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税发[2006]207号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收购发票使用管理的意见(试行)》等制度的通知[全文废止]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收购发票使用管理的意见(试行)》等制度的通知[全文废止]

鲁国税发[2006]207号2006-12-30

各市国家税务局(不发青岛):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收购发票使用管理的意见(试行)[附件废止]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业产品收购统一发票、废旧物资收购统一发票(以下简称收购发票)的使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堵塞税收漏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主管国税机关应加强收购发票购票资格的审核,应重点审核以下内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方可领购收购发票。

(一)农业产品收购统一发票:

1、有固定经营地点、仓储设施或设备。

3、具备收购业务所必需的人员和资金。

4、收购地生产拟收购的农业产品。

5、其他应具备的条件。

(二)废旧物资收购统一发票:

1、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

2、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及仓储场地、必要的经营资金。

3、财务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

4、收购的货物确属废旧物资。

6、其他应具备的条件。

二、在发票领购环节对收购发票实行限量、限额、限期管理。

(一)纳税人申请领购收购发票,应提报收购计划,说明其注册资金、流动资金、设备生产能力、销售收购渠道等情况,主管国税机关应按以下原则核定纳税人收购发票月使用量:

1、申请的使用量与收购资金相匹配;

2、申请的使用量与设备实际生产能力相匹配;

3、使用量变化与收购业务量变化相匹配。

(二)对收购发票实行分次限量领购,每次最大购买量不得超过一个月的用量。其中对新纳入国税机关管理一年以内的纳税人,每次领购收购发票不得超过10天的用量。

(三)降低废旧物资收购统一发票版位,将现在使用的千元版改为百元版位。各地库存的废旧物资收购统一发票,可作作废或限额使用处理。

(四)收购发票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个月。

(五)实施收购发票用量动态管理,主管国税机关应根据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情况随时调整纳税人发票用量。对于收购发票连续三个月实际用量低于核定用量的,主管国税机关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用量进行重新核定。

三、严格收购发票的开具管理

(一)农业产品收购统一发票仅限于收购农业生产者自产农产品时开具,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应按支付给农业生产者的价款和按规定代收代缴的农业特产税依13%扣除率计算,对未支付价款的收购业务不得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三)对未按规定开具收购发票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依法予以处理。对超出使用范围或未按规定开具的农业产品收购统一发票的,不得凭其进行税款抵扣。

四、加强会计核算管理

对兼营应税项目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其应税项目与免税项目应分别正确核算,对不能分别核算或核算不清的,一律取消减免税资格。

五、加强日常监控管理

(一)主管国税机关应加强收购发票开具情况的审查,实行验旧购新,对其发票开具内容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审查后方可办理新票领购。

(二)建立大额收购业务事前报告制度。对于发生农业产品和废旧物资单笔收购业务超过一万元的,纳税人应在收购货物验收入库前向主管国税机关进行报告,主管国税机关可根据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及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确定一定比例进行实地查验,对查验情况应及时准确登记监控管理台账。

二OO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机动车辆生产、经销企业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机动车企业纳税评估是指国税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主要是机动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信息),对机动车辆生产、经销企业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第三条机动车企业纳税评估税种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

第四条各级国税机关流转税管理部门负责机动车企业纳税评估业务管理和工作指导,税源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第二章评估对象的确定

第五条县(市、区)级国税机关流转税管理部门根据机动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信息及机动车辆生产、经销企业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分析,确定评估对象。

第六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列为纳税评估对象:

(一)连续三个月或一年累计六个月出现票表、发票价格比对异常和重号发票之一的;

(二)当月车辆购置税价格异常发票信息数量占全部开票数量20%以上的;

(三)当月出现车辆识别代码比对异常信息的;

(四)连续三个月零负申报的;

(五)税负率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的;

(六)其他异常情况。

第三章评估指标

第七条机动车企业纳税评估指标分为通用分析指标和特定分析指标。

(一)税负率:将本期的税负率与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的税负率进行比对分析,若本期的税负率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分析是否存在虚抵进项税额等问题。

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销售额×100%。

(二)销售额变动率:将本期的销售额变动率与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的销售额变动率进行比对分析,若本期销售额变动率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分析有无销售不入帐、按规定视同销售的业务不计或少计销售等问题。

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基期应税销售额)÷基期应税销售额×100%。

(三)主营业务收入(整车销售收入)变动率:将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与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对分析,若本期主营业务收入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分析有无销售不入帐、按规定视同销售的业务不计或少计销售,机动车辆销售化整为零等问题。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四)成本毛利率:在分析商业企业销售额时,将损益表中的本期销售成本加上按成本毛利率计算出的毛益额后,与损益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本期销售进行比对,若表中数额较小,且差额较大,则可能存在销售额不入账、挂帐或瞒报等问题。

成本毛利率=本期累计毛利额÷本期累计销售成本×100%。

(五)销售毛利率:将本期的销售毛利率与以往各期或上年同期的销售毛利率进行对比分析,若本期销售毛利率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分析有无不计或者少计销售额、多结转销售成本等问题。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第九条机动车企业纳税评估特定指标分为机动车辆生产企业特定指标和机动车辆经销企业特定指标。

第十条机动车辆生产企业特定指标主要是评估销售数量,将车购税登记信息作为第三方信息,来验证企业申报销售数量的真实性。

利用车辆识别代号(即VIN码)的编码规则,从车购税登记信息中查找生产企业相应类别车辆的车辆识别代号中的最大序列号,视此号之前的车辆为已销售的车辆,以此推算出相应类别车辆的最大销售数量。如果其大于或者等于企业申报的销售数量时,表明企业存在少申报销售数量的可能。少申报销售数量乘相应的车购税最低计税价格,即可计算出其可能隐瞒的销售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

(一)库存分析指标:帐面期末库存车数量=期初帐面库存车数量+评估期帐面购进车数量-评估期帐面销售车数量。

差异数量=∑(期末库存某品种车数量-实际盘存的某品种车数量)。

差异数量乘该品种车不含税单价,即可计算出其可能隐瞒的销售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无偿赠送分析指标:按视同销售货物规定确定销售额,并乘以适用税率,即可计算出其可能隐瞒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三)毛利分析指标:测算评估期毛利水平=(当期应该记入的工资+租赁费+日常水电费+流动资金利息等基本费用)。

测算出的毛利额乘适用税率,与同期实现的已缴纳税款相比,即可计算出其可能隐瞒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第十二条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与金融机构建立定期联系和分析制度,定期掌握纳税人的信贷信息和收支信息,综合分析其生产经营、信贷规模、现金流量等情况,从中发现线索,加强征管。

第十三条机动车企业纳税评估指标是国税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使用时可结合评估工作实际不断细化和完善。

第四章评估步骤

第十四条县(市、区)级国税机关流转税管理部门将确定的评估对象转税源管理部门,进行约谈核实。

第十六条与企业进行约谈时,主要约谈以下内容:

(一)机动车辆价格调整情况(依据)或其他政策变动因素;

(二)机动车辆的销售方式、销售价格及销售渠道;

(三)生产企业、经销企业的结算方式及返利情况;

(四)不同类型机动车辆生产、销售收入情况;零配件的生产销售情况,以及占总收入的比例;

(五)单车生产成本、销售毛利率情况;

(六)生产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列支情况;

(七)实验车、自用车的使用数量及销售情况;

(八)生产企业售后服务业务往来情况;

(九)其他情况。

第十七条通过约谈,疑点清楚的直接下达《税务事项通知书》,限定纳税人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自查自纠。

第十九条经约谈仍不能解除异常情况的,要进行实地核实,实地核实应实行工作底稿制。

核实的主要内容有:

(一)对银行帐单、采购合同、运输费用发票、入库单、盘点库存车辆数量等进行审核,核实购进数量与销售数量是否存在异常;

(二)对车辆识别代码异常清单所列数据与生产企业实际生产车辆的识别代码审核,核实生产数量与销售数量是否存在异常;

(三)对企业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及机动车辆销售统一发票的开具情况审核,与企业的购进数量、价格与销售数量、价格进行核对,核实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开具发票的情况;

(四)对企业的零配件销售情况审核,核实企业是否存在大量零配件销售给同一纳税人或个人,是否存在将整车按零配件销售,逃避消费税或增值税异常情况;

(五)对企业与关联企业的业务往来情况审核,核实是否存在返利、返实物不入帐的、低于非关联企业销售价格销售机动车辆的异常情况;

(六)对企业销售机动车辆的情况审核,核实是否存在发生视同销售业务或价外费用不入帐、无偿赠送货物未计提销项税的异常情况;

(七)对生产企业售后服务内容、项目、方式审核,核实是否有视同销售、变相降价逃避消费税或增值税的异常情况;

(八)其他需审核的情况。

第五章评估结果处理

第二十一条税源管理部门负责纳税评估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第六章评估结果统计分析

第二十二条税源管理部门要建立机动车企业纳税评估工作报告制度,按期对机动车企业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作出评估分析报告。

第二十三条各级国税机关按季汇总填报《机动车企业纳税评估结果统计表》(附表一)。市局在季度终了后20日内上报省局。

第二十四条省局定期公布机动车辆生产、经销企业税负率。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山东省国家税务局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滞留票审核检查办法(试行)

第二条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滞留票(以下简称“滞留票”)是指存根联已报税但对应的抵扣联未认证而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核系统中形成的一种发票信息。

第三条流转税管理部门负责滞留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及对有关政策的咨询、指导;负责对滞留票企业的筛选确定并对落实处理情况汇总分析。

税源管理部门负责对纳税人宣传辅导、滞留票信息的核查、分析、处理。

稽查局负责对税源管理部门移送业户滞留票的检查处理。

第四条省局信息中心每季度终了20日内(遇节假日顺延,下同)抽取各级稽核系统超过90天而未认证的滞留票数据到税收监控分析系统数据仓库,全省各级税务机关通过税收监控分析系统查询或导出滞留票信息。

第五条县级税务机关要对发布的属于本单位的滞留票信息逐户、逐票落实。省局、市局流转税管理部门根据省局信息中心抽取、发布的滞留票信息,按照一定条件筛选部分企业作为重点核查对象并组织核查落实。对于上级税务机关筛选确定的企业,下级税务机关不再重复筛选确定。

县级税务机关流转税管理部门将接收的上级滞留票核查信息以及本级落实的滞留票核查信息,按照购销双方的所属地域不同,分别形成《**市(县区)内开具发票存根联滞留票一览表》(附件1)和《**市(县区)外开具发票存根联滞留票一览表》(附件2)于季度终了后25日内传递税源管理部门进行核查。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滞留票形成的正常原因:

(一)购货方企业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已经入账,按政策规定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而未认证形成的滞留票。

1、购进固定资产取得的专用发票;

2、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3、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4、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5、超过认证期限已入账未抵扣的专用发票;

6、其他不符合抵扣规定的专用发票。

(二)购货方企业没有入账,销货方收回发票形成的滞留票。

1、开票方企业已经在开票月份正常开具、报税,购货方取得了发票但是未记账,因退货等原因将发票联和抵扣联都退还给开票方。

2、开票方企业误操作,开具的发票应作废未作废,开票当月将存根联报税,发票联和抵扣联并没有交给的购货方,在以后月份又将该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作为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冲回收入的证据,形成的滞留票。

除上述原因以外形成的滞留票应作为异常原因进行检查落实。

第七条税源管理部门接收滞留票核查信息后,对经分析属于异常原因造成的存根联滞留票,应以滞留票信息为线索,根据被检查企业的实际情况,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落实:

(二)将纳税人经营规模与滞留票列明的进货额和已认证抵扣的进项发票的进货额进行比对,分析纳税人的滞留票与其实际资金规模是否相称。

(三)分析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会计核算方式、经营所得分配方式,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滞留票购进货物未纳入核算,存在账外经营问题。

(四)对纳税人的库存货物进行实地调查,判断纳税人的库存货物与账簿记载是否相符。

(五)实地核查纳税人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与纳税人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进行核对,判断纳税人账簿记录的完整性。

(六)实地询问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财务人员、存货的采购人员,调查纳税人的存货采购过程、付款过程及纳税人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手续,分析纳税人滞留票存在的原因。

(八)实地盘点纳税人的存货,查明未入账的滞留票货物是否已全部销售。

第九条需要协查落实的,受托方税务机关在收到委托方协查信息的当月落实并将落实结果回复委托方税务机关。

第十条税源管理部门将上季度上级税务机关下发滞留票的落实情况和核查结果处理情况,于季度终了后7日内填写《全省存根联滞留票检查情况汇总统计表》(附件3)上报县级流转税管理部门,县级流转税管理部门于季度终了后10日内上报市级流转税管理部门,市级流转税管理部门于季度终了后15日内上报省级流转税管理部门。

第十一条为减少滞留票,税源管理部门要引导纳税人对取得的所有增值税专用发票,都应自该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90日内予以认证。对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辅导期一般纳税人除外)应在认证通过的当月申报抵扣,否则不予抵扣进项税额;对不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购入的固定资产等),纳税人在认证通过后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THE END
1.废旧物资回收管理制度(废旧物资回收实施方案)标题:废旧物资回收管理 1、造价部负责废旧物资的回收管理工作,企管部(审计)、计财部协助,建立回收台账和原始记录。物管部门如何管理闲置(废旧)物资?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废旧、闲置资产由物管部直接管理,市场部产生闲置(废旧)物资由市场部配合管理,其他闲置(废旧)物资由物管部门配合管理。 具体职责如下: 设置闲置(废旧)物http://51sole1907907.51sole.com/companynewsdetail_252399373.htm
2.废旧物资管理制度,废旧物资回收审批鉴定处置办法第一条 为了全面加强公司各项目部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增强对废旧物资回收、销售等主要环节的管理力度,特https://bbs.kuguanyi.com/thread-43421-1-1.html
3.关于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的调查报告(通用8篇)五月上旬,在太原市晋源区一些旧货市场调查了解到关于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的情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的进步,更新换代的加速,会有越来越多的商品失去使用价值变成废旧商品,进入废旧商品回收再利用阶段。首先,太原废旧物资回收可恢复局部有用的物质,减少新产品的原料消耗,节约自然资源;其次,减少了垃圾最终处置处置的数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502bj32.html
4.企业废旧物资管理10篇(全文)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对废旧物资的流失, 没有落实领导责任, 责任追究未量化到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资产管理各环节没有追究责任办法。 二、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的必要性 (一) 加强废旧物资管理是钻井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需要 精益化管理的主要体现的是科学决策, 如果需要的材料无详细的采购计划, 会影响管理层的判断, 造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vi3bklk.html
5.废旧物品回收管理制度(上墙规章制度).doc第PAGE 1 页共 NUMPAGES 2 页编号:___ 废旧物品回收管理制度编 制:___ 审核:___ 批准:___ 实施日期:___年___月___日废旧物品回收管理制度 【第1篇】b废旧物品回收管理办法 废旧物资管理办法【1】 为了加强废旧物资管理,进一步降低生产费用,节能降耗,特制定本办法. 一、废旧物资是指由于正常磨损,不能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07/6240022011004210.shtm
6.矿井建设中废旧物资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煤炭企业要以提高对废旧物资管理的认识为突破口,积极宣传废旧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扭转员工,特别是基层职工的观念,使员工认识到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要制定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等制度,以制度约束行为,理顺管理流程。 3.2成立组织、加强协作,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 物资管理部门是矿井建设中废旧物资回收、保管http://www.kjlww.com/m/article-31316.html
7.废旧物资回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李键键律师律师问答经营范围:废旧物资、废旧金属收购,以上经营范围如涉及许可证制度的,在未取得许可证以前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范围是指企业可以从事的生产经营与服务项目,是进行公司注册申请时的必填项。https://v.66law.cn/jx/fjwzh.html
8.《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布粉煤灰、煤矸石、农作物秸秆等重点品种循环利用技术取得突破,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更加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覆盖全区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循环经济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产业集群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自治区级及以上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主要资源产出率较2020年提高约20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13148