数量环比提升。
医药行业表现弱于沪深300。截至2024年11月4日,医药行业一年滚动市盈率为31.99倍,沪深300为12.56倍。医药股市盈率相对于沪深300溢价率当前值为154.63%,历史均值为168.41%,当前值较2005年以来的平均值低13.78个百分点,位于历史偏低水平。2023年初至2024年11月4日,SW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6.84%,沪深300下跌1.89%,医药板块相对沪深300收益低18.73个百分点。
医药行业进入调整周期,公募基金重仓持仓占比降至历史低位,从成长性角度看,医药行业仍有向上反弹空间。行业经营层面,考虑到23Q3行业合规整顿开启,24Q3开始行业在低基数下营收同比增速有望回升,整体经营趋势向上。中长期持续看好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创新器械、药械出海、第三方医检及细分行业龙头个股。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医保控费及集采降价超预期的风险、创新药及创新器械企业融资困难的风险、医疗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
机械:24年第三批动车组招标再超预期
鲁佩丨机械首席分析师
S0130521060001
王霞举丨机械行业分析师
S0130524070007
事件:11月5日,国铁集团发布2024年第三批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涉及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动车组(8编组普通型)66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动车组(8辆编组高寒型)10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动车组(17辆编组普通型)4组(2列),折合标准组共计80.25组。
第三次动车组招标超预期。今年以来国铁集团累计招标时速350公里动车组246.5组(5月166.25组+本次80.25组),6月广东梅龙铁路招标时速350公里动车组4组,8月深圳地铁集团招标时速200公里城际动车组15组,近日广湛铁路公司发布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招标计划15组,则全年动车组公开招标合计已达280.5组,较2023年全年169.5组增长65%。
铁路客流持续向好+新增通车里程迎高峰+更新周期临近,看好未来2-3年动车组招标及交付。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12亿元、同比增长10.3%;投产铁路新线1820公里,其中高铁1210公里。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3.3亿人次,同比增长13.5%,再创历史同期新高。铁路客流持续复苏,一方面疫情三年出行低迷采购量偏低,动车组补坑需求逐步释放;另一方面,截至2023年底高铁通车里程4.5万公里,按《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2035年高铁7万公里目标,24-35年还需新增高铁通车里程2.5万公里。我们预计2024-2027年高铁新增通车里程数分别为2519、3485、2257、4355公里,其中2025年、2027年为通车高峰,按照0.8辆/公里的配车密度计算,则2025-2027年年均需新增动车组300组以上。此外,部分寿命20年和谐号动车组有望自2026年起进入更新周期。长期来看,综合考虑动车组新增、更新和出口需求,我们预计动车组年均需求有望超200组。
设备更新+客流复苏+大修周期三重逻辑演绎下,轨交行业迎来新一轮景气向上,铁路投资有望维持高位,持续看好未来三年机车招标、动车组新车及高级修采购,继续推荐标的中国中车、时代电气。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招标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计算机:大选对科技的影响:特朗普与哈里斯的不同路径
吴砚靖丨计算机首席分析师
S0130519070001
1、对本土科技企业:特朗普政府倾向于减少对科技巨头的监管,支持自由市场政策,鼓励企业竞争,可能减轻科技巨头面临的反垄断压力,并可能继续推行减税政策,利好本土科技巨头企业;哈里斯可能会延续拜登政府对大型科技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和监管,限制科技巨头的市场力量,保护创新和竞争,并有可能会推动企业增税计划,增加科技巨头的税负,影响其盈利能力;
2、科技合作:特朗普政府可能会限制中国企业获取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哈里斯政府则可能推动在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但同时在关键技术领域与中国竞争。两党均致力于保持美国在半导体、创新药、新型材料等高端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3、贸易政策:特朗普政府更倾向于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继续对中国科技产业施加关税和出口限制,影响中国科技产品的出口和全球供应链;哈里斯政府则可能延续拜登政府的多边主义政策,通过与盟友合作来应对中国科技产业的崛起,关税立场可能相对较温和;
4、政策连续性: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这可能会增加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科技产业的长期投资和规划;哈里斯若当选可能会相对维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技术迭代不及预期风险;科技巨头竞争加剧风险;法律监管风险;供应链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汽车:持仓占比提升,乘用车&零部件龙头获增持
石金漫丨汽车首席分析师
S0130522030002
事件:公募基金陆续披露2024年三季度重仓股情况。
行情回顾:汽车行业2024年Q3区间涨跌幅为16.03%,在ZX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3。2024年Q3汽车行业指数(ZX)相对于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0.03%,乘用车、摩托车及其他、汽车销售及服务、零部件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汽车行业Q3相对沪深300指数收益率为负,主要受到商用车板块拖累,受内需不振影响,Q3商用车市场销量表现较为疲弱,板块业绩整体承压。2024年Q3基金重仓持股中汽车股票投资市值占比为1.85%,同比有所降低,环比连续两个季度回升,Q3中央以旧换新政策对车市形成支撑,地方置换补贴预期对行情具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乘用车市场“价格战”未见明显恶化,市场投资情绪继续回暖。
汽车行业子版块表现:各子板块上涨强度排序为汽车销售及服务>摩托车及其他>汽车零部件>乘用车>商用车。2024年Q3汽车行业指数(ZX)相对于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0.03%,相对收益相比2024年Q2(-1.48%)环比进一步收窄。从细分子行业来看,汽车销售及服务板块表现最好,Q3相对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8.14%;商用车板块表现最弱,相对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8.43%;其它子版块方面,Q3摩托车及其他相对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4.33%,零部件相对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2.96%,乘用车相对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1.35%。
公募基金对汽车行业持仓及增减持情况:2024年Q3汽车行业中共有129家公司获得基金重仓持股,标的数量较Q2环比增长10家,其中持有基金数最多的前五家公司分别为比亚迪(776)、宇通客车(205)、福耀玻璃(185)、拓普集团(160)、德赛西威(116)。A股基金方面,增持占流通股比例变化前五位的公司为华洋赛车、经纬恒润-W、继峰股份、保隆科技、伯特利;减持占流通股比例变化前五位的公司为旭升集团、潍柴动力、祥鑫科技、常熟汽饰、华懋科技。
沪深股通情况:2024年Q3沪深股通集中增持了钱江摩托、涛涛车业、华懋科技、中通客车、海马汽车,增持比例分别为2.22pct、1.49pct、1.46pct、1.23pct、1.14pct;集中减持了保隆科技、江铃汽车、福耀玻璃、伯特利、星宇股份,减持比例分别为3.86pct、2.58pct、2.42pct、1.59pct、1.43pct。港股通方面,Q3持股占比前五位的公司为广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浙江世宝、长城汽车、小鹏汽车-W,对应持股比例分别为50.69%、48.11%、38.59%、35.69%、17.83%。
整车推荐比亚迪、理想汽车,受益标的吉利汽车、隆鑫通用;智能化零部件推荐华域汽车、伯特利、德赛西威、科博达、均胜电子、星宇股份;新能源零部件推荐法拉电子、中熔电气、华纬科技、精锻科技、拓普集团、旭升集团。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出口面临海外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基金持仓变动的风险。
评级体系:
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到12个月行业指数(或公司股价)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10%以上。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10%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公司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20%以上。
谨慎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20%之间。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5%之间。
中国银河证券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证券行业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公司拥有独特的历史、品牌和股东优势,行业内覆盖广泛的营业网络和规模领先的客户群,以及综合全面的业务实力,为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提供智库咨询、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投资管理、国际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致力于成为在亚洲资本市场上领先的投资银行和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证券业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